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穩居合資頭部的廣汽豐田,在 7 月 1 日就公布了 6 月的銷量成績。以 87200 台,環比增長 18.5% 的成績繼續穩居合資品牌頭部陣營。2023 年已經過半,廣汽豐田 1-6 月累計銷量達到了 452800 台。其中電動化車型銷量爲 137682 輛,占比超 30%。智能化車型銷量爲 387004 輛,占比超 85.5%。上半年凱美瑞、漢蘭達、賽那三大旗艦車型銷量爲 184663 輛,占比超 40%。
通過長期觀察不難看出,在自主品牌蓬勃發展的當下,作爲傳統車企的廣汽豐田同樣沒能獨善其身,受到了不小的沖擊。與去年同期的 500200 台相比,廣汽豐田銷量同比下滑了 13.5%。但從單月表現來看,廣汽豐田的銷量依舊在穩步上漲。在推出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之後,廣汽豐田開始将百萬級的智能安全配置下放到全系車型,廣汽豐田徹底開啓了智能化和電動化轉型,但目前隻有雷淩和鋒蘭達完成了更新換代,廣汽豐田正在經曆轉型的陣痛期。不過在今年汽車市場如此 " 混亂 " 的背景下,廣汽豐田依舊整體向好,尤其是三大旗艦車型占比超 40% 的銷量在所有品牌中都是極其少見的。
而且讓人驚訝的是,除了在合資企業的傳統強項轎車領域之外,廣汽豐田在 SUV 細分市場中的表現也同樣十分亮眼。2023 年 1-6 月份廣汽豐田的 SUV 車型累計銷量達到了 201941 輛,同比增長了 8.8%,占比達到了 44.6%。特别是鋒蘭達和威蘭達兩款車型的表現非常不錯,但作爲曾經的 " 加價 " 神車漢蘭達,今年上半年銷量卻表現一般,平均月銷隻有 5000 台左右。相較于過去月銷 8000 左右的水平,銷量下滑明顯。雖然目前終端優惠不少,但是并沒有起到提振銷量的作用。
面對當下的困境,廣汽豐田提出了 " 科技平權 " 的理念,但将産品全部更新換代需要時間,再加上自主品牌的沖擊,能做到銷量穩步回升已實屬不易。其實在我看來,廣汽豐田還是沒有透徹的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雖然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但中國的汽車保有量也隻有 4 億多輛,而且這個數據還要刨除一大部分的商用車。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對于中國汽車消費者來說,汽車依舊是一個彰顯身份地位的工具。從駕駛質感、制造工藝和穩定性等方面來看,廣汽豐田要強于自主品牌很多,但在内飾豪華氛圍的營造上,廣汽豐田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相比起一些智能化配置以及駕駛質感和可靠性這些無法一眼看到的科技型配置,大部分中國消費者對肉眼可見的舒适性配置要求更高。尤其對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來說,汽車依舊是一件以家庭爲主的大宗消費品,所以要想搶占這一部分市場份額,必須針對他們的消費需求進行改進。許多自主品牌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即便是 10 萬級的車型上也大量進行舒适性配置的堆砌,所以在很多小城市銷量非常不錯。而且當下一、二線城市因爲限号等因素市場已經接近飽和,要想繼續獲得銷量的持續增長必須将市場向三、四線城市下沉。
廣汽豐田擁有多年來積累下的優秀口碑,一旦做出改變将市場下沉後,相信憑借強大的産品力和品牌力,必然對自主品牌會形成降維打擊。尤其是沒有了牌照的限制,對于沒有純電需求的消費者來說,廣汽豐田的産品矩陣的發覆蓋面更廣,無論什麽需求,廣汽豐田都能提供相應的産品供消費者選擇。而且考慮的出行便捷等問題,廣汽豐田的混動産品是個近乎完美的選擇。無論動力、操控、配置、可靠性和後續的養護費用,智能電混雙擎的相關産品幾乎都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全部需求。
總結:
現在唱衰合資品牌的言論層出不窮,但不得不承認,自主品牌與廣汽豐田爲首的合資品牌之間無論是技術還是可靠性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雖然自主品牌通過技術創新并依靠國家政策搶占了不少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但并沒有在根本上超越合資品牌。我相信一旦廣汽豐田完成全系車型的智能化換代的基礎上,再将車内的豪華舒适性配置做出相應的提升,并且真正的開始深入到三、四線城市,憑借強大的産品力和多年積累下的口碑以及更加完善的服務體系等優勢,廣汽豐田在穩居合資頭部的同時再次搶回被擠占的市場也絕非難事。不過當下廣汽豐田還是要盡快推進旗下 TNGA 車型全系智能電混化,實現從大型車到緊湊型車智能電混化的全面覆蓋,用高價值産品助力品牌今年繼續達成産銷雙百萬的優秀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