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 90 後買第一雙耐克、阿迪的地方,正在悄悄閉店。
90 後程斌還曆曆在目,他人生的第一雙耐克是在 " 滔搏運動 " 買的 " 白色空軍 1 号 ",那時候韓流男團正火,一身黑色搭配一雙白色耐克,幾乎就是街上最靓的仔。
" 白色空軍 1 号 " 至今依然流行,但滔搏運動,不知何時開始不火了。
滔搏運動,這一全國耐克阿迪等國際大牌最大的經銷商之一,根據其半年報數據,截至 2024 年 8 月底,門店半年内淨減 331 家。
曾經承載萬千少男少女們運動夢的滔搏運動,怎麽了?
圖源:視覺中國
01
滔搏,又下滑了
" 滔搏無疑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啓蒙。" 程斌說。
90 後的程斌,生活在一座中部省份的新一線城市,他坦承,當年既沒有 " 新一線城市 " 的概念也沒有社交網絡,對于他這樣成長在中部省份的孩子而言,想要沾沾時髦的氣息,倚賴的都是滔搏這樣的實體零售店。
他依稀記得,那時候隻有期末取得好成績,才有可能收獲一雙耐克或者阿迪達斯的鞋,而能購買的地方幾乎隻有滔搏運動城。滔搏,動辄就是兩層的大店,裏面不僅有耐克和阿迪達斯,還有彪馬、匡威等國際大牌。
程斌提到,2010 年之前,一雙耐克就能賣到近千元的價格,而當時他爸媽的月薪也不過三四千元。因此,他對名牌的認知,幾乎與滔搏牢牢捆綁在了一起。雖然當時并未深究滔搏和這些大牌之間的關系,但到滔搏買運動大牌的認知卻根深蒂固。
的确,滔搏幾乎是國内最早獲得特許經營權的國際運動大牌經銷商。它的前身是香港起家的百麗國際的運動線,而百麗國際在業内則有 " 鞋王 " 的美稱,1992 年誕生并随即開始了零售業務,市值曾一度高達 1500 億港元。
滔搏這條運動線,自 1999 年開始成爲耐克的經銷商以來,先後又代理了阿迪達斯、匡威、The North Face、添柏岚、亞瑟士及鬼冢虎等品牌。并且在 2004 年成爲耐克在中國最大的零售合作夥伴,在 2012 年成爲阿迪達斯在全球最大的零售合作夥伴。
可以說從 20 世紀末開始的十餘年的時間裏,在中國想要在實體店購買耐克、阿迪達斯的産品,有半壁江山都來自滔搏。
而且,滔搏并不是一個地域性的經銷商,它在全國大規模鋪店,據其官網數據,截至 2024 年 2 月底,滔搏覆蓋了全國的 300 餘個城市,城市線級貫通了 1 至 7 線。
門店擴張的鼎盛時期,滔搏的門店曾在 2021 年達到 8395 家,而瑞幸咖啡在當年的門店數不過 6024 家。
不過緊接着便是連續的三年下滑,截至 2024 年 8 月 31 日,滔搏直營門店數僅剩 5813 家,比起高點,少了三成。
程斌也觀察到,不僅自己從小逛的滔搏門店悄悄改弦易張,而且自從離開家鄉來到北京之後,也不太常見滔搏的門店。一方面是曾經逛的多品牌集合的滔搏門店不見了蹤影,另一方面則是如今逛的耐克、阿迪達斯的單一品牌門店,也找不到滔搏顯眼的 logo。
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在中國不隻有滔搏一家經銷商,滔搏隻是占了先機,而後期入局的寶勝國際等也具有千店規模,根據最新财報,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寶勝國際也有 3478 家直營店。
即便是在 2021 年滔搏門店鼎盛之時,《華夏時報》曾經走訪北京西單商圈,發現共計 10 家耐克門店,隻有 2 家爲滔搏經銷門店,剩下皆爲寶勝國際經銷門店。
02
一榮俱榮,一損先損
滔搏怎麽了?
在代理、分銷國際運動大牌上,滔搏一向是行業 " 一哥 "。作爲百麗國際拆分出來獨立上市的企業,根據其 2018 年提交的招股書,滔搏的市場份額占比達到 15.9%,高出第二名(據推斷爲寶勝國際)4.3%,位列行業第一。
不過這 " 老大哥 " 的位子滔搏坐得并不踏實,除了門店短暫在增長之後連年收縮,從營收和淨利潤這兩大硬核數據上看,2021 年起也伴随着門店收縮而出現頹勢:
财報顯示,2021/2022 财年(2021 年 2 月 28 日至 2022 年 2 月 28 日),滔搏營收爲 318.8 億元,同比下降 11.48%,淨利潤爲 24.46 億元,同比下降 11.68%。;2022/2023 财年(2022 年 2 月 28 日至 2023 年 2 月 28 日),滔搏營收爲 270.7 億元,同比下降 15.07%,淨利潤爲 18.37 億元,同比下降 24.93%。
雖然在 2023/2024 财年有了短暫的回升,營收和淨利潤分别增長 6.87% 和 20.49%,到了 2024/2025 财年又重現頹勢,根據最新的半年報,滔搏營收爲 130.55 億元,同比減少 7.9%;淨利潤爲 8.74 億元,同比減少 34.7%。
滔搏遇到的問題,當然與實體零售環境的波動有關,不過在時尚産業獨立分析師、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看來,這與滔搏自身代理、分銷品牌的情況有更大的關聯。
财報數據顯示,雖然 2024 年前三季度滔搏最大的競争對手寶勝國際業績也欠佳,但其淨利潤依然有着 10% 的增長,這背後是寶勝國際毛利率提高至 34.2% 所緻。而滔搏也坦承,其 2024 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爲了努力去庫存而導緻折扣率加大。
滞銷、打折,在程偉雄看來,滔搏作爲純粹的分銷商或渠道商,它的毛利潤本身就難以擴大。例如一雙售價 1000 元的鞋,進貨價可能是 600 元,分銷商隻有 400 元的利潤空間,它還要通過促銷來獲客,毛利潤就進一步被擠壓。在這基礎上,如果代理的品牌出現問題,那麽就需要更多的折扣,毛利潤就更岌岌可危。
" 滔搏遇到的問題,與它背後耐克、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的境況息息相關。" 程偉雄說。
在鞋服領域,耐克和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遇冷已然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與滔搏 2021 年顯現出頹勢的時間線一緻,自 2021 年起耐克在大中華區的營收就出現了下滑的态勢,2022 财年、2023 财年從 82.9 億美元分别降到了 75.47 億美元和 72.48 億美元。2025 财年最新的第一季度數據依然不可觀,大中華區營收爲 17 億美元,同比減少 3%。
圖源:視覺中國
阿迪達斯也有相似的趨勢,2021 年在大中華區的營收尚有 45.97 億歐元,而 2022 年和 2023 年僅分别爲 31.79 億歐元和 31.9 億歐元。雖然經曆了連降之後,阿迪達斯在大中華區的業績迎來了連續 6 個季度的增長,但以半年數據來看,2024 年上半年營收 17.19 億歐元,也遠低于 2021 年上半年 24.05 億歐元。
圖源:視覺中國
耐克和阿迪達斯在國内火爆之時,滔搏吃到了紅利,程偉雄分析認爲,國外品牌進入中國往往都會用特許經營的模式,找一家了解中國内地市場的香港企業,滔搏(母公司百麗國際的前身是港企)就踩中了風口。
一榮俱榮,但一損它先損。經銷商們往往最先面對市場的壓力,不得不通過折扣、降價等犧牲毛利潤的方式來清庫存。但這往往會引來新的質疑——爲什麽滔搏會更便宜?滔搏賣的是正品嗎?
在滔搏天貓旗艦店上,出現頻率最高的提問之一便是 " 正品 " 與 " 假貨 " 的争議,畢竟,當同一款産品在滔搏店裏僅有耐克旗艦店将近一半的售價時,如果出現了質量問題,鮮有人會怪耐克,而歸結爲滔搏的問題。
而滔搏确實也不夠努力,在黑貓投訴上,有關滔搏的投訴高達 9877 條。僅截至 2024 年 11 月 21 日前的 30 天内,就高達 176 條,平均每天近 6 條投訴,其中有一半以上都與産品有關。
03
" 耐克阿迪依賴症 ",尚無解方?
滔搏有解方嗎?
對滔搏而言,它的确正在尋求改變——擴大自己代理的品牌矩陣,比如從 2023 年 6 月開始,先後簽下跑鞋品牌 HOKA、戶外品牌凱樂石以及加拿大越野跑品牌 Norda。
滔搏代理的 HOKA 門店
圖源:視覺中國
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道理滔搏也懂,在程偉雄看來這就是一個分攤風險的舉措,但更重要的是尋找新的增長點,戶外在近年來最爲火熱,對滔搏而言東方不亮西方亮也行。
滔搏官網品牌矩陣截圖
不過現階段效果并不明顯,在滔搏的整體營收中,耐克與阿迪達斯依然是它的 " 身家性命 "。财報數據顯示,從 2020/2021 财年到 2023/2024 财年,耐克和阿迪達斯的業務營收占比均超過 85%,2025 上半财年,滔搏來自這兩個品牌的收入占比達到 87%。
" 雖然新代理的品牌也都相當紅,但還沒有一個具備耐克或阿迪達斯的國民度。它們既無法替代這兩個品牌,滔搏也不會輕易放棄在這兩個品牌上的多年耕耘。" 程偉雄說。
如果真的想深度解綁,最好的方式便是自立品牌,但顯然這變數更大,在程偉雄看來,遠非三五載能出成效。
" 這就是分銷商的困境,是無解的難題,比起做分銷商或渠道商,更好的角色是做品牌商。" 程偉雄說。
最好的例子便是安踏, 安踏集團除了擁有自己的品牌安踏 ANTA 之外,還先後拿下了斐樂 FILA(意大利)、迪桑特 DESCENTE(日本)、可隆 KOLON(韓國)等品牌。自 2019 年安踏并購亞瑪芬體育公司以來,亞瑪芬體育旗下的品牌也被安踏囊括其中,比如薩洛蒙 Salomon(法國)、始祖鳥 Arc ’ teryx(加拿大)、阿托米克 Atomic(奧地利)、頌拓 Suunto(芬蘭)、威爾勝 Wilson(美國)、必确 Precor(美國)及 Peak Performance(瑞典)等。
不過在獨立零售評論人馬崗看來,滔搏類似于運動鞋服的超市,作爲專業零售商,其實已經擁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它現在可以做的是适應外部消費環境的變化,改進販賣方式和服務模式。
具體而言,馬崗認爲,消費環境的變化可以用 " 三新 " 概括,其一是新零售,以電商爲代表的新興渠道占據重要市場份額;其二是新營銷,互聯網營銷崛起;其三是新消費,Z 世代消費者崛起,以實體店爲經營重心的滔搏要探索新模式。
滔搏顯然也意識到了,在滔搏 2024 年 5 月發布的主席報告中,其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于武寫道:" 消費場景從傳統實體門店,延展爲‘實體門店 + 社群 + 門店直播 + 特色 IP ’等在線下結合的全域經營。"
是否能重構消費者對線下門店的認知,吃過了時代紅利的滔搏,是時候拿出真本事了。
作者:屈博洋
編輯:陳燕妮
值班編輯:賈詩卉
封面圖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