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往期内容 *
幹貨不過時,希望依然對大家有幫助
魔都打工人的一天,從早起趕公交、地鐵開始
這場通勤修羅場中,10 分鍾内就能到公司門口打卡的,幾乎是打工人裏的天之驕子
而很多人,掙紮在家和公司之間都需要一個小時以上
這類人,叫做極端通勤者
身邊很多朋友、同事包括我自己,通勤時間都超過了 1 小時
我翻了下後台留言,發現原來大家都一樣:
數據上看,目前我國至少有1400 萬人,正忍受着 " 極端通勤 "
尤其在上海,我查了下這兩年的極端通勤比重,都達到了18%
全國僅次于北京
這個數字意味着每年在上海有 18% 的人群,經曆着 1 小時以上的通勤生活
數據來源: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而這次,我采訪了上海3 個極端通勤的典型代表
最短的一位來回通勤時長也要近 3 個小時
最長的一位長達 5 個小時,除了每天睡覺的 8 小時,在路上的時間就占去了他一天的三分之一
那麽,極端通勤對這些魔都打工人的生活影響到底有多大
從他們的視角,看到的又是怎樣的一個世界
01
"家住臨港,我卻選擇了去浦西市區上班"
貝貝是我采訪的第一位打工人,而他在上海極端通勤的經曆
聽起來還真的有點不太一樣
每天早高峰的 16 号線地鐵上,大部分都是浦東去往臨港上班的年輕人
而家在臨港的貝貝,卻選擇了反向通勤
作爲一個一米八幾的資深攝影師,他的工作位于靜安區的市北高新技術園區
從出家門那一刻算起,到公司單程基本在2 個半小時以上
不是不想留在浦東,隻是他找了 2 個月,發現行業裏好一點的視頻媒體公司都集中在浦西了
而平時扛着幾十公斤的機器全國到處跑的貝貝,懸崖峭壁、雪山深谷都毫發無傷地闖過
但這份工作的超長通勤,讓他明白了什麽叫鈍刀割肉般的折磨
這種形容對貝貝并不是刻意的誇張手法,而是他真實的痛苦經曆
每天早上,貝貝不到 6 點就要起床,然後迅速收拾好彈射出門
從家門口坐十幾分鍾的公交到 16 号線滴水湖站,再去龍陽路換乘
而 16 号線有 2 種運行方式,一種是大站車,隻有 5 站,最快 46 分鍾
但早高峰的大站車,隻開設了龍陽路 - 滴水湖方向
反向通勤的貝貝,最早隻能乘坐 10 點的那班地鐵去龍陽路,而他所在的公司 9 點上班
能選擇的隻有 16 号線普通版,全程 12 站,用時 1 個小時 10 分鍾左右
然後再從龍陽路轉 2 條地鐵
分别是早高峰擁擠程度在上海排前三的 2 号線和 1 号線
這樣的極端通勤體驗,整整持續了一年
臨港是上海最早被陽光照耀的地方之一,但那一年多的貝貝卻無心風景
現在回憶起那段日子,他隻說了一句話:
" 感覺整個人生都在坐地鐵,然後就是在坐地鐵的路上 "
爲了不坐地鐵,貝貝終于決定從臨港搬到浦西來
今年開始,他和大多數人一樣加入了租房大軍
如今住在 7 号線附近,到靜安寺的新公司上班隻有四站
5 個平方的小房間,月租 2300 元,算是上海房租裏比較正常的水平
和住在家裏相比,如今的生活質量也談不上多高
但對貝貝來說,比起之前的地獄通勤模式,眼前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02
" 我從金山到靜安寺上班,每天往返 4 個多小時 "
這次最沒想到的采訪對象,是住在金山、到靜安寺上班的小魚
無論怎麽看,在幾乎被 " 開除滬籍 " 的金山,想要快速進入上海市中心都不太可能
而這種極限通勤之下,小魚竟然還是這次采訪中幸福感最高的一位
剛來上海打工的小魚,選擇投奔在金山待了 20 多年的父母
家裏租的是那種 2 層商鋪 + 住房,一樓用來做點小生意,二樓住人
▲小魚家附近的小商鋪
作爲地産同行,一開始小魚也試圖在金山本地找過工作
但是金山的産業結構非常單一,幾乎沒有什麽合适的機會,隻能全上海撒網
最後小魚把工作地點選在了靜安寺,單程通勤2 個小時 10 分鍾
他對比過其
他幾個 offer,分别是
浦東、闵行、青浦、嘉定幾個區
發現
從金山跨區工作,就算乘坐小火車,到哪個區基本都是 2 小時起步
而金山 2 條小火車的起始站,金山北站和金山衛
離他住的呂巷鎮,車程都要半小時左右
所以小魚進市區的方式,隻有一種:城際大巴
現在的小魚,每天的上班步驟就是先步行到家門口的公交站
▲每天上班等車的公交站
再坐一個半小時的城際大巴到闵行蓮花路,最後坐半小時的地鐵
除開 8 小時的工作時間,每天有 4 個多小時都花在了路上
但面對我的提問和不解,小魚并不覺得這是一個很困擾的問題
對自己的生活質量和節奏也沒有什麽太大影響
說完他還掰着手指,向我列舉了住在金山的三大好處:
首先就是在父母身邊最大的好處:吃飯省心,從此徹底遠離預制菜和外賣作坊
其次,雖然路上要花 2 個多小時,但小魚基本都會用來補覺
這種城際大巴和普通的公交、地鐵不太一樣
不會每站都停,還有一段高速的路程,全程平穩
▲金山城際大巴
而且不是塑料硬座,靠墊很厚實,用來睡覺再好不過
所以小魚買了一副降噪耳機,每天耳機一戴上車就睡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住金山真的不要太省錢
他算了算,說現在每月支出的成本隻有交通費
大巴票價 13 塊錢,地鐵票不到 5 元,按每月 22 天工作日來算,一個月還不到 800 塊錢
但在公司附近租房,随随便便就要好幾千
所以這樣的極端通勤對小魚來說,完全不需要改變
除了周一從郊區進市區會堵車,要早起外,其餘大部分時間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 隻不過是付出了一些時間成本,但我不用花太多錢就能吃得好睡得好 "
03
" 其實很多人覺得遠,但住蘇州和住郊區,通勤是一樣的 "
每天跨城上班的強哥,也是一個典型的極端通勤者
但強哥選擇這樣的通勤方式,卻和前兩位完全不同
從他自己來看,說是選擇了跨城通勤,但其實背後都是沒得選
前幾年因爲沒有上海購房資格,強哥和老婆商量把房子買在了花橋
80 多平做成了 2 房,就在 11 号線光明路站的地鐵口附近
就這樣,夫妻倆從此開啓了蘇州 - 上海的通勤日常
從家門口到公司全程需要1 小時 20 分鍾
強哥實拍
他補充說,房子買在花橋看起來距離是遠,但上海交通網挺發達的,其實去哪都差不多
一個同事住寶山,每天到公司全程也是 1 小時 20 分鍾
對比下來,住蘇州和住上海郊區,區别似乎并不是很大
甚至比有些遠郊的人進城還要再快一些
但最讓強哥感到困擾的,其實是 11 号線的擁擠
不同于其他地鐵線,11 号線的擁擠程度沒有峰谷之分,因爲每時每刻都是高峰期
所以每天早上強哥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
就是在車廂門打開的一刻,閃現進車廂内快速幫老婆搶到一個座位
但去年 6 月份之後,蘇州 11 号線接入上海 11 号線
光明路靠近終點站的優勢就消失了,地鐵上的人就更擠了,很難再有座位
現在夫妻倆每天上班都要全程站立 1 個多小時
11 号線早高峰車廂内 @強哥實拍
尤其孩子出生後,下了地鐵還要直奔家裏接力帶娃
寶寶隻有 11 個月,這個時期家長必須寸步不離地看顧
一天下來,精力基本處于透支狀态
有時夫妻倆上完一天班,回到家裏也一起合計,是不是當初沒那麽急着在環滬買房
而是等等認房不認貸的政策買在上海,或幹脆在公司附近租個房子
生活就不會那麽累了
但很快強哥就收起了情緒,他冷靜地告訴我
極端通勤的方式,在他的生活裏可能不會有什麽改變
" 其實無非是 2 筆賬,算明白就好了 "
第一筆就是金錢賬
花橋光明路站的這套房子,短期沒法置換,每月有 7000 塊錢房貸
如果在公司附近租房,一家四口人至少 6、7 千,每月隻這兩大項支出就破萬了
更何況有了孩子後生活成本急劇上升,連老婆的護膚品和自己的煙錢都降級了
所以這樣的通勤固然是極限,但經濟實力也不允許改變
第二筆是時間賬
就算每天能在通勤上省出半小時,早點回家也是陪孩子
衆所周知,帶娃可比上班心累得多
爲了早點哄睡孩子,強哥還被迫多了一項技能,就是每天唱周傑倫直到寶寶睡着
然後這一天才算是真的結束
而對現在的強哥來說,隻有下班後地鐵上的 1 個小時,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
這幾乎算是極端通勤裏唯一的安慰了
04
一天采訪下來,同爲打工人還是挺感慨的
極端通勤方式的背後,折射的是每個年輕人生活在大城市裏做出的不同選擇
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各種選擇裏,你會發現這就是當下他們能做出的最優解
至于是否連夜搬家,還是長期堅持
這件事沒有對錯,不過是成年人利弊分析後的理性權衡
但在漫長的通勤人生裏,每一次爲了追趕那班地鐵奔跑的腳印,其實都是努力生活的證明
在生存與生活之間,地鐵開往的也不隻是格子間的工位
還有人生的每一個下一站
不知道各位的通勤時長是多久?這樣的通勤方式又給你帶來了什麽樣的感受?
歡迎在評論區跟我們分享你的故事~
以上正文,來自真叫盧俊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