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梅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壹
商海起伏難測,潮汕富豪蔡榮軍應該嘗盡了個中滋味。
身爲歐菲光(002456.SZ)的掌舵人,2020 至 2023 年上半年,他經曆了創業以來最大的打擊:公司先是被列入實體制裁清單,後又被蘋果踢出供應鏈,業績連虧三年半,共計逾百億,幾乎拉響退市警報。然而就在墜落谷底之際,他又被華爲拯救了。
今年 9 月底,市場傳出消息,歐菲光攝像頭模組進入華爲 Mate60 系列供應鏈。此重磅消息一出,國慶節後歐菲光的股價喜提 "6 連闆 ",市值暴漲超百億元。
本以爲蔡榮軍終于得以暫時喘息。然而資本的态度卻貌似依舊舉棋不定。上周五(10 月 20 日),歐菲光的大股東合肥建投趁股價勢頭良好,進行了減持。此處插播一句,背靠合肥國資的合肥建投近些年被譽爲 " 最牛風投 ",曾扶持過蔚來、京東方、維信諾等公司。2021 年,歐菲光因和蘋果終止合作,正處至暗時刻,合肥建投在彼時出手相助,認購了歐菲光 1.93 億股股份,成爲其第三大股東。
按理說,如今歐菲光走出低谷,合肥建投依法減持獲取投資收益,實屬正常的市場行爲。然而這一行爲卻引發了市場震蕩。盡管減持公告發布次日,歐菲光又公告了合肥建投承諾 6 個月内不減持的消息,投資者似乎卻并不買賬。歐菲光的股價再次坐上過山車,于 10 月 24 日和 10 月 25 日連續收盤大跌。
股價起起伏伏,映射出的是投資者的忐忑不安。本質上,無論大股東還是普通投資者,對一家企業産生真正的信任最終依靠的還是實實在在的業績。但搭乘上華爲概念的東風,并不能掩蓋歐菲光連年虧損的事實。财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财報歐菲光淨利潤虧損 3.5 億元,目前未分配利潤虧損逾 70 億元。在其三季度财務數據尚不明朗的前提下,市場的信心其實并不充足。
換句話說,蔡榮軍還未到真正松下一口氣的時候。本月中旬,他在接受《第一财經》采訪時曾表示,歐菲光在 " 倔強的活着 "。這正是這家公司近三年的真實寫照。
貳
某種程度上,蔡榮軍應該是一個頗有危機意識的企業家。歐菲光能發展到今天,與他不斷業務創新轉型有關。
蔡榮軍 1972 出生于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畢業于汕頭大學工學院機電系,專業技術人員出身,曾在柯達公司工作 6 年并成長爲核心工程師。
和大多數潮汕商人一樣,他行事頗爲低調,不愛人前曝光。網上能搜索到的他唯一一次公開演講,是 2011 年 6 月他以汕頭大學首家上市校友企業的董事長身份,應邀回母校參加活動。根據演講内容和公開資料,作爲大股東的他并非歐菲光的創始人。
歐菲光的前身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于 2001 年 3 月成立,最初的定位是做光纖通訊精密薄膜元器件。2002 年,蔡榮軍作爲 " 技術大牛 " 被引進到公司,并帶領公司産品轉型,轉而研發起一種應用于照相機和攝像頭的産品 " 紅外截止濾光片 "。但經曆了兩年時間,公司業績進展依舊不大,最終原始股東們于 2004 年 9 月紛紛退股,将公司股權作價約 439 萬元轉讓給蔡榮軍和他的弟弟蔡高校。
之後幾年,蔡榮軍苦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最終在紅外截止濾光片領域站穩了腳跟,搶占了該領域 30% 的全球市場份額,并于 2010 年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許是技術人員出身的緣故,蔡榮軍對消費電子産業及産品的升級轉型十分敏銳。早在 2008 年他便開始探索進入觸摸屏領域,到 2013 年前後帶領公司成爲全球最大的薄膜式觸摸屏供應商。2012 年,他預判到了手機照相領域的市場前景,踏入攝像頭模組領域,目前也是該領域的龍頭。2014 年,他再次跨界轉型,進入指紋識别領域,投資建成了亞洲最大的指紋識别模組工廠。
憑借着這四次産業升級轉型,蔡榮軍押中了消費電子領域的風口,于 2016 年開始爲蘋果供貨,成爲蘋果在中國的 30 家供應商之一。大約兩年之後,歐菲光又成了華爲的供應商。有這兩棵大樹支撐,歐菲光一度風光無限,業績連年攀升。其中 2019 年營收達到 519.74 億元。市值最高時一度超過 700 億。
叁
成也大客戶,敗也大客戶。與巨頭共舞,意味着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成長,同時也意味着公司的命運并不隻受自己主宰。
在接近知天命之年,蔡榮軍體味到了何爲 " 看天吃飯 "。2019 年,因地緣摩擦,歐菲光重要的大客戶手機出貨量開始直線下滑。2020 年 7 月,歐菲光被列入實體制裁清單。次年 3 月,蘋果終止與歐菲光的合作。而梳理财報可以發現,歐菲光對這兩家公司的依賴之深:2019 年蘋果是歐菲光的第二大客戶,爲歐菲光貢獻營收 116.98 億元,占其當年總營收的 22.51%。2020 年,蘋果就超過華爲成爲歐菲光的第一大客戶,貢獻營收達 145.12 億元,占其當年總營收的 30%。
失去大客戶的訂單,讓歐菲光的營收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再疊加上疫情,以及中國消費電子市場整體性的增長停滞,歐菲光進入至暗時刻。2020 年至 2022 年,歐菲光營業收入連續三年下跌,其中 2021 年跌幅超過 50%。2020 年至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共虧 101.06 億元。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與巨頭合作也意味着議價權有限。财報顯示,近十年歐菲光的毛利潤常年在 12% 左右。由此也可以推測,即便歐菲光如今搭上了華爲 Mate60 系列快車,真正的利潤又能有多少呢 ?
另外,歐菲光的資産負債率也不低。2023 年的半年報顯示,歐菲光的資産負債率達到了 79.79%,近乎接近房企,并且有 66 億的有息負債,但是現金資産隻有 27 億。這或許也是 " 大客戶依賴症 " 的一種弊病:想要進入巨頭的供應鏈,就必須不斷的擴充産能,新建廠房、購置土地、設備等等,因此必須從銀行大量借款。
當然,負重前行中的蔡榮軍并沒有停止對于新市場和創新業務的探索。自 2015 年開始,他開始布局智能汽車業務,目前已是不少國内汽車廠商的供貨商。不過目前這一業務的營收占比還不高,2023 年上半年,其智能汽車業務收入 6.16 億元,占比不足 10%。另外,去年的 6 月底,歐菲光子被正式從實體清單中移除,也讓蔡榮軍卸下一個大包袱。
但總體來看,華爲的訂單、股價的回升,對蔡榮軍更像是一次暫時的喘息。距離 700 億元的市值巅峰期,歐菲光目前仍隻在山腰。而隻有到了公司轉虧爲盈的那一天,他才能真正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