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2022 年 12 月 16 日,《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舉辦的經營确定性—— 2022 新增長大會。
分享嘉賓:管清友,經濟學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 | 青羊 值班編輯 | 潤錦
第 7156 篇深度好文:2587 字 | 7 分鐘閱讀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對三個共識的理解。
這些年太不确定了,以往我們談論不确定性感觸沒有那麼深,但現在是真不确定。如何經營确定性,我認為要重塑三個共識。
一、重塑經濟增長的共識
這幾年的變化大家都看到了,今年經濟增長率到最後是多少現在還不清楚,要看統計局數據,估計在 3.5% 左右,和年初的 5.5% 相距甚遠。2023 的目标定多少,能增長多少,分歧還挺大。
無論如何,我們看到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升級,趨勢是明朗的,但道路也是曲折的。我們要經曆一個調試期,适應期。
日本、韓國、越南已經經曆了我們這個階段,他們基本上都經曆了半年左右的适應期,也經曆了半年左右的消費壓抑期。所以,我們估計 2023 年的經濟增長率大概定在 5%,圍繞 5% 這樣一個目标去努力實現。
從節奏上來看,極有可能上半年壓力比較大,因為我們正好處在調試期,感染的高峰一波接着一波,大家有一個逐漸感染、逐漸适應、逐漸把心放下的一個過程,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可能會逐漸步入正軌。
從市場的角度來講,我們遇到的情況很可能是市場先于經濟一步。市場現在也比較猶豫,從業内的讨論來看,一部分人認為市場逐漸形成共識,市場比經濟早了至少一個季度。這樣的話,2023 年權益類的市場大家比較看好。
另一種觀點認為這種形成共識沒那麼容易,需要一點時間,因為對每一個機構、每一個參與者而言,大家都怕自己沖在最前面,以至于要經曆比較長的适應期。
我無從判斷這種所謂的共識什麼時候到來,我們需要看各種各樣的指标。無論如何,市場現在還處在我們說的 " 尋找共識 " 的階段,經濟的底部大概率會出現在 2023 年上半年。
我們現在處在這樣一個當口,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狀态,這三年的疫情也好,這幾年國際國内形勢變化也好,都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經濟增長是至關重要的,不是可有可無的。
有人可能會講:你說這話,不是車轱辘話嗎?不是,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對宏觀經濟數據有一種異樣的感覺,感覺它似乎離我們很遙遠。
這些宏觀數據在宏觀上是大勢所趨,在微觀上是悲觀離合,我們每個人經曆了複雜的過程,很多企業要麼銷聲匿迹了,要麼在生存線上苦苦掙紮,至少在未來半年時間裡,大家不要倒在黎明之前。
這幾年的變化一再提醒我們,發展是第一要務,經濟的增長對中國人而言、對全球經濟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甚至需要重新去重視什麼呢?增長的數量。
過去幾年我們經常提,要特别重視質量,實現高質量發展,這無可厚非,但我們也看到沒有一定數量支撐的質量,是不可能好的。
我覺得,這幾年的變化讓大家重塑了這樣一個共識。一定數量的經濟增長是至關重要的,這是一個常識,也是經曆了這三年反反複複思考、經曆了很多社會實踐得出來的血淋淋的教訓。這是我想分享的第一個共識。
二、重塑社會秩序的共識
這三年中,我們經曆了太多的非常規手段社會管理,超常規手段經濟管理。我們有非常多的不适應,創造出了非常多的新詞彙、新方式、新說法、新話術。
大家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這些超常規應急性的社會管理手段、醫療管理手段、行業管理手段大家似乎已經習慣了,但我們必須要清楚,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在未來一年時間裡,人們的經濟社會生活逐漸步入正規、步入正常,這些超常規的措施也會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行程卡已經沒有了,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這個碼、那個碼逐漸退出人們的生活。當它逐漸退出的時候,你可能還有點不适應,就像剛剛停止大規模核酸的時候,我早上下樓到核酸點溜達一圈,意識到今天不用做核酸了。
過去幾年裡,我養成一個習慣,隻要有條件做核酸就去做,應對各種不确定性。這是過去三年裡應對不确定性的一種應急反應,我們已經覺得這是一種正常的狀态了,這種行為很正常,實際上它是不正常的。
未來一年的時間裡,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這種超常規、非常規手段,逐漸退出我們生活,我們在這三年間從原點回到了另外一個原點,大家經曆了太多的東西,從一個不适應到适應再到不适應再到适應的過程,這是個好事。
重塑正常的社會秩序,對我們每個人都至關重要,我們要倍加珍惜、十分愛護,而且在關鍵時候,我們要維護這種正常的社會秩序。這是第二個共識。
三、重塑國際規則的共識
重塑一個國際規則的共識: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我們這幾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百年變局會轉向哪一個方向,無從得知。
我們無法總結它的全貌,就像一個鐘擺從這一端擺到另一端,這中間發生了很多很多闆塊的對撞,大國的博弈,産業政策激烈的競争等等。這個過程沒有結束,我們需要不斷地去适應調試。
在經曆了三年,或者我們拉長周期看,從 2018 年貿易戰開啟,到現在五年時間了,人們開始逐漸适應、逐漸正視新的國際規則的變化。
這種國際規則到底會朝向哪個方向?這樣一個國際規則的劇烈調整期,國際闆塊的對撞期,國際格局的變動期,從國家層面我們應該如何趨利避害,抓住關鍵的機會,再次讓中國實現驚險一躍?
企業如何适應變動期?如何管理好極端不确定性,經營好确定性?這些都是新課題。
這些大的課題,我覺得在可預見的未來、在有生之年裡,是你我必須面對的一件事。
上世紀七十年代,很多國家抓住機會,實現了國家命運的改變。中國也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國際規則大變動的受益者,這次我們依然還會是受益者嗎?
答案不僅取決于美國的變化、歐洲的變化,也取決于我們如何應對這種變化,我們如何形成對國際規則的一套新看法、新打法,如何趨利避害。所以形成國際規則的共識,可能也是我們未來管理确定性必須要做的一門功課。
以上就是,如果讓我從一個研究者的角度,對企業、機構、國家提供一些建議,我想說的話。
我覺得經曆了 2018 年種種,經曆了疫情以後,以及現在的适應期,我們需要确立這三種共識,重塑經濟增長的共識,重塑社會秩序的共識,重塑國際規則的共識,
謝謝大家!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主辦方簡介——
新增長學院,是北京聯辦财訊傳媒集團下屬的新商業智庫和企業成長平台。集團旗下運營《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财經》等多家知名媒體。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