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兩年前的那枚釘子嗎?
軍營裏。
老兵教訓新兵,每推搡一次,新兵就靠近釘子一分。
突然。
他直接被摁到了牆上 .......
沒錯。
2021 年韓劇《D.P:逃兵追緝令》。
D.P,指的是,在韓國軍營裏的專門追捕逃兵的部門。
而釘子。
指的卻是軍營裏沉疴已久的,虐待新兵的傳統。
當年這部講述軍營霸淩的劇異常火爆。
口碑上,它在豆瓣有着 9.1 的高分。
并獲得了百想藝術大賞最佳電視劇。
現實中,不但受到廣泛議論,其中的逃兵追緝組也在劇集上線一年後解散。
就在前幾天,劇集的第二季終于上線了——
D.P:逃兵追緝令 第二季
依舊是原班人馬,同樣的導演,同樣的演員,同樣的味道。
這一次是繼續 " 揭露現實 "?
不。
如果說,第一部裏隻是在 " 提出問題 ",那麽第二部,就是實打實地在 " 解決問題 "。
隻是這一次。
釘子,上升爲更高級别的 " 系統 "。
而劇集,卻決定用雞蛋砸碎它。
01
兇案又出
《D.P:逃兵追緝令》第一季的結尾,被霸淩的逃兵發出了一句疑問:
做錯事的明明是那群混蛋,爲什麽是我要受罰?
這句疑問。
在第二季一開始,就出現了。
二等兵金婁利曾是個在聊起《海賊王》時,都會害羞一笑的男孩。
可入伍一年後。
有一天,他忽然用手裏的槍掃射了宿舍裏的同僚。
并攜帶槍械武器逃出了軍營。
什麽原因讓一個腼腆、可愛的男孩,變成了一個面無表情的殺人機器?
金婁利逃跑時,在網絡直播上,他坦白了自己在軍營裏的遭遇。
積怨之下。
金婁利的精神防線崩潰,直至開槍殺人。
又是一個被軍營逼成殺人犯的士兵。
太過戲劇化?
這并非是編劇或是導演的随意安排,而是出自真實新聞。
2011 年,韓國軍方 5 号海軍陸戰隊軍營就發生槍擊,導緻 4 人死亡 2 人受傷。
槍擊嫌疑人透露,是下級不尊重他,在槍擊中射殺的代理下士曾帶領其他士兵排斥他。
同時,他也得不到上級的關心,稱軍隊生活 " 極爲痛苦 "。
2015 年,慘劇又一次發生。
根據新華社報道,韓國現役部隊長期存在虐待戰友和欺淩新兵的惡劣風氣,僅 2014 年就發生多起士兵自殺或緻人死傷的惡性事件。
2014 年 4 月,陸軍第 28 師團士兵尹某正在吃東西時遭6名上級和戰友毆打,導緻食物堵塞氣管死亡;
2014 年 6 月,在江原道高城郡東部前線一陸軍部隊哨所執勤的一名士兵開槍打死5名戰友,打傷7人。調查顯示,肇事士兵生前疑遭欺淩,曾被列入 " 需特别關注 " 名單。
從這個角度來看,《D.P》不像是個電視劇,它居然像部紀錄片。
于是。
金婁利攜槍逃跑後,D.P 小組再次出動。
他們圍住了他。
我們也聽到了他那句憤怒喊出的話:
爲什麽隻有我他媽要受這種委屈?
别人無辜,我就不無辜嗎?
爲什麽?
我們當然可以歸咎于霸淩本身,以及實施霸淩的每一個具體的人。
我們甚至可以歸咎于所謂的 " 傳統 "。
并口口聲聲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但,當慘劇接二連三地發生,我們就不能再用 " 個案 " 來叙述這件事了。
02
瘋了的人
我們先來看被霸淩的人。
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
底層。
沒錯,在韓國,每個男性都必須服兵役,就連不少韓國明星也難逃義務。
但事實上。
有權有勢的人總有各種辦法逃過兵役。
劇中也有呈現。
當主角安俊浩剛進入 D.P 時,就被前輩帶着去夜店玩了一圈,才知道,還是有人可以逃兵役的。
有外國籍的,有家大勢大的,有弄虛作假的。
于是。
真正服役的,其實大部分都是沒權沒勢的人,因爲突然到來的兵役,打斷了人生本有的計劃。
他們,多少帶着怨氣而來。
但軍營是什麽地方?
簡單來說,暴力,在這裏家常便飯。
新人被欺壓,但與此同時,他們爲了在裏軍營活下去,又不得不去欺負别人,不然就忍受被人欺負。
這種環境裏,誰不是在壓抑與 " 瘋 " 的邊緣硬撐?
怎麽辦?
第一條路——
變成沒有感情的戰鬥機器。
隻有少一點關心,少一點幫助,當拳頭挨到身上的時候,才會沒有那麽痛苦。
就像主角安俊浩看着同僚被欺負而替他出頭後,同僚卻對他說——
你這樣做,我一點都不感激你。
畢竟。
殘忍,冷漠,才是這裏的生存之道。
這也是霸淩存在了許多年,卻始終 " 合理 ",成爲 " 傳統 " 的原因。
第二條路——
變成衆人眼裏的瘋子。
劇裏的逃兵,大多是溫柔善良的人,但,在被長期的欺負之下,也終于忍不住,以 " 瘋 " 還擊。
隻有 " 瘋了 ",才能綻放出真正的自我。
就像第二部裏的妮娜,一名 lgbt 人士。
在兵營裏,他是被攻擊的對象。
但他成了逃兵之後。
即便隐姓埋名,白天當工人,晚上當駐唱,但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碰觸自己夢想時的快樂。
△ 一邊是舊跑鞋,一邊是磨腳的高跟鞋
别人眼裏的 " 瘋子 ",是他找尋自我的唯一通道。
但結果呢?
一個底層的人面對龐大的系統 " 糾正 " 時,能做的,也隻有不斷地逃跑。
日日夜夜。
筋疲力盡。
直至,走投無路,成爲一具不會再感受到暴力痛感的屍體。
是的。
要麽 " 加入 ",要麽 " 犧牲 ",這是被霸淩者僅有的兩條出路。
甚至于。
越是底層,越沒有反抗的空間。
但回過頭來想想。
這一切,何嘗又不是現實社會中,下位者普遍的遭遇呢?
03
權力的反噬
于是,這裏不得不提到一個詞:
權力。
一種自上而下的,絕對操縱的權力系統。
在軍營裏,暴力的主因,往往是對權力的無條件服從。
一個例子。
從 D.P 歸隊的韓浩烈回到軍營宿舍時,作爲一個上士,軍銜大過在場所有人。
所以,在這個鏡頭裏,先是以韓浩烈的視角——俯視鏡頭;
以及,這群士兵中的視角——仰角鏡頭。
就算他們并不情願地起身,與韓浩烈打招呼,但,還是懶洋洋地爬了起來,向他敬禮。
因爲,他同時也是前輩。
在韓國的軍營裏,權力不止與軍銜等級的高低有關,還有與長官關系的遠近,以及入伍時間的長短有關。
也就是說。
隻要熬成了老鳥,就可以任意對菜鳥打罵、進行人格侮辱。
這種肆意的權力擴張,讓他們的暴力行爲越演越烈。
所以,一句 " 服從命令 "。
說到底,其實就是權力階層對底層無限度操控的具體表現。
但。
他們卻并不知道,這種權力,最後也是一種對他們自身的反噬。
以暴力爲鞏固權力的手段。
最後,也隻能被暴力所傷害。
所以,當軍營裏出現的暴力事件,所有人都認爲士兵是自己的問題,D.P 組的安俊浩也深陷這樣的自責而無力自拔。
但真的如此嗎?
他們也會思考:
D.P 去逮捕那些本就有苦衷的士兵,是 D.P 的錯嗎?
那些因爲在軍營裏被欺負,選擇當逃兵,是他們的錯嗎?
那些在軍營裏,被暴力、權力控制的人,看似能完好地從 " 煉獄 " 中出去,但他們能平靜地過好這一生嗎?
直到有一天,安俊浩發現開頭所述金婁利槍擊案背後。
還有另一個驚人的真相——
其中有一名被槍擊中的士兵, 在等待救援直升飛機一個多小時後,因爲失血過多死去。
由于部隊地處偏僻,而且又是位于停戰線旁最前線的部隊。
要讓救援直升飛機飛到鄰近邊境的上空,一定需要上級司令部的命令。
難道,一個小時,還不能獲得司令部的批準麽?
對于還不了解現場狀況的司令部來說,派一架直升飛機進入前線地區該會面臨多大的危險。
而死一名,本可能會死的士兵。
這選擇題,并不難。
司令部與這名士兵的死,也有莫大的關系。
再放大一些。
軍隊也好,司令部也好。
還是統歸于國家。
在強制服兵役的法律下,體制内已經出現了極大的弊端時,國家還一意孤行繼續下去。
那," 國家 " 也是韓國軍營裏,慘劇頻發的責任人之一。
此刻,安俊浩才真正找到了困惑已久的答案——
事件的受害者與加害者
都身處在國家的系統中
國家也是共犯
在他所經曆的暴力事件中,這不是一個人、群體,就能爲此事負責的。
軍人,軍隊、國家,密不可分。
士兵是爲了保衛國家才來到了部隊裏。
部隊就應該對他們進行應有的保護與引導。
而不是,放任讓士兵們自我消耗,最後,自相殘殺。
他們是爲了什麽來到軍隊 ?
他們全都是爲了保家衛國 才會來到軍隊的
他們生活在一起
結果有人殺害了另外一人
卻主張 " 國家沒有任何責任
沒有證據,不是直接造成事件的原因 "?
那爲了這樣的國家
他們成爲軍人究竟是爲了保護什麽 ?
是的,一個個事件,追問下來,我們會發現,這其實是個系統性的問題。
軍營亦是個社會。
上位者尋求系統的穩定,于是任何一個環節的不和諧,隻要不影響正常運轉,往往都會當作無事發生。
底層人無力反抗。
隻能盡量适應這種不和諧,而不可能改變它。
長此以往。
循環往複。
安俊浩,在故事的最後也成了逃兵的一員。
他想跳出這樣的制度,像雞蛋一樣砸向那個存在了幾十年的釘子,去反抗這個不正确的社會,他赢了,還是輸了?
(你們自己去看)
不重要。
而是在所有人都選擇在盲目地服從着權力下的命令時。
他停了下來。
在成爲機器,還是保留人性中,選擇了不再成爲烏合之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