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NO.2540- 老齡化太快了
文字:那日蘇
制圖:果栗乘 / 校稿:通麥 / 編輯:果栗乘
寫在開頭
地球知識局開辟了一個新陣地——知識星球!
在這裏你将——
①收到一些我們因種種原因沒有寫成推送,但有趣有用的選題;
②跟經驗豐富的地理老師一起交流地理學習訣竅、答題技巧;
③在中學地理和曆史課本之外,做進一步拓展知識儲備;
④和我們的創始人、團隊、作者、來自不同行業的嘉賓直接交流知識、心得與人生經驗;
⑤擁有高質量的讨論環境,想認識更多有共同愛好的群友,
加入地球知識局的知識星球,長按下方二維碼,登錄并點擊" 立即加 99 星鑽 "即可付費加入,這裏支付的 "99 鑽 " 就是99 元。加入後下載知識星球 app,進入就可以看到我們的星球和内容啦
快來掃描二維碼,一起玩耍!
目前早鳥票價,訂閱一年隻需 99 元
————進入正文的分割線————
10 月 12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2022 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根據《公報》,2022 年出生人口 956 萬人。二孩占比爲 38.9%,三孩及以上占比爲 15.0%,出生人口性别比爲 111.1。
也是因爲這條信息,許多媒體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或是有其他需求的,紛紛都把 "2022 年出生人口 956 萬人 " 作爲噱頭,當作标題,試圖搞個大新聞。
實際上,"2022 年出生人口 956 萬人 " 根本不是一條新聞!早在今年 1 月 17 日,國家統計局就發布數據,2022 年全年出生人口 956 萬人。
一模一樣的新聞标題,間隔十個月,連用兩次,真的很有意思,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所以,這次衛生健康委發布的信息和今年年初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相比,信息重點必然不在已發布的 "2022 年出生人口 956 萬人 " 層面,而是在于這 956 萬人的人口構成方面,例如二孩占比、三孩及以上占比等等。
相比 2021 年我國出生人口數量爲 1062 萬人,2022 年全國出生人口數量比 2021 年減少 106 萬人。
在新生兒增量減少與人口負增長的大背景下,人口結構也在悄然改變着。再過二十三十年,今天的出生人口就會變成青壯年,而這批人口的相對減少,又和一部分人的養老問題息息相關。
正好再過一周多,又一年重陽節即将到來。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九九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孝親敬老的節日,故有 " 老人節 " 的說法。
在我們的文化中,敬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但随着中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每年的重陽節都在提醒着我們,老年人以及行将步入老年人隊伍的 " 儲備軍 ",他們以後的日子,恐怕不太好過。
是時候規劃規劃我們的老年生活了
(圖:壹圖網)▼
空巢老人大軍,越來越壯大了
如果十一國慶出遊的話,許多人都會發現,那些非一二線城市的旅遊小鎮上,最普遍的就是滿頭白發的老人。
這也是中國社會當前的一個普遍縮影,年輕人奔向大城市,老年人留在鄉鎮,成爲 " 空巢老人 "。
節假日的熱鬧讓平日的孤寂變得更加難熬
(圖:圖蟲創意)▼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年輕人越來越少,也是重要原因。2022 年全年出生人口爲 956 萬,中國的育齡婦女生育率僅爲 1.3,和人們傳統上認爲的 " 高齡少子化 " 的日本處在同一水平線上。
中國總和生育率甚至比日本還低了▼
與此同時,中國上世紀 60 年代之後的嬰兒潮一代,大約2.6 億人數的龐大人口,正在步入老年人行列。
在教育、醫療、住房的壓力之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少生育甚至不生育,也加劇了這一進度。現在中國的人口結構,接近于上大下小的 " 倒金字塔 "。
随着時間的推移 " 倒金字塔 " 形會越來越明顯
(圖:wiki)▼
人口負增長和老齡化疊加到一塊,大批空巢老人将成爲社會現象,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口結構性問題。而中國的老齡化問題,現在還并沒有達到最頂峰的時刻。
目前中國雖然處在老齡化社會,但老年人生活質量問題并沒有特别影響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因爲現在國内需要照顧的高齡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他們年輕時候沒有計劃生育,而且崇尚 " 多子多福 ",所以往往一戶都有多個子女。這部分老人雖然本身沒有什麽經濟來源,但其多個子女承擔了大部分的養老責任,所以危機并沒有轉移到社會面上。
老一輩說的多子多福确實有他的道理
而中國真正數量衆多的老人,多爲 60~70 歲之間的所謂嬰兒潮一代。這部分老人屬于 " 初老 " 階段,平均身體素質并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并且很多還能産生一部分的社會價值。比如退休返聘再就業,比如替子女照看孫輩。
身體硬朗的再幹 10 年沒問題
所以中國目前雖然已經進入到了老齡化社會,但 " 老齡化危機 "還沒有真正來到。
據統計,現在中國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人口爲 2.8 億,約占總人口的 20%。到了 2050 年,根據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的預測,中國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将達到 5 億人。屆時,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困境,将達到巅峰。
再過 20 多年這搓麻将的橋底就該坐不下了
想象一下到 2050 年,你多少歲了?所有目前老年人遇到的困境,你我都要面對,而且更加嚴峻!
以現在的趨勢來判斷,因爲年輕人群體的稀少,以及嬰兒潮一代的進一步衰老,2050 年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将更加嚴重,那時候大部分的老年人可能不得不接受當 " 空巢老人 " 的命運。
問題顯現,養老金還得自己賺
越來越明顯的人口結構變化,還将帶來一個新的難題,那就是我國未來可能面臨的養老金不足的壓力。
目前的就業主力軍,還是 80、90 一代。80、90 年代的 20 年間,中國出生人口幾乎每年都在 2000 萬以上,人口更叠維持在一個健康的數量。而且由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義務教育的普及,80、90 年代出生的人普遍接受了足夠的教育,這部分人如今是社會的中堅力量。
每年各地各大招聘會中
看到的多是青壯年人的身影
數量充足的中青年勞動力,不僅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财富,也繳納了充足的社保基金。而我們繳納的社保基金,就是發放給現在退休的老年人的養老金。
要維持這個模式,需要繳納的社保與支出金額達到一個相對的平衡。但從目前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趨勢來看,這個平衡可能即将被打破。
2022 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 77.93 歲,因爲醫療水平的提升和城鄉醫療保險的普及,這個數字還會繼續增長。伴随着壽命的增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支出也會水漲船高。近些年來,社保當中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已經出現了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的情況。
人均預期壽命越高
養老問題越應該被重視▼
等到了青壯年勞動人口繳納的養老保險金額低于老年人口領取的數額時,養老金的池子就很可能面臨見底的壓力,需要引入 " 外援 ",即依靠行政力量協調轉移,來注入更多的資金。
車到山前必有路,後來人自有他們的解決方法,我們可以選擇相信後人的智慧。當然,做一些個人的儲蓄,以及退休後繼續就業,也是一種更爲保險的選擇。
老齡化并非是中國單獨面臨的問題,而是工業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以日本社會爲例,在日本老年人就業已經十分常見。現如今日本退休年齡是 65 歲,但在社會上大量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仍然活躍在各行各業當中。
好不容易幹到退休
卻又發現不繼續幹就不夠錢活下去了
(圖:《團塊世代,悄然迫近的老年破産》)▼
由于精力、體力的下降,日本老年人會選擇降薪 30%~70% 來求職或者回到工作崗位上。也有相關調查顯示,大多數日本老年人退休後再就業的第一目的并非是薪資,而是希望回到社會關系當中,獲得 " 被人需要 " 的感受。
相對于日本發達國家的社會經濟情況和保障,中國的老年人在經濟方面有更高的需求。一方面龐大老年人口與社會養老機制的相對不完善,另一方面除了自身的經濟需求之外,許多老年人的儲蓄意願及補貼子女的意願也很旺盛。
未雨綢缪的傳統,深深刻在了老一輩的骨子裏
(圖:微博)▼
社會層面上,也需要老年人回到就業崗位。我們國家從 2012 年起,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比重連續出現雙降,人口結構變化給社會經濟帶來的風險和沖擊,需要老年人再就業來 " 挖掘二次人口紅利 ",減輕社會養老負擔。
▼
需要歸需要,不論是當下還是未來,老年人的就業情況都不容樂觀。我們本身的就業情況和經濟情況,就很難爲老年人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雖然中國人口已經進入了負增長階段,但基數仍然龐大,大量的中青年仍會擠壓老年人的就業空間。
對于有就業意願的年輕求職者來說,可能會聽到 " 你不幹,有的是人幹 "。但對于老年求職者來說,則更可能聽到 " 你不幹,有的是年輕人來幹 "。
對有工作需求老年人而言
原意接受大齡工作者的合适崗位是稀缺的
老而有産,也許是件危險的事情
面對老年人未來可能面臨的養老金不足的壓力,以及老年人再就業困難的窘境。可能有人會說:幾十年攢下的儲蓄和資産,難道不能對沖這些風險嗎?
接下來我們來探讨一下這個話題,首先什麽樣的資産,才能真正跑赢通脹?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人們最熟悉也最熱門的投資肯定是房地産。由于開發商和普通投資、消費者,都在一定程度上視房子爲理财産品,房地産金融化的趨勢形成。但是自 2019 年以來,國内房地産的價值出現了較大的波動。
那幾年國内房地産行業蒸蒸日上
哪會料到這兩年房企居然頻頻爆雷
" 理财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像股票和期貨一樣,房地産也是願賭服輸,許多人花費畢生積蓄攢下的資産,在理财過程中也許并不能保值,需要老老實實接受,坦然面對。
對于老年人來說這意味着,忙碌了一輩子,賭輸了就要從頭再來。
" 如此忙碌三十年 , 直到大廈崩塌 "?
即使這樣,仍然有許多具備先見之明的老年人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做了分散投資。尤其在老齡化社會當中,由于财富流動相對較慢,大多數社會資源還是會集中在擁有多年儲蓄的老年人手中。
不過,随着人口整體年齡的上移,老年人手裏握着的财富,也将伴随着風險。比如日本社會現在出現的 " 厭老情緒 ",年輕人将對社會的不滿歸咎于老年人占據了更多的資源,學界和政府也在推波助瀾。比如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和耶魯教授成田悠輔,都曾經發表過希望老年人 " 盡快去死 " 的勁爆言論。
雖然網上對這種言論罵聲一片
但也有日本人贊同着成田的看法
(圖:twitter)▼
這些言論也會影響政府決策,日本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就業歧視和退休後的待遇,即使需求很大,但政府也不願意提升這方面的投入,反而是增加本就完善的對孕婦、嬰兒以及學校的福利。
其中的道理也比較簡單:新生兒代表着希望,而老年人隻會是一年比一年更加沉重的負擔。
對日本的一些老人而言
" 長壽 " 何嘗不是一種噩夢
(圖:《老後破産》)▼
作爲中國人,我們既擁有幾千年來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的文化積澱,也面臨 14 億龐大人口即将步入超級老齡化階段的現實。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這是我們所有人都需要共同面對的危機,無法避免。
養老,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除了經濟層面的支持、生活方面的保障,來纾解子女和社會的養老壓力。在觀念層面上,如何爲老年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如何引導全社會應對老齡化日益加深的壓力,也是重點問題。
【快來聊天啦】
我局有中國城市讨論群,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加入!
* 如果你喜歡跟城市有關的知識,可以來【微信公衆号後台私信】,用一兩句話介紹下自己。運營小姐姐會根據情況拉你進群哦 ~
* 進群請務必自我介紹一下,直接回複 " 進群 "" 讀者群 " 之類的字樣不會有機器自動回複,隻會讓後台的小姐姐很生氣≥﹏≤
* 申請人多時請耐心排隊等候回複。隻要系統正常,工作人員就會逐一看到大家所有人的消息哦
上下滑動查看參考資料:
2022 年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發布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310/content_6908686.htm
2022 年國民經濟頂住壓力再上新台階 http://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t20230203_1901709.html
《2022 年養老消費調查項目研究報告》,中國消費者協會
《充分認識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規律和特征》,人民日報
《老年人再就業釋放人口紅利》,經濟日報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研究》,劉暢、張牧辛、肖葉靜、許娜
*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壹圖網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