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0 日,碧桂園控股(02007.HK)突然發布公告,披露公司上半年預計出現較大虧損,未經審計的虧損額度大約介乎約 450 億元至 550 億元(人民币,下同)。導緻虧損原因主要是由于房地産行業銷售下行的影響,業務結轉毛利率下降,物業項目減值增加,以及外彙波動造成預期淨彙兌損失所緻。
同時,碧桂園還透露,當下公司遇到了自成立以來最大的困難,受近期銷售額與再融資環境持續惡化的影響,賬面可動用資金持續減少,出現了階段性的流動壓力。碧桂園表示," 面對行業整體極端困難的局面,公司上下一心,千方百計開展自救,但市場整體尚未回暖,行業絕對規模的下降以及資本市場信心修複均尚需時間,企業整體經營壓力有增無減 "。
對于經營虧損和流動性困難,碧桂園管理層公開緻歉并反省,稱雖然對本輪市場調整周期有預判,但對市場下行的深度、烈度和持續度估計不足,未能及早做出更有力度的應對措施,未能洞見房地産市場供求關系已發生重大變化,對三四線及更低線城市投資比例過大、負債率壓降速度不夠等潛在風險的認識不夠深刻、化解行動不夠及時有力。
目前,碧桂園已成立由董事會主席任組長的專項工作小組,将工作重心聚焦于 " 保交付 "、化解流動性壓力、保障經營有序三個方面,盡快渡過難關。
數據顯示,2023 年 1-7 月,碧桂園實現權益銷售金額人民币 1408 億元,同比下降 35%,較 2021 年下降 61%;7 月單月實現權益銷售金額人民币 121 億元,連續第四個月環比下降,同比下降 60%,較 2021 年下降 78%。
碧桂園表示,自 2021 年以來,房地産行業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期,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導緻行業銷售和公開市場融資面臨嚴峻的困難和挑戰。
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多城樓市在經曆了短暫回暖後快速下滑,尤其 5 月份以來的萎縮程度超出業内預期。7 月份,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 3504.3 億元,環比下降 33.5%,同比亦大降 33.1%,降幅較上月進一步擴大。
目前,碧桂園雖然沒有公開違約,但已陷入流動性困難局面,公司表示接下來會努力化債,與債權人保持溝通,采取各種債務管理措施,以保障本公司的長遠發展,并爲債權人保存價值、維護利益。
與此同時,還将全力保交付。2022 年該公司交樓量 70 萬套,今年上半年交樓 27.8 萬套,均爲行業第一。下半年,即便公司面臨着流動性壓力,但仍将壓實主體責任,保交付、保民生,實現今年交付量與去年持平。
碧桂園還披露,截至 2022 年底,公司淨資産約人民币 3096 億元,總權益可售資源人民币 12083 億元(其中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人民币 9555 億元)。接下來将盡最大努力做好銷售,維持公司正常運轉,并努力盤活酒店、寫字樓、商鋪等沉澱資産,同時加強内部管控,進一步精簡組織、減少行政管理費用開支,改善經營效益,更好保障供應商、合作方等各利益相關方的權益。
在這輪房地産行業下行的過程中,許多開發商在正式對外宣布流動性困難以前,都先經曆了一輪輿論風波。碧桂園亦如是。
7 月下旬起,碧桂園境内多筆公司債出現下跌,期間伴随着包括佛山市副市長帶工作組進駐、" 大小楊 " 離境、畢馬威入駐等一系列傳聞,該公司皆予以否認澄清。
但資本市場上,碧桂園股債遭遇雙殺,連番下挫。市場如此風聲鶴唳,原因在于對碧桂園近期償債能力感到擔憂。企業預警通顯示,截至 8 月上旬,碧桂園存續的境内債券共 19 隻,其中 8 月 10 日有一筆 13.6 億元的公司債到期;9 月 2 日有一筆 58.3 億元的私募債到期,債券剩餘爲 39.04 億;11 月 20 日有一筆價值 30 億元的公司債到期,債券剩餘價值爲 9.93 億元。另外,該集團旗下其他融資主體也有少量債務将于未來一個季度内到期。
海外債方面,根據 wind 數據,截至目前,碧桂園的海外存續債券共 20 隻,總額約 171 億美元,2023 年年内到期的海外債券共一筆,該筆海外債的規模爲 4 億美元,到期日爲 2023 年 10 月 19 日。
據悉,碧桂園已在 8 月 7 日償還了 10 日到期的 13.6 億公司債的全部尾款,但當日需要支付的兩筆美元票據的票息卻未付息。鑒于這兩筆美元票據仍有 30 天付息寬限期,至此還不能評判碧桂園已經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