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劉鵬 文钊 鄒衛國 2023 年 8 月 29 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在接受經濟觀察報專訪時談到了民營企業的信心不足,以及民營經濟遭到反複懷疑議論的問題。
吳曉求表示,實際上在憲法裏确立了民營經濟的重要性—— " 在法律規定範圍内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 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
吳曉求說," 民營經濟體量超過了半邊天,占到了 60%-65%,更重要的是它對就業影響特别大。國企加公務員新增員工一年大概 300 萬左右,但是我們每年大學畢業生就 1100 萬,還有其他新增就業人員。過去爲什麽能做到就業?一是很多人都在創業;二是民營企業吸收了大部分的就業大軍。如果我們不重視發展民營經濟,甚至歧視民營經濟,那首先面臨的就是就業壓力,且不說稅收,就業壓力巨大,社會就會不穩定。所以不要天天說刺激消費,先從政策設計上讓我們的就業率提高,這很重要,因爲就業涉及消費,錢掙不到怎麽消費呢?"
吳曉求說," 本來經濟主體都在配置社會的資源,都在創造就業,都在爲社會創造财富,都在提供稅收,按說是一樣的。所有企業都在獲得資本和利潤,國有企業獲得國有企業的利潤,民營企業獲得民營企業的利潤,這是他們投資所獲取的收益,這是平等的。就看誰在同等資源條件下創造更多的社會财富,能夠好地幫助就業,實現每個人收入的提高。這個道理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太難了。"
對于平台經濟的發展,吳曉求認爲," 無論是國有資本,還是民營資本,還是其他社會資本,它們都是風險主體、責任主體、利益主體。在市場經濟下,市場主體會評估衡量自己的風險收益。但是隻要它違背了法律,法律可以制裁,我們回到市場經濟的規則層面就能理解。在經濟活動中,路徑設計的基本依據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是設計路徑的基本的理論基礎。隻要準确深刻理解這句話,能夠體現在我們的政策和制度規則的設計層面,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2019 年吳曉求曾說過,要研究未來中國經濟的錨在哪兒,經濟基礎在哪兒,經過疫情這三年,又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吳曉求說," 中國經濟的錨就在于發揮每一個市場主體、每一個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他們有創造力,不受嚴重的外來約束,中國經濟就能發展起來。我有一個經濟上的基本的長期的觀點:讓越來越多的主體發揮作用,比越來越少的主體發揮作用要好的多。讓幾億的市場主體、讓 14 億中國人每個人都在想辦法爲提高自己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去發揮自己的才能。這遠遠比一個主體的重要性要多。所以要讓越來越多的主體能夠在法律框架下自行決定做什麽,這是一個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