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寒潮席卷全國,與驟降的溫度相反的,是蓬勃生長的食欲。
爲了保暖禦寒,各位肉食愛好者們是不是已經徹底放飛自我,開始哐哐狂炫高能量的豬牛羊肉肉們啦?
圖片來源:網絡 + 自己做的
且慢!這裏先給大家提個醒:
偶爾多吃點沒事,但如果你本身就有「無肉不歡」的小習慣,紅肉的日常攝入量偏高,那冬天哪怕再饞也得悠着點炫。
近年來有不少研究都發現:
紅肉吃太多,可能會讓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 紅肉指豬牛羊鹿等紅色的畜肉,白肉通常指雞鴨鵝、魚蝦貝等白色的禽肉和水産。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研究發現,紅肉吃太多
2 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62%
糖尿病是一種并發症多、危害大,且越來越年輕化的慢性代謝性疾病。
它的發病一方面跟遺傳、免疫等因素有關,一方面也跟我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爲了探究紅肉攝入量與 2 型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系,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納入了 216695 名參與者,并對他們的生活方式、飲食攝入、患病和治療史等健康數據進行分析。
經過最長高達 36 年的随訪,研究人員發現:
無論是加工紅肉(培根、香腸、火腿等),還是未加工紅肉(新鮮豬牛羊肉等),攝入量都與 2 型糖尿病風險升高有關,吃得越多,風險越高。
圖片來源:soogif
研究中顯示:食用紅肉最多的參與者(約 170 克)糖尿病風險比食用紅肉最少的參與者高 62%。
具體再細分:
每天每多食用一份未加工紅肉(約 85 克新鮮豬牛羊肉),糖尿病風險增加 24%;
如果每天多吃的是一份更糟糕的加工紅肉(約 28 克培根或 45 克香腸),糖尿病風險增加 46%。
85 克新鮮牛肉大約手掌心這麽大
切成條炒一炒就一小撮
圖片來源:自己拍的
但如果用其他優質食物代替紅肉,能起到降低糖尿病風險的效果。
比如每天用一份堅果和豆類替代紅肉,可使 2 型糖尿病風險降低 30%,用一份乳制品替代紅肉則能讓風險降低 22%。
研究人員分析,這可能與紅肉中較高的飽和脂肪和血紅素鐵有關。
而且加工紅肉中的鹽、防腐劑等添加劑,也可能會促進胰島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風險。
紅肉,特别是加工後的紅肉制品,帶來的健康風險還不止如此。
之前有證據表明,紅肉攝入量過高與 BMI 升高以及腹部肥胖有關,紅肉攝入量 100 克 / 天與高血壓患病風險增加有關。
牛津大學近兩年的一項研究也發現,每天吃 70 克紅肉和加工肉,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 15%,肺炎風險增加 31%、憩室疾病增加 19%、結腸息肉風險增加 10%。
加工肉制品,更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明确列出的 1 級緻癌物。
雖然背後的具體機制不算完全明确,但大量的權威研究也足夠引發全世界範圍内的警惕。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和許多國家的飲食指南裏都建議控制紅肉量,少吃加工肉制品。
相信此刻現在很多人肯定像經曆了晴天霹靂,内心開始上演小劇場:
火鍋、烤肉、水煮肉片、紅燒肉、炖豬蹄……難道從此就要和它們說分手了嗎,我不要啊!!!
朋友們先别急着絕望,要知道,不建議多吃 ≠ 不要吃。
紅肉的營養價值很高,但吃的方法和控量很重要!
紅肉營養價值其實挺高的
但這麽吃更健康
紅肉和白肉的區别主要在于肌肉纖維中的肌紅蛋白含量,肌紅蛋白含量越高,肉就越紅。
咱們常吃的豬牛羊等紅肉都是非常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含有人體所有必需氨基酸。而且比例搭配很好,能被人體很好地吸收利用,對身體修複、肌肉生長、免疫系統支持等至關重要。
除此之外,紅肉裏還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鋅、B 族維生素、單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等,具有預防貧血、維護皮膚和神經系統健康等作用。
但吃紅肉,控制好量很重要。
➊ 要吃夠量,但不能吃過量
吃肉這事兒吧,在我們國家可能呈現出一種嚴重的兩極分化狀态,有人吃太少,有人吃太多。
有些減肥的朋友一看到脂肪就害怕,爲了快速瘦身可能會選擇少吃或不吃紅肉。
但紅肉吃不夠,容易出現貧血、氣色差、肌肉減少等問題,反而得不償失。
而有些人則是吃太多,我國目前有 49.9% 的成年人畜禽肉攝入量超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量,超量的肉可能會帶來更多疾病風險。
還有研究發現,1990 年,我國 15 歲以上居民中 2 型糖尿病歸因于各飲食因素的疾病負擔第一名是水果攝入量低,而 2019 年則變成了紅肉攝入量高。
吃紅肉,過多過少都不好。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的魚、禽、肉、蛋推薦攝入量是 120~200 克,其中畜禽肉的攝入量爲 40~75 克,并注意少吃加工類肉制品。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隻吃紅肉的話,最好 1 天不超過 50 克。
很多人對這個數字可能沒概念,但其實 50 克真的不多,也就不到手掌心大的幾片肉,周末聚餐吃個火鍋,一盤肥牛卷下肚一周的紅肉量就用完了。
50 克 新鮮牛肉、肥牛卷、培根、午餐肉對比
建議大家如果周末要吃大餐,最好提前規劃,大餐前或大餐後少吃點紅肉,甚至隻吃白肉,均衡一下量。
➋ 幾種肉類換着吃
吃肉種類太單一也不好,營養均衡很重要,紅肉白肉混着吃,不容易膩,還能讓咱們的餐桌更豐富。
一周吃 2~3 次豬牛羊,2~3 次雞鴨鵝,再吃 2~3 次魚蝦貝類,一周安排得滿滿當當,既解饞又營養充足,身體還更健康。
➌ 盡量食用新鮮肉類,少吃或不吃加工肉制品
如果實在是太愛吃肉,很難控制住量,那就盡量多吃新鮮紅肉,少吃或不吃加工肉制品,努力把危害降到最低。
腌制、風幹、熏制、腌泡等處理過的加工肉制品,常見的有火腿、培根、香腸、熏肉、臘肉、腌肉、午餐肉等。
雖然方便美味,但制作過程中會添加大量的亞硝酸鹽、防腐劑等成分,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結腸癌等風險,多吃有害無益,最好能不吃就不吃。
最後,再回到咱們前面說到的糖尿病話題上,大家也不要太緊張。
有研究顯示,如果遵循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多達 90% 的 2 型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
生活方式的改變越早越好,控制飲食和運動真的是咱們能做的最簡單也最有效的辦法了。
來,再重複一遍重點:
控制紅肉攝入
不吃加工肉制品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常吃蛋奶、禽肉和魚類
增加全谷物、豆類的攝入
再配合适量的規律運動♀️
長期堅持下去,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身體發生了一些神奇的變化,希望到時候你能再來留言區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喜悅!
最後别忘了「轉發」給你那個愛吃肉的家人、朋友,關愛下他們的健康吧!
本文合作專家
參考文獻
[ 1 ] Gu X, Drouin-Chartier J P, Sacks F M, et al. Red meat intake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United States females and males [ J ]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3, 118 ( 6 ) : 1153-1163.
[ 2 ] Wang F, Glenn A J, Tessier A J, et al. Integration of epidemiological and blood biomarker analysis links haem iron intake to increased type 2 diabetes risk [ J ] . Nature Metabolism, 2024, 6 ( 9 ) : 1807-1818.
[ 3 ] Schlesinger S, Neuenschwander M, Schwedhelm C, et al. Food groups and risk of overweight, obesity, and weight g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 J ] . Advances in Nutrition, 2019, 10 ( 2 ) : 205-218.
[ 4 ] Schwingshackl L, Schwedhelm C, Hoffmann G, et al. Food groups and risk of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 J ] . Advances in nutrition, 2017, 8 ( 6 ) : 793-803.
[ 5 ] Papier K, Fensom G K, Knuppel A, et al. Meat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25 common conditions: outcome-wide analyses in 475,000 men and women in the UK Biobank study [ J ] . BMC medicine, 2021, 19: 1-14.
[ 6 ] https://www.iarc.who.int/wpcontent/uploads/2018/07/pr240_Cn.pdf
[ 7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22 準則一食物多樣 , 合理搭配 [ J ] . 中國食物與營養 , 2022 ( 008 ) :028.
[ 8 ] 楊月欣 , 葛可佑 . 中國營養科學全書 ( 第二版 ) [ M ]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019.
[ 9 ] 王志宏 , 張兵 , 王惠君 , 等 . 2015 年中國 15 省 ( 自治區、直轄市 ) 18~59 歲居民肉類消費模式現狀 [ J ] . 衛生研究 , 2019, 48 ( 1 ) :1-8. DOI: 10. 3969/j. issn. 0512-7955. 2018. 01. 006.
[ 10 ] 徐英 , 李志學 , 馬豔 ,et al.1990~2019 年我國 15 歲以上居民中 2 型糖尿病歸因于飲食因素的疾病負擔研究 [ J ] . 中國循環雜志 , 2022, 37 ( 10 ) :7.
[ 11 ] Ley SH, Ardisson KA, Sun Q, et al. Contribution of the Nurses'Health Studies to uncovering risk factors for type 2 diabetes: diet,lifestyle, biomarkers, and genetics [ J ] . Am J Public Health, 2016,106 ( 9 ) : 1624-1630. DOI: 10. 2105/AJPH. 2016. 303314.
策劃制作
策劃:沙棠 | 監制:Feidi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
大家記得把丁香醫生設爲星标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