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盛大的線下發布會,五菱的第一款轎車——五菱星光,就以最樸實無華的方式在線上發布了。
起售價隻要 8 萬 8 千 8 !
比剛剛降價的秦 PLUS 冠軍版還要便宜 1000 塊。
這可就牛逼了。畢竟 10 萬上下的新能源市場,一直都是比亞迪的 " 大金庫 " ,賊賺錢。
秦 PLUS 、元 PRO 、海鷗、海豚,一堆車型擠在 8 到 12 w 的價位裏,沒啥旗鼓相當的對手。這回五菱出馬,怕是能敦促比亞迪讓讓利、降降價了。
首先看車就像看人嘛,始于顔值,終于什麽無所謂。
反正在脖子哥個人看來,星光可能是目前 10w 以下,除了馬自達 3 以外,最好看的轎車。
這大溜背、這貫穿式的前後尾燈,再加上前臉也做得比較兇。
外形多運動談不上,但至少乍一看,給我的第一印象就不像是台好惹的車。
而且對比它的最強競品:比亞迪秦 PLUS 冠軍版,星光的三電參數也并不弱。
我們就拿這兩款車各自的最低配做對比,在電機功率上,星光最大功率 130 kW 、最大扭矩 320 N · m ,和秦 PLUS 的 132 kW 、 316 N · m 大差不差。
而電池呢,星光有 9.5 度電,秦 PLUS 隻有 8.32 度,但實際落到續航裏程上,其實應該也差不多。
爲此我們查找了它們較爲紮實的 WLTC 純電續航裏程( 和那個自動打 7 折的 CLTC 不一樣 ),星光 50 公裏、秦 PLUS 46 公裏,也基本上是同一水平。
而要說這倆車參數的最大差别,其實是在車身尺寸上。
星光在車長、寬、高、軸距上,都完勝。尤其是軸距,比秦 PLUS 多出了整整 7 厘米,落到後排的實際乘坐體驗上,還是很占便宜的。
畢竟買它大多數情況下會是家庭中唯一的一輛車,後排經常需要坐人,所以我個人預測,空間會是星光将來的最大優勢。
而如果你在家用以外對底盤操控也有點追求的話,那星光比起秦多了後橋獨立懸挂、高配還有 18 寸輪毂,不僅鍵盤值更高,還稍微多了點改裝潛力。
哦對,五菱星光這次還全系标配帶雨量感應的自動雨刮,這可是連小鵬 P7 頂配車主都求而不得的高端配置。
但說了這麽多,星光最種草我卻是另外兩點:一是全系都取消了天窗。
等等,取消天窗不是減配嘛,咋還有人喜歡?
但你想,天窗封死了,夏天不就沒那麽曬了,還能省下大概 1000 塊的硬件成本。說不定星光比秦 PLUS 便宜的那 1k ,就是從這兒摳出來的。
至于另一點呢,那就是星光目前開出去不像秦 PLUS 那麽像網約車( 雖然這可能隻是暫時的 )。
畢竟你看星光這車,空間大、油耗低、價格便宜、還是輛轎車,實在是太适合跑網約車了。
所以聽我一句勸:千萬别買白色。
不過,這車也不是完全挑不出毛病。
像是有不少網友就反映它内飾的塑料感比較強。脖子哥在廣州車展上也坐進去看了,車内的硬塑料件确實有點多,不管選黑色内飾還是棕色内飾,可能看起來都不會太高級。
對此我必須得說句公道話:這個價位,還想要内飾質感多少就有些爲難車企了。個人感覺隻要内飾足夠簡約大氣,就 OK 了。
還有就是低配車型的科技配置稍微差了點:沒有語音交互、也沒有在線的導航、音樂、視頻。等于大多數車聯網功能,在低配上都被閹割了。
但還是那句話:在 8 萬 8 的價格下,給到了 2 米 8 的長軸距,車企肯定要在别的地方摳一些成本回來。至于空間和智能化哪個更關鍵,那就要看個人取舍了。
你看合資車那邊著名的雷淩、軒逸和卡羅拉 " 馬路三大媽 " 。論技術技術不行,不能用純電開、動力小、操控差,開起來特不爽。論配置配置也不夠,智能化幾乎爲 0 ,後排空調、皮革座椅這些都要加錢選配。
現在 8 萬多就能買到星光、秦 PLUS 這樣的産品,大家就暗地裏都偷着樂吧。
其實現在星光、秦 PLUS 神仙打架的狀況,我感覺跟之前五菱缤果大戰比亞迪海鷗有點像。
想當初缤果和海鷗,拼配置、卷價格,打得特别兇。但鬥到最後,這兩款車都活得很滋潤:海鷗 11 月狂賣 4 萬 4 千輛;缤果也不差,買了 3 萬 6 千台,屬于是互相成就了
而真正受傷的則是合資品牌的那些 A0 級小車。像是本田飛度最近月銷隻剩 4759 輛了,大衆 POLO 更慘, 3460 輛。
類似情況換到星光、秦 PLUS 這兒,結果大概率也差不多。
之前隻有一個秦在, " 馬路三大媽 " 還能靠降價勉強撐住銷量。現在星光也來了,兩家後面再卷一卷、降降價,日系車最後的基本盤,怕是也要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