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他們說自動擋沒有駕駛樂趣,手動擋才有靈魂,才是老司機的真愛。
現在,他們說電車沒有駕駛樂趣,燃油車才有駕駛樂趣。
未來……
未來自動駕駛會取代人工,那就更沒有駕駛樂趣了。
可是,這些人口中的駕駛樂趣,到底是什麽?我們真的需要嗎?
什麽是駕駛樂趣,爲什麽手動擋、燃油車更有駕駛樂趣?
他們給我的回答是,發動機轉速與換擋時間的精妙把控、三個腳踏闆來回切換的操作,以及引擎的轟鳴聲,都能令他們血脈贲張,腎上腺素激增,有一種莫名的快感。
我不能否認,因爲我也體會過速度帶來的激情,引擎的轟鳴聲響徹耳邊,周圍的景物飛速後退,那種快感難以描述。年輕人喜歡飙車炸街,真的可以理解。
當然,前提是别影響别人,别違反交通規則。
說白了,駕駛樂趣就是讓司機感受到自己與車子的交互,誇張一點說,那叫 " 人車合一 "。
然而電車不同,完全自動擋不再需要司機手動換擋,具有超高精密性的電機,也讓司機無法感受到引擎聲浪。
更不用說還有汽車加入了 ANC 主動降噪功能,利用反向聲波抵消車外噪音,再加上高階輔助駕駛的應用,司機不再需要頻繁操作汽車。
失去了交互,駕駛樂趣自然也喪失大半。
可是,所謂的駕駛樂趣,隻是少數時間能夠體驗到。
嚴重擁堵的城市路段,限速 30 公裏 ~60 公裏,汽車根本跑不起來,哪有引擎的轟鳴聲?若是多遇到幾個紅綠燈,手動擋燃油車反複挂擋、摘擋、踩離合起步,恐怕沒個幾公裏,腳已經麻了。
我們能夠享受到的駕駛樂趣的時間,隻有剛上高速的一小會兒,開的時間長了,難免會感到累,哪裏還能享受什麽駕駛樂趣,恨不得把車給别人開。
城市出行用不到,高速上也開不久,更何況國内高速一般限速 100~120 公裏 / 小時,哪怕有超速 20% 以内不處罰的規定,最高不過飙到 144 公裏 / 小時,快感嚴重不足。
看來,所謂的駕駛樂趣,名爲人車合一的交互,實爲給自己找罪受,手腳不停切換操作,還要忍受來自外界的風噪、引擎噪音、胎噪等聲音。
他們排斥電動車,認爲其沒有駕駛樂趣,隻不過是少數人的不願妥協罷了,當初手動擋的支持者也是狂噴自動擋,聲稱自動擋沒有靈魂,老司機都愛手動擋。
結果呢,如今 10 萬元以上,不,8 萬元以上,還有多少乘用車提供手動擋?不是沒有,隻是寥寥無幾了。
曾經的汽車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随着電動車的到來,已經廢了兩個,老牌車企隻有底盤給還可以炫耀。但消費者真的在乎底盤嗎?麋鹿測試表現出色的法系車,集體從國内市場敗走,底盤更好的比亞迪海豹,銷量遠不如漢。
相較于所謂的駕駛樂趣,消費者顯然更在乎實用性,或者說,從某種角度來看,電動車更有駕駛樂趣。
燃油車時代,隻有豪車才能有的冰箱、彩電,似乎一下子平民化了,隻要是中高端 SUV,都會想着爲乘客提供這些設備。
爲什麽?因爲電動車車企中造車新勢力太多,他們也許技術積累不如老牌車企豐富,汽車硬件調校也不如老牌車企優秀,但他們都在思考 " 消費者究竟需要什麽?"
我們買車是爲了飙車嗎?肯定有人是爲了飙車,但大多數人需要的是一輛代步工具,最好是怎麽舒服怎麽來,尤其是長途出行,不但司機痛苦,乘客也會感到難受。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新能源車企努力的方向有自動駕駛、車載娛樂、輪上空間等。
目前國内僅開放 L2 級高階輔助駕駛,但華爲、小鵬等部分車企,已經基本做到了接近 L3 條件自動駕駛的級别,而且擺脫了對高精度地圖的依賴,城市中可以自動啓停、轉向、變道。
高階輔助駕駛與未來将商用的自動駕駛,無疑可以大幅緩解司機駕駛中的疲勞,甚至可以允許司機做别的事情,例如使用汽車的車載娛樂功能。
車載娛樂同樣是車企發力的點,曾經汽車隻具有簡單的多媒體播放功能,而今天,越來越多汽車支持卡拉 OK、遊戲娛樂、在線視頻播放等功能,且前後排都有顯示器,所有乘客都可以使用車機大屏娛樂,不用緊盯着手機小屏幕。
更有甚至,有些車企直接開放了系統,方便應用側載。未來還會有無數開發者加入,不斷完善車機系統的應用生态。在自動駕駛的加持下,司機能夠像乘客一樣自由,無論是市區行車還是跑長途,再也不用那麽勞累了,可以體驗車機的娛樂功能。
至于輪上空間,則是車企希望能夠讓乘客在車上體驗家一樣的感覺。零重力座椅、車載大床、車載影院等配置的應用,逐漸讓汽車有了家一樣的感覺,野外露營無需搭帳篷,就能躺在車裏透過天幕欣賞夜空。
與手動擋、燃油車的駕駛樂趣相比,電動車才是真正的 " 樂趣 ",讓司機能夠像乘客一樣自由,不被方向盤、腳踏闆、擋杆鎖住。
曆史已無數次證明,在實用性、便捷性面前,所謂的駕駛樂趣,從來都是不值一提。
按照公安部公布的數據,國内目前汽車保有量超過 3 億,看似很多,但考慮到中國有 14 億人口,還有那麽多買得起多輛車的人與我們 " 平均 ",實際上國内大約爲一個五口之家隻有一輛車。
在這種情況下,追求 " 駕駛樂趣 " 就更是笑話了,對于大衆而言,省油、空間大、便宜才是我們購買汽車需要的屬性。
電動車出行成本低,且帶火了獵裝 SUV、轎跑 SUV 等車型,再加上便宜且十分豐富的車載智能功能,完美符合當前消費者的需求。
至于自動駕駛,在相關企業的不斷努力下,成本也持續下降,甚至部分 15 萬元以下的車型,都可以通過純視覺方案實現自動駕駛(目前僅爲高階輔助駕駛)。
無論燃油車的支持者态度多麽堅決,燃油車被電動車取代也隻是時間問題,駕駛樂趣,始終不如便宜好用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