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物美、大潤發等超市都可以看到各種尺寸的電子價簽,商品價格、産品、生産日期等信息一目了然,通過這些電子價簽,商家可輕松實現線上線下價格同步。
據了解,電子價簽是一種帶有信息收發功能的電子顯示裝置,由通信模塊和顯示模塊構成。
近日,主營電子價簽生意的漢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 漢朔科技 ") 再次謀求上市,深交所已恢複漢朔科技在創業闆 IPO 發行上市審核。
招股書顯示,漢朔科技是一家以物聯網無線通信技術爲核心的高新技術公司,圍繞零售門店數字化領域,構建了以電子價簽系統、SaaS 雲平台服務等軟硬件産品及服務爲核心的業務體系。
此次 IPO,漢朔科技拟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 9504 萬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 20%;預計募集資金 11.82 億元,用于門店數字化解決方案産業化項目、AIoT 研發中心及信息化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招股書顯示,漢朔科技九成營收來源于電子價簽終端銷售,且依賴歐洲市場。此外,公司 99% 的電子價簽依賴外協加工,還有知識産權糾紛懸而未決。
2021 年 1 月漢朔科技曾申請在科創闆上市,之後铩羽而歸,此次恢複創業闆 IPO 進程,能否如願以償仍未知。
01 電子價簽收入占九成,依賴歐洲市場
電子價簽起源于歐洲,由于當地人工成本高、零售行業高度發達,很多零售門店都有電子價簽的應用。彼時,曾擔任華爲開發代表的侯世國在歐洲考察時敏銳地發現了這一技術趨勢。
2012 年,侯世國帶領 16 人團隊成立漢朔科技前身嘉興漢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第二年,公司發布了第一代商用電子價簽産品及第一代電子價簽通信基站。
成立至今,漢朔科技已經推出多個系列、合計超過 40 款電子價簽産品,系統軟件叠代版本超過 20 次,目前已在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服務全球超過 50 個國家和地區的逾 400 家客戶。
2020 年 -2023 年上半年 (以下簡稱 " 報告期 ") ,漢朔科技分别實現營業收入 11.9 億元、16.17 億元、28.58 億元、18.75 億元;歸母淨利潤 8248.80 萬元、-631.78 萬元、2.07 億元、3.24 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漢朔科技出現虧損,呈現 " 增收不增利 " 的狀态。
(圖 / wind)
得益于電子價簽業務,漢朔科技營收逐年增長。令人好奇的是,一個小小的價簽,如何撐起一個 IPO?
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内,公司電子價簽銷量分别爲 2475.37 萬片、3617.33 萬片、6586.60 萬片和 4239.65 萬片,2020 年至 2022 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 63.12%。
同期,漢朔科技電子價簽終端分别實現收入 9.77 億元、14.31 億元、26.59 億元和 17.65 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 90.58%、88.51%、93.06% 和 94.11%,電子價簽業務爲公司貢獻九成收入。
其中,2020 年推出的最新一代電子價簽 Nebular,2022 年收入占比達 54.35%,2023 年上半年占比高達 62.49%,成爲公司核心系列産品。
(圖 / 漢朔科技招股書)
然而,與紙質價簽相比,電子價簽成本高出十餘倍。因此,除某些大超市外,電子價簽的普及程度并不高,一些規模較小的超市依然以傳統紙質價簽爲主。
那麽,誰支撐了漢朔科技六千餘萬片電子價簽的銷售?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内,漢朔科技境外地區的銷售金額分别爲 8.52 億元、12.31 億元、26.59 億元和 18.09 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别爲 79.01%、76.10%、93.04% 和 96.47%。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内,歐洲地區銷售占比高達 54.22%、58.75%、64.50% 和 68.16%。
不難看出,2022 年以來,漢朔科技超九成收入來自境外,尤其是歐洲市場。
(圖 / 漢朔科技招股書)
然而,對單一業務和市場的雙重依賴,也給漢朔科技帶來了隐患。
招股書顯示,公司核心産品 Nebular 的單位售價由 2020 年的 54.30 元下降至 2023 年上半年的 44.84 元,報告期内下降了 17.42%;Stellar 的單位售價由 2020 年的 39.97 元下降至 2023 年上半年的 35.62 元,下降了 10.88%。
整體來看,公司的核心産品 Nebular、Stellar 的銷售價格,除今年上半年 Nebular 微漲 3.47% 以外,2021 年至今都在持續下降。
(圖 / 漢朔科技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在産品價格增長動力不足的同時,漢朔科技還面臨着彙率波動的風險,加上電子價簽銷售受下遊零售行業采購特征的影響,存在一定季節性特征,漢朔科技未來的盈利前景充滿不确定性。
02 産品 99% 靠外協加工,毛利率不穩
招股書披露,漢朔科技大部分産品并非自己生産,而是依靠外協加工。也就是說,漢朔科技并非電子價簽的 " 生産商 ",而更像是電子價簽的 " 銷售商 "。
外協加工模式下,漢朔科技電子價簽終端的各零部件由外協加工廠進行組裝,包括貼片、産品組裝、功能測試和包裝出貨等生産環節,出貨後漢朔科技向外協加工廠采購電子價簽終端等整機産品。
報告期内,公司外協加工的電子價簽數量分别爲 2693.44 萬個、3311.98 萬個、7873.42 萬個和 4501.73 萬個,占生産總數量的比例分别爲 86.61%、85.57%、99.17% 和 99.93%。
(圖 / 漢朔科技招股書)
而同期,漢朔科技自主生産的電子價簽數量僅有 284.11 萬個、402.18 萬個、58.76 萬個和 1.65 萬個,占比 9.14%、10.39%、0.74% 和 0.04%。
由數據可以看出,2020 年和 2021 年,漢朔科技電子價簽産品中還有 10% 左右爲自主生産,到 2023 年上半年,自主生産占比僅 0.04%。漢朔科技似乎已經逐漸剝離了自主生産這一業務。
一般來說,通過外協加工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産效率,并可以借由外協加工工廠分擔風險和責任。然而,絕大部分産品通過外協加工,漢朔科技的産品質量将會難以把控。
此外,由于電子價簽産品更新叠代速度較快,在産品設計、工藝開發以及産能分配等方面需要外協加工廠商的高度配合。然而,一旦外協加工廠商的生産經營發生不利變化、産能不足、交付質量下降、與公司合作關系緊張或出現其他不利因素,将導緻公司産品的正常生産和交付進度受到影響。
因此,幾乎完全抛棄自主生産業務對于漢朔科技來說,增加了不少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漢朔科技的毛利率也存在下滑風險。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内,漢朔科技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别爲 30.70%、22.70%、20.05% 和 29.62%;2020 年 -2022 年三年間下降 10.65 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價簽終端毛利率三年内減少 9.87 個百分點。
(圖 / 漢朔科技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2020 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和主要經濟體通脹指标呈現上行态勢,漢朔科技顯示模組、芯片及電池等主要原材料價格出現波動。因此,未來若原材料市場價格發生大幅上升,公司将面臨一定的成本上升壓力,毛利率存在再次下降的風險。
03 研發投入不足,境外專利糾紛懸而未決
一枚小小的電子價簽,卻支撐起了二十多億元的生意,漢朔科技的競争優勢從何而來?
漢朔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 經過多年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公司已掌握覆蓋電子價簽物聯網通信協議和軟件系統等方面的核心技術,并基于核心技術持續開展産品的叠代更新。"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漢朔科技擁有電子價簽系統的同步網絡構建技術、自動跳頻技術、群組通信技術、高精度室内無線定位技術和高可用的負載均衡集群技術 5 項核心技術。
同時,報告期内,公司研發費用分别爲 1.02 億元、1.22 億元、1.24 億元和 7155.16 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爲 8.56%、7.55%、4.33% 和 3.82%。
(圖 / 漢朔科技招股書)
雖然相較于 2020 年,公司 2021 年和 2022 年研發費用有所增加,但并無明顯的增幅,反而研發費用率在逐年下降。與此同時,同行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卻在持續增長,均值分别爲 3.10%、3.32%、3.34%、4.63%,在 2023 年上半年,一直擁有較高研發費率的漢朔科技,首次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
(圖 / 漢朔科技招股書)
從研發成果來看,截至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取得授權的境内外發明專利合計 62 項 (含境外發明專利 21 項,境内發明專利 41 項) ,實用新型專利 51 項。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漢朔科技涉及數起境外專利侵權糾紛案件。
2023 年 3 月 3 日,美國紐約東區聯邦地區法院受理原告 SES-imagotag SA、SES-imagotag GmbH、SES-imagotag Inc. 訴被告漢朔科技、美國漢朔專利侵權糾紛一案,原告請求法院判決被告侵犯原告持有的 US10674340、US11405669 及 US11010709 三項美國專利,要求被告承擔其侵權行爲導緻的損失。截至招股書簽署日,該案正在進行中。
與此同時,SES 于 2023 年 9 月 6 日向巴黎司法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宣布漢朔科技持有的歐洲專利 EP3820203B1 的法國部分無效;要求漢朔科技向 SES 支付 2 萬歐元并承擔 SES 在本案中的訴訟費用,該案拟于 2023 年 11 月 23 日開庭。
除上述訴訟案件外,SES 以其持有的歐洲專利 EP3883277B1 向歐洲統一專利法院 (UPC) 慕尼黑地區分院申請了臨時禁令,要求漢朔科技不得在 UPC 所有成員國家 (包括法國、德國等 17 個國家) 提供、流通、使用、進口或持有部分公司産品版本。截至招股書簽署之日,UPC 尚未就該申請作出裁決。
盡管漢朔科技稱上述專利訴訟、臨時禁令等情況不會對公司生産經營産生重大不利影響。不過,知識産權保護是企業研發投入能否轉化爲競争優勢、體現企業核心創造力的重要保障,也是企業在上市過程中關注的重中之重。因此,IPO 期間與其他公司發生知識産權侵權糾紛和訴訟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 IPO 進程。
除此之外,公司業務單一、銷售依賴境外、自主生産産品極少等問題,也給漢朔科技的 IPO 之路增添衆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