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消費者反映,他們在直播間購買低價珠寶玉石,收到快遞後不僅發現貨不對闆,與這些珠寶玉石配套的鑒定證書也有問題。
這些鑒定證書既有産品圖片、可查詢的二維碼,甚至有一些還标注了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标志,但實際上是由一些不法商家制售的假鑒定證書。
△二手閑置平台商家展示的珠寶鑒定證書模闆
記者對此類現象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查,發現除制售假鑒定證書外,一些商家還号稱隻要提供珠寶玉石的白底照片,幾塊錢就能出證。該如何監管珠寶鑒定證書制假亂象?
直播間珠寶鑒定證書制假
亂象叢生
今年 7 月份開始,上海消費者王女士關注了某電商平台的珠寶直播間,直播間宣稱銷售的産品是海水珍珠,商品附帶的證書也一一對應,王女士陸續購入了十多單珍珠首飾,總價值約 15000 元,8 月 20 日前後,一單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商品,讓她起了疑心。
王女士:在直播間商家說得非常正規,說是有證書的,也會說它是什麽品種,比如澳白或是南洋金珠,所有的産品都是有配套證書的。一開始我沒有想到去複檢,後來有一個産品,我覺得價格便宜到離譜,keshi(一種不規則海水珍珠)本來是按克來算的,直播間一整串隻賣一千,我就拿去檢驗了。
王女士将其中兩個訂單産品送至上海的檢測機構複檢,其中一對商家聲稱的海水珍珠耳飾被鑒定爲淡水珠,而不規則海水珍珠 keshi 項鏈檢測結果顯示可能爲海水、淡水珠混雜制成。
△王女士将兩個訂單産品送至上海的檢測機構複檢(左側爲商家提供的證書,右側爲複檢證書),檢測結果完全不同
王女士:那對耳飾檢測機構明确跟我說這兩顆是淡水珠,那一串 keshi 項鏈檢測機構說不能确定,因爲它裏面可能有混雜的海水、淡水珠。而且那串 Keshi 項鏈是金色的,可能不是純天然的,是有加工調色的。
王女士說,實際上她在購買這些産品時比較謹慎,查詢過商家提供的鑒定證書,證書上的網址、編号均可查詢,二維碼掃描結果也與所購商品一緻,但如今回想起來,隻能說直播間賣家在商品介紹及鑒定證書上做了 " 全套 " 工作。
王女士:商家也知道自己賣的不是真正的海水珠,會有很多漏洞。在标注的時候,不會寫明是海水珍珠,隻寫出珍珠飾品。
在直播間買到附帶鑒定證書的假珠寶,并非個案。陝西的陳先生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不久前,家裏的老人開始沉迷在直播間購買便宜的珠寶玉石,在直播間主播的誘導下,前後花了一千多元買了包括綠鑽石項鏈等在内的十幾件産品。
陳先生:所謂的誘導就是他們說在緬甸之類的地方,礦區裏生産這些東西,暫時在當地便宜賣,幾千、上萬的東西,幾十塊錢、上百塊錢就可以買到。三個月以後,在國内的任何一家他們的門店可以兌換。有一塊是金包玉,到當地收黃金的地方驗了一下,人家說這是假東西。
河北的肖先生在珠寶直播間買到過貨不對闆的和田玉首飾。
肖先生:他們賣的是碳酸鹽玉,就是和田玉伴生礦一類,它的玉質達不到出和田玉真正證書的要求,但在小機構就能出這種證書。當時商家不給我退貨,所以我就自己去做了一次證書,和他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珠寶首飾類産品
虛假宣傳、宣傳隐瞞問題尤爲突出
去年 12 月,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等機構發布珠寶網絡直播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報告顯示,珠寶首飾類消費投訴增幅較高,虛假宣傳、宣傳隐瞞等問題尤爲突出。
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數據總監 陳旭輝:我們把珠寶行業網絡直播消費維權的輿情問題分成了三大類,分别是營銷宣傳問題、售後服務問題和産品質量問題。在虛假宣傳方面的數據,在全部數據中的占比是 39.34%,涉及宣傳隐瞞問題占 11.95%。
虛假宣傳的問題中就包括誇大、誘導價值、胡亂估價等行爲,在專家們看來,鑒定證書的 " 加持 " 則讓這種虛假宣傳更難以辨别。
幾元錢
就可随意定制 " 珠寶鑒定書 "?
有媒體調查發現,這類證書一部分爲生拼硬湊的 " 假證 ",證書上的網址、名稱或聯系電話均爲僞造;還有一類是套證,也就是真證書被套用在了假珠寶銷售中。記者在網絡查詢發現,電商平台及二手閑置平台均有提供證書制作的商家。
△電商平台及二手閑置平台均有提供證書制作的商家
其中一個商家對記者表示,不需要快遞實物,隻需提供珠寶的白底照片就可以出證,想要出什麽樣的檢測結論都可以。如果量少,一張證書收費 10 元,如果量大,每張隻要五、六塊錢。
△有商家表示:隻需提供珠寶的白底照片就可以出證,想要出什麽樣的檢測結論都可以,如果量少,一張證書收費 10 元,量大價格更優惠
該商家向記者展示了兩家鑒定機構的證書模闆,一家爲中金國銀珠寶檢測中心,記者查詢發現這是一家注冊于深圳的檢測機構;另一個證書顯示爲福建莆田市金國檢金銀珠寶檢驗檢測中心出具,按照商家提供的證書模闆信息,記者在這兩家機構的官網上均找到了對應的産品鑒定證書。
△該商家展示了兩家鑒定機構的證書模闆,官網均可找到對應的産品鑒定證書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年初,莆田金國檢金銀珠寶檢驗檢測中心因出具虛假金币檢測報告被福建省市場監管部門調查處理。業内專家表示,如果不是商家惡意套證,就可能存在一些機構爲了盈利,違背檢驗檢測基本原則的情況。
△商家展示的一張鑒定證書中,顯示爲莆田金國檢金銀珠寶檢驗檢測中心,該機構在今年年初因出具虛假檢測報告被福建省市場監管部門調查處理
專家:現在珠寶這塊市場門檻比較低,比較亂的檢測機構不走流程,根本不檢測,直接給你印證書。
消費者如何維權?
專家:電商平台應對商家盡到監管義務
對于消費者來說,真假難辨的珠寶鑒定證書還帶來了維權方面的困難。記者采訪的多位消費者均表示,如果自己不去權威檢測機構複檢,出具有公信力的鑒定證書,很多直播間都拒絕退貨,退一賠三就更難實現。在此過程中,複檢的精力及費用隻能由消費者自己承擔。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認爲,如果沒有對商家盡到監管的義務,電商平台也應承擔連帶責任。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 陳音江:消費者在直播間裏購買到了這種産品時,首先要去找銷售商家維權。如果這個直播間沒有标注真實銷售商家,那麽消費者可以直接找直播間的運營者要求賠償,要求他承擔連帶的責任。依據電子商務法,平台除了對入駐商家、入駐賬号進行資質審核之外,還要加強日常監管。如果平台明知或應知平台内的商家存在違法違規或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爲,比如很多消費者都反映這個平台内的商家存在用假證、虛假宣傳的問題,平台仍然沒有下架或向有關部門報告,沒有采取這樣的措施,導緻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的,平台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