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停機坪 (ID:tingjiping789),作者:停機坪大表哥,題圖來自:AI 生成
上周末看到一則新聞,說濟州島機場晚間遭遇無人機入侵,導緻進港航班盤旋,出港航班短暫延誤,并造成吉祥航空 HO1377 航班返航,後續航班取消。
在網上還真的看到了受影響的旅客:
有一說一,遇到這種特情,爲了安全任何航司都要返航備降,這跟乘坐哪家并無關系。
無人機對飛行安全能造成多大的影響,可能很多人沒有這個概念,我國曾開展過全球首例模拟無人機與客機碰撞試驗,可以看出無人機給民航客機帶來的安全威脅。
所以這個 " 危害 " 一定有,而且還很大,這一點不必再多言。
而全球民航每當發生無人機入侵機場造成航班大面積延誤時,網上總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認爲無人機隻是說辭,會翻出各種各樣與無人機毫無關聯的視頻,比如風筝、燈光、普通飛機等,還有信誓旦旦地說是出現了 UFO,且認爲 " 無人機 " 隻是掩飾,是陰謀論的一環。
作爲《三體》的忠實愛好者,我對 UFO 這種玄妙的東西一直充滿尊敬,但對類似的這種發言還是會敬而遠之,因爲這壓根跟外星人就扯不上任何關系。
2016 年 4 月,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發生了全球首起無人機撞客機事件。一台無人機撞向一架民航飛機飛機,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這一事件卻引起了全球航空界的高度關注。
2017 年 10 月 12 日,加拿大魁北克國際機場發生了無人機與商業客機碰撞事件。
2018 年 12 月 21 日,有人惡意操作兩架無人機飛入英國重要交通樞紐蓋威克機場,導緻英國航班出現了嚴重癱瘓,超過 800 個航班、12 萬乘客在這起事件中遭殃。
2019 年 10 月 19 日到 11 月 7 日,日本大阪關西機場 3 周發生 3 起無人機幹擾事件,造成部分跑道被迫關閉,機場運行秩序大混亂。
美國國土安全局官員曾提到,自 2021 年以來,美國運輸安全局報告将近 2000 起機場區域出現無人機事件," 幾乎每天都有無人機侵入主要機場事件發生 "。無人機事件已造成多次機場全面停運;2021 年,無人機曾導緻局部停運事件 30 多起,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那每年全球民航這麽多無人機入侵事件,究竟會是誰做的呢,咱當然不可能知道,所以以下内容隻是交流探讨。
是無人機愛好者向官方的挑戰嗎?
或許極個别有,但從實際來看,個人沒那麽大的組織能力,也應該沒那麽大财力,更沒那麽大膽量——畢竟這種事件的性質可以無限上升,需要承擔的法律後果極其嚴重。
但所有不可思議的事情的發生,背後往往會有一個讓人恍然大悟的理由,而在這種理由之中,往往又充斥着大量的利益。
甚至可以說,越是不可思議,背後的利益就越大。
我們不得不考慮到,用無人機入侵機場,看似從機場航司到所有旅客,每個人利益都會受損,但會不會有人受益呢?
這裏可以思考一個概念:危機制造。
" 危機制造 " 可以理解爲某些組織、公司或行業故意制造或誇大某種危機、威脅或問題,以此引發公衆的恐慌、關注或需求,從而獲得經濟利益或其他形式的好處。
這種策略常用于推動特定産品、服務或政策的銷售和推廣。它是一種操控市場和輿論的手段,通過人爲制造問題,再提供 " 解決方案 ",來實現商業目的。
上世紀 90 年代,多個防病毒軟件公司被懷疑故意制造或誇大計算機病毒的威脅,以推動防病毒軟件的銷售。盡管未有确鑿證據指向具體公司,但有些病毒的出現與這些公司的利益需求驚人地契合。
2000 年代初期,意大利的一些防盜報警器公司被指控雇傭人員在特定社區制造盜竊案,以激化公衆對安全的擔憂,從而促進防盜産品的銷售。這些事件通常發生在剛好有銷售活動的區域,巧合的頻率引發了廣泛的懷疑。
某些網絡安全公司曾被懷疑與 " 黑客 " 合作,通過攻擊制造數據洩露或系統癱瘓事件,随即推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這類事件不僅推動了相關産品的銷售,更使得這些公司得以在公衆面前塑造 " 危機解決者 " 的形象。
所有通過 " 危機制造 " 來達到商業目的的案例都準備充分,在事後找不到什麽蛛絲馬迹,不論是官方,還是公衆,都有合理的理由去懷疑,但也隻能是懷疑。
那這全球民航一次次的無人機入侵事件,破壞力如此之大,怎麽就這麽堂而皇之的發生了呢?
這些年來,無人機技術發展愈發迅猛,但面對愈發嚴重的無人機幹擾問題,反無人機系統也應運而生。
這些系統主要包括雷達探測、信号幹擾、無人機捕捉、激光摧毀等多種技術手段,能夠快速定位、攔截和處置非法入侵的無人機。在機場等關鍵場所,反無人機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全球市場上反無人機技術種類繁多,從便攜式幹擾槍到大型的綜合防禦系統,價格從幾萬元到上百萬元都有。無論是否民用,這些系統的推廣和應用已經成爲一個龐大的市場。
那就不得不讓人們思考這麽一個問題:
全球頻發的無人機事件究竟是市場需求的自然催生,還是另有幕後推手?在一個充滿利益的鏈條中,究竟有多少是爲了安全,多少又是爲了利益?
假如全球一系列無人機幹擾事件背後真的有商業動機,那麽這不僅是對全球民航安全的挑戰,更是對公共安全和法律底線的亵渎。作爲業内,我們更需要保持警惕,思考這種 " 問題—解決 " 的背後,究竟是不是有人真的在樂此不疲的導演這場戲。
民航業的基石是安全,我們不能允許任何人爲制造的危機和利益驅動的行爲,威脅到旅客的生命安全和民航系統的安全發展。
全球民航業有必要共商對策,謹防民航安全被頻繁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