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 月 24 日)上午,國新辦舉行 " 權威部門話開局 " 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科學技術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 有關情況。
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從自主創新到自立自強、從跟跑參與到領跑開拓、從重點領域突破到系統能力提升,這十年是我國科技事業跨越式發展的十年,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最快的十年,也是科學技術第一生産力作用發揮最爲彰顯的十年。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 2012 年的第 34 位上升至 2022 年的第 11 位,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開啓了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的新階段。黨的二十大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教育、科技、人才作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并首次進行專章部署。
全國科技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決策部署,攻堅克難、奮力拼搏,各行各業協力攻關,東中西部合作創新,科技産業金融融通發展,深化改革與創新發展統籌推進,彙聚形成全國上下勠力同心、銳意創新的磅礴力量。科技創新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地位提升前所未有,作用發揮前所未有,科技賦能成爲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标志,科技創新成爲引領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動力。
——科技實力躍升,在全球創新版圖的影響力顯著增強。全社會研發經費從 2012 年的 1 萬億增加到 2022 年的 3.09 萬億,研發投入強度從 1.91% 提升到 2.55%;基礎研究投入從 2012 年的 499 億元提高到 2022 年約 1951 億元,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由 4.8% 提升至 6.3%。研發人員總量從 2012 年的 325 萬人年提高到 2022 年預計超過 600 萬人年,多年保持世界首位。引用排名前千分之一的世界熱點論文占全球總量的 41.7%,高被引論文占 27.3%。我國不僅是國際前沿創新的重要參與者,也成爲了解決全球問題的重要貢獻者。
——科技全面賦能,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高水平源頭供給。堅持目标導向和自由探索 " 兩條腿走路 ",在量子信息、腦科學等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在若幹重要領域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堅持補短闆和建長闆并重,高性能裝備、智能機器人、激光制造等重點産業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積極布局新賽道,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5G 等新興技術加快場景應用。聚焦種子和耕地兩個關鍵問題,有力支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創新爲疾病防治、公共衛生、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更加精準而全面的支撐。科技創新的滲透性、擴散性、颠覆性作用充分顯現,深深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和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我國的發展質量和持久動力,并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更加廣闊的新願景、帶來更加美好的新期待。
——改革攻堅發力,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顯著提升。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加快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多點突破。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體系加快構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研院所在實施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發揮關鍵作用。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從 2012 年的 3.9 萬家增長至 2022 年的 40 萬家,貢獻了全國企業 68% 的研發投入,762 家企業進入全球企業研發投入 2500 強。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新一輪中關村先行先試在基礎研究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科技成果先試用後付費等方面率先開展,23 家國家自創區和 177 家國家高新區成爲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法律政策和文化環境進一步優化,全社會支持創新、投入創新、參與創新、推動創新的熱情空前高漲。
——擴大開放合作,積極打造有利于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的創新生态。開放合作是科技自身發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應對全球共同挑戰的必然要求。我們堅持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理念,與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系,參與 200 多個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在應對氣候變化、清潔能源、新冠疫情防控等重點領域廣泛開展國際合作研究,與 60 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開展聯合資助。" 一帶一路 " 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成果豐碩,建設一批聯合實驗室。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平方公裏陣列射電望遠鏡等國際大科學工程。在重點領域搭建更多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平台,爲來華工作的各國人才提供廣闊發展舞台,讓中國成爲全球創新創業的沃土。
2022 年,在全體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捷報頻傳,天和、問天、夢天三艙齊聚天宇,中國空間站傲立太空,誇父探日、青藏科考、微納衛星、量子傳輸、質子治療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首次突破 3 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首次突破 2.5%,基礎研究投入比重連續 4 年超過 6%。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邁出新步伐," 科技冬奧 " 保障北京冬奧會高質量辦賽高水平參賽,科研攻關爲全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今年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科技領域 " 開新局、謀新篇 ",就是要在重塑發展新優勢中,當好 " 開路先鋒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做好 " 助推引擎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發揮 " 關鍵作用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科學技術部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聚焦 " 四個面向 " 的戰略方向,立足世界科技前沿特征和演進趨勢,把握新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重大機遇;立足科技創新中國特色,強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鮮明導向;立足新時代階段性特點,有力保障國家發展和戰略安全。(總台記者 張春玲 梁佳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