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名導傳出新片消息。
昆汀透露最後一部電影《影評人》。
韋斯 · 安德森的新片《小行星城》發布預告片。
魚叔最關心的,是另一位大導——
「東木」克林特 · 伊斯特伍德。
即将 93 歲高齡的他,創作力依舊不衰。
前不久,他的下一部新片也曝光了,是法律題材電影《二号陪審員》。
這是他第 40 部導演長片,同時,也将是他最後一部導演電影。
論最年長的導演兼演員,除了伊斯特伍德,當今整個好萊塢恐怕都難找出其他競争者。
早年,他作爲演員,憑借《黃金大镖客》《肮髒的哈裏》等影片紅遍全球。
當導演之後,更貢獻了許多經典影片。
從 1990 年代的《不可饒恕》《完美的世界》《廊橋遺夢》;
到 2000 年後的《百萬美元寶貝》《父輩的旗幟》《老爺車》;
再到近幾年的《薩利機長》《理查德 · 朱維爾的哀歌》……
獨特的電影風格和魅力,吸引了無數擁趸。
而且,東木還彈得一手好琴,自己也譜寫了不少電影配樂。
可謂全能型人才。
對影迷而言,東木一把年紀還能繼續拍電影,就是最大的幸福。
不過,也有人質疑,他如今的導演能力不複當年。
回顧東木的曆史,這樣的質疑并不少見。
他的不少作品,都曾遭遇過争議。
随着時間流逝,才漸漸顯示出價值來。
其中一部電影,正是今天魚叔想借機聊一聊的。
直到今天,我認爲它都是一部被嚴重低估的作品——
《神秘河》
Mystic River
拍攝《神秘河》時,東木已經 73 歲了。
放在整個導演生涯裏,這部電影都顯得很獨特。
之前幾年,他仿佛陷入了創作瓶頸。
拍攝了諸多作品,都算不上成功。
上一部佳作,還得追溯到 1995 年的黃昏戀電影《廊橋遺夢》(豆瓣 8.7)。
而在《神秘河》之後,東木似乎突然打通任督二脈,接連拍出多部力作。
特别是在一年後,憑借《百萬美元寶貝》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 4 項大獎。
相較之下,兩部電影在口碑和風格等許多方面都截然不同。
而前一年的《神秘河》,隻赢得兩座演員獎。
西恩 · 潘奪得影帝,蒂姆 · 羅賓斯赢得最佳男配。
可見,更受到人們青睐的是演技,而非東木的電影本身。
《神秘河》的故事有着一股「小鎮疑雲」的風味。
故事的主角,是三個中年人。
吉米(西恩 • 潘飾)、戴夫(蒂姆 • 羅賓斯飾)和西恩(凱文 • 貝肯飾)。
童年時的他們,原本都是要好的朋友。
但一樁事故,徹底改變了他們。
戴夫在十歲那年遭人綁架。
吉米和西恩兩人隻能遠遠望着車輛漸行漸遠。
而那一刻,正是他們友誼破碎的開端。
年幼的戴夫被歹徒扣押,并施以性虐待。
盡管最終得到營救,但這段經曆成了他心中難以磨滅的陰影,繼而影響了他今後的人生。
他變得更加孤僻,也與另兩位曾經的好友逐漸疏遠。
直到 25 年後,三人才重新有了聯系。
但出乎意料的是,重逢的機緣竟是一樁謀殺案。
又是一場小鎮的悲劇,讓他們有了重新相聚的機會。
但,此時的三人都過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吉米,遊走在黑白兩道。
以前曾替人頂罪蹲過監獄,至今身後仍跟着不少忠實小弟。
在當地是個不好招惹的狠人。
西恩,過得最體面。
他成了一名警官,時常經手一些大案。
隻有戴夫,似乎是最差的一個。
童年時的綁架事件,對他造成了嚴重影響。
性格變得郁郁寡歡,很難與人交往。
事業上一事無成,做着一個邊緣人物。
每天就平平淡淡地過着日子。
原本三人的生活就像三條平行線沒有交集。
可現如今,他們不得不重新糾纏到一起。
打從悲劇發生開始,冥冥之中就注定三人的關系不複曾經。
而事故本身,也讓他們的「重逢」變得殘忍而複雜。
死者,是吉米的女兒凱蒂。
負責此案的,正是西恩。
在先後詢問了兩個故友後,發現案情越發蹊跷。
案發當晚,隻有戴夫在酒吧看到了凱蒂。
因而,戴夫成了最大的嫌疑犯。
而一步步「坐實」戴夫有罪的,是他妻子的證言。
案發當晚,戴夫淩晨三點才回到家。
渾身沾滿鮮血,滿臉慌張。
他告訴妻子,自己路上遇到打劫,正當防衛動了手。
擔心自己可能把對方打死了。
自那之後,妻子一直惴惴不安。
她對丈夫的說法始終半信半疑。
尤其在幾天後,一直沒有看到戴夫所說的搶劫案登報,無形間加劇了她對戴夫的不信任。
與此同時,戴夫本人也變得有些奇怪。
他本就是憂郁寡歡的性格。
如今變得更加頹靡。
讓人看着就隐約覺得他藏了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還出現了右手顫抖的症狀。
不免讓人好奇,他的手抖到底是什麽原因?
諸多疑點擺在眼前,觀衆不免也和片中角色有了相似的看法——
戴夫就是殺死凱蒂的那個兇手。
尤其是戴夫的妻子,認定丈夫在說謊。
那一晚根本沒有什麽搶劫案,而隻有戴夫殺死凱蒂的事實。
于是在内心的掙紮下,妻子将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吉米。
急于報仇的吉米,迅速找到了戴夫。
他當面質問戴夫是否殺了自己的女兒,逼着他承認自己的錯誤。
之後怒火中燒,不顧一切地殺死了戴夫,并将他的屍體扔進了神秘河中。
到了第二天一早,西恩找上門來。
他告訴吉米,兇手已被抓。
不是戴夫。
這時候,我們才和吉米一樣如夢初醒。
原來我們自始至終都被誤導了。
但是到了這時候,真相已經不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因爲一場兇殺而牽扯其中的三人命運。
兇案隻是引子,在個悲劇故事中再造一個悲劇。
最殘酷的不是殺戮,而是難以捉摸的人性。
在戴夫死之前,他說出了那一晚自己的真實遭遇。
原來那天他看到了一個戀童癖,而戀童癖勾起了他年少時的黑暗記憶。
于是他怒上心頭,将童年陰影變成對眼前人的憤怒。
一拳又一拳打死了他。
之所以沒有對任何人說這段經曆,因爲他不願跟旁人提起自己的那段過往。
因爲那個陰影,如影随形,難以擺脫。
隻可惜,一心複仇的吉米完全聽不進去。
他忽視戴夫的哀求,就像 25 年前忽視戴夫被拉上車前的求助。
他們之間看似堅硬的友誼,其實一觸即破。
25 年後表現出的友好,不過是虛僞的假面。
吉米不在乎真相,隻在乎自己的情緒。
他親手殺死戴夫,更像是爲 25 年前的錯誤畫上句号。
但殊不知,他又親手爲自己創造了新的難以擺脫的陰影。
尤其電影最後的那場盛大遊行。
戴夫的兒子滿臉失落地坐在車上,吉米和西恩兩人站在人群。
一切看着歲月靜好,但其實就像是對 25 年前的複刻。
沒有人在乎失蹤的戴夫,如同沒有人在意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東木的電影,一向以暴力爲主題。
但《神秘河》與他以前的電影十分不同。
他之前傾向于直接呈現事件,最終以暴力收尾。
這種暴力,通常很爽。
比如《不可饒恕》,就是以一場利落的殺戮爲終結。
而《神秘河》完全不同。
雖然最後也有一場謀殺,但這個暴力并不爽,反而讓人感到無力、荒謬。
整個故事沉重且壓抑,開場的童年回憶更像是漫不經心。
但卻在無意間影響了三個人的一生,成爲他們都難以擺脫的黑色陰影。
最後的結局也不是血淋淋的暴力,而是包裝成歡樂遊行的殘酷沉默。
三人的命運就像是一種因果循環。
受到童年舊事的影響,繼而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
不同的性格表現,仿佛是當年綁架事件的長遠投射。
更加讓人覺得,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透着一股造化弄人的悲涼。
對觀衆來說,整個故事就如片名一樣,神秘難測。
在戴夫被殺死之前,吉米逼他做一個選擇。
如果承認罪行,就放過他一命。
結果戴夫真的承認了。
吉米問他爲什麽。
戴夫說了一句話——
「如果上車的是你,你就會懂」
而吉米不以爲然地回了一句——
「但上車的不是我,是你」
很難說,三人的命運,究竟是随機的事故影響,還是天生的性格使然。
孩童時,戴夫就是三人中最膽小怯懦的一個,而吉米則早已顯現出叛逆和強勢。
而故事的模糊性,也就在于此。
直到電影結束,東木似乎也無意給出答案,而是将這個思考留給了觀衆。
讓那些從片中看到自己的觀衆,獨自去品味人生的複雜。
如此一來,所有看完電影的人都會覺得如鲠在喉,心中有股說不出來的難受。
那是因爲電影裏對人性殘忍面的揭露,遠比赤裸裸地展示暴力,還要來得刺痛人心。
《神秘河》就是用這樣的方式,讓戲外的觀衆從戲内的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
把暴力隐藏之後,迸發的沖擊卻更強大了。
你可能一時間接受不了影片中對于灰色道德的人物塑造與主題探讨。
但隻要看過這樣的故事,就一定會在你的心裏,形成久久難以忘懷的回響。
東木在《神秘河》之後的電影,大都是類似的格調。
他不再依賴由暴力引起故事,而是淡去暴力或隐藏暴力,将重心放在故事後續影響上。
像次年拍出的《百萬美元寶貝》就是如此。
暴力不是關鍵,關鍵的是随着故事進行,主角所經曆和感受的一切。
再到近年的《薩利機長》《理查德 · 朱維爾的哀歌》大抵都是相似。
電影沒有完全聚焦于突發事件的過程,而是将重心放在了突發事件之後的故事,從而以此來探讨受到事件影響的人們。
《理查德 · 朱維爾的哀歌》,就拍出了以理查德爲中心的各界不同人士的不同反應。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神秘河》算是東木導演導演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他将自己人生認識的改變,表達進電影中。
繼而在電影風格和主題表達上,形成了更進一步的深化。
70 歲之後的東木,不僅高産,而且涉及的類型與題材,也日漸增多。
他的作品裏,總是透着一股不服輸不服老的韌勁。
在創作上,也始終沒有停下精進的腳步。
甚至還在擔綱主演。
88 歲時,主演犯罪片《騾子》。
老當益壯繼續大尺度。
91 歲時,主演《哭泣的男人》。
重新回歸老牛仔。
而聚焦陪審員的新片《二号陪審員》,也再次将把重心放在道德和法律這個十分尖銳的話題上。
光是沖着東木的名頭和那張滿是褶皺的臉龐,就已經期待不已。
魚叔早就對該片充滿期待。
如今 93 歲的東木,每一部新片,都在打破紀錄。
每一次出鏡,都在創造奇迹。
如此高齡,依然在這麽拼命。
其他年輕電影人,還有什麽理由服輸呢。
全文完。
助理編輯: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