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軒轅之學 成就新汽車人
撰文 / 吳 靜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師 超
" 今年 7 月零售仍是年内銷量的次高點,而曆年的 7 月一般是僅次于 2 月的正常月度銷量最低點,今年 7 月是在 6 月峰值之上的環比溫和回落走勢,仍屬于較強的走勢。" 在乘聯會的 7 月數據分析會上,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如是表示。
2023 年 8 月 8 日,乘聯會發布 7 月銷售數據: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 177.5 萬輛,同比下降 2.3%。今年以來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 1129.9 萬輛,同比增長 1.9%。
淡季不淡,這是中國車市走向逐步成熟的标志,體現換購需求逐步成爲車市主力。數據顯示,2022 年車市的換購比例達到銷量的 45%,預計今年有希望達到 48%。
新能源依然是撬動 7 月車市的絕對主力。新能源車市場零售 64.1 萬輛,同比增長 31.9%,環比下降 3.6%。今年以來累計零售 372.5 萬輛,同比增長 36.3%。
作爲新能源市場當之無愧的主力軍,自主品牌也一路高歌猛進。7 月,自主品牌零售 94 萬輛,同比增長 15%。相對應的是,主流合資和豪華車市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7 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 59 萬輛,同比下降 28%,環比下降 11%;7 月豪華車零售 24 萬輛,同比下降 22%,環比下降 20%。
7 月,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達到 15 家。且在這個淡季 7 月,無論是以 " 蔚小理 " 爲代表的新勢力車企,還是以埃安、極氪爲代表的新實力車企,還是一騎絕塵的比亞迪,他們的銷量均創下曆史新高。
以傳統燃油車爲代表的合資車企,和以新能源爲代表的自主車企,正在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
自主包攬冠亞軍
新能源市場的爆發讓自主品牌實現 " 百花齊放 "。
随着自主車企在新能源路線上的多線并舉,市場基盤持續擴大,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達到 15 家,占新能源乘用車總量 88.1%。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爲 83.4%。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輪新能源的大潮中,插電混動的增長态勢開始占據上風。7 月,純電動批發銷量 49.6 萬輛,同比增長 15.3%,環比下降 6.1%。而插電混動銷量 24.2 萬輛,同比增長 80.0%,環比增長 3.8%。7 月插混中的增程式電動車廠商銷量 5.5 萬輛,同比增長 173%,環比增長 4%,増程占插混總體的 23%,形成高增長的良好态勢。
随着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攻城略地,他們在整個汽車市場上的份額也創下新高。7 月,自主品牌國内零售份額爲 53.2%,同比增長 5.8 個百分點;2023 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 50%,相對于 2022 年同期增加 4.4 個百分點。
在新能源滲透率方面。7 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 52%;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28.9%;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 5.8%。
滲透率的不及預期導緻外資品牌市場份額不斷萎縮。7 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額 20.8%,同比下降 0.8 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 15.8%,同比下降 5 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 7.7%,同比增長 0.7 個百分點。美系份額的提升主要歸功于特斯拉。
在中國車市,強者恒強的的馬太效應愈加明顯。自主車企的崛起之勢已經不可阻擋。
自 2022 年 7 月比亞迪超過一汽 - 大衆位居國内汽車企業月度銷量排名榜首,比亞迪便一直穩居第一。今年 7 月,奇瑞汽車也順勢超越一汽 - 大衆,奪得批發銷量榜 TOP10 的亞軍位置。此外,在今年的批發銷量榜 TOP5 榜單中,自主車企占據 4 席。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奇瑞首次超過一汽 - 大衆。
奇瑞的崛起得益于出口銷量的猛增。數據顯示,7 月,奇瑞集團銷售汽車超 15 萬輛,同比增長 14.4%,創曆史新高,連續第 14 個月銷量超 10 萬輛。1-7 月份,奇瑞集團累計銷售汽車 89.1 輛,同比增長 47%。
截至發稿前,奇瑞 7 月出口數據和新能源數據尚未公布。我們可以參考 6 月數據,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6 月奇瑞出口近 8 萬輛,今年 1-6 月,奇瑞出口整車總量爲 39.4 萬輛,占總銷量 74.14 萬輛的 53%。
中國成第一汽車出口大國
繼一季度超越日本後,中國在今年上半年又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大國。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整車出口 234.1 萬輛,同比增長 76.9%;整車出口金額 464.2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 倍。相比之下,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日本汽車出口量爲 202 萬輛,較上年同期增長 17%。
和新能源一樣,出口也是當前車市實現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在乘聯會統計口徑下,今年 7 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 CKD)31 萬輛,同比增長 63%,環比增長 4%。1-7 月乘用車出口 199 萬輛,同比增長 81%。7 月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 28%。随着出口運力的提升,7 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 24.8 萬輛,同比增長 56%,環比基本持平;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 6 萬輛,同比增 90%。
在新能源領域,7 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 8.8 萬輛,同比增長 80%,環比增長 26%,占乘用車出口 27%;其中純電動占比新能源出口的 92%,A0+A00 級純電動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 50%。
從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場零售數據監控看,A0 級電動車占比很高,是出口絕對主力,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歐洲表現較強,比亞迪等在東南亞崛起。
7 月廠商出口方面,特斯拉中國 32862 輛、比亞迪 18169 輛、上汽乘用車 17724 輛、上汽通用五菱 6674 輛、東風易捷特 6119 輛、長城汽車 2391 輛、吉利汽車 2280 輛、創維汽車 974 輛、奇瑞汽車 285 輛、東風渝安 282 輛、上汽大通 171 輛、長安福特 146 輛、神龍汽車 127 輛。
換購需求成車市主力
當下中國車市的增長呈現 " 前期加速上漲後期進入平台期 "。如 2010 年實現突破千萬輛達到 1093 萬輛,2013 年突破 1500 萬輛達到 1570 萬輛, 2015 年近兩千萬輛達到 1,966 萬輛,在 2017 年達到近期的峰值 2,372 萬輛,随後回落到 2000 萬輛水平。
車市增長動力主要是新購、增購、換購三大增長動力,過去幾年,中國車市的增長動力主要來源于新購,這也過去中國車市增長的最大動力。
" 這幾年,新購這一動力給車市的促進作用日益走弱,所以我們看到,合資品牌 A 級車的銷售表現處于持續下降的通道。" 崔東樹如是表示。
據 J.D.Power 發布的中國車主圖鑒報告,43% 的國内車主平均 3 年就會換車,5 年内換車的比例更是達到了 60% 以上。
處于淡季的 7 月車市爲何表現并不平淡?
崔東樹認爲,關鍵是在于新能源和高端車實現增長。與此同時,自主品牌的傳統燃油車和合資品牌在零售上表現較弱,新購群體的購買力明顯下降。而在 2017 年,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達到巅峰,這一部分群體也差不多到了換車階段,正是換購需求拉動了處于淡季的車市。
崔東樹認爲,目前新購群體總體依舊處于疲軟狀态,未來也很難改變這樣的趨勢。首購的需求一般出現在年末,一般是農民工、個體經營者及第三産業服務者人群,這一部分群體的首購需求總體并不樂觀。" 淡季很強,但旺季能不能靠新購群體撐住這個局勢,目前還不确定。"
參加新汽車 CES 共建合作生态圈
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