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産業電動化浪潮下,我國憑借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并積極探索海外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甚至在去年成爲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然而在我國新能源出口第一目的地歐洲,卻遇到了極大的阻礙。歐盟爲保護本土電動汽車市場,以及加速電動汽車本土化生産,試圖分級加征臨時關稅,精準打擊了自主品牌的海外進程。
這一主張在 10 月 4 日塵埃落定,歐盟進行了投票,最終确定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爲期五年的反補貼稅,此舉無疑加劇了中歐之間更廣泛的貿易沖突。
歐盟将在現有 10% 的關稅基礎上,對上汽集團、吉利和比亞迪分别加征 35.3%、18.8% 和 17% 的關稅;對特斯拉在中國生産的進口汽車加征 7.8% 的關稅;另外,對其他配合歐盟調查的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統一加征 20.7% 的關稅。
據悉,關稅将從下個月開始正式實施,爲期五年。知情人士透露,在投票中,有 10 個成員國(保加利亞、丹麥、愛沙尼亞、法國、愛爾蘭、意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荷蘭、波蘭)投票支持,5 個成員國(德國、匈牙利、馬耳他、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投票反對,12 個成員國(奧地利、比利時、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芬蘭、希臘、盧森堡、葡萄牙、羅馬尼亞、西班牙、瑞典)棄權。
# 中國車熱銷讓法國愁上加愁 #
其中投支持票的 10 個成員國中,不可忽視的存在就是法國。尤其是從 2024 年 9 月 27 日起,法國新上任的外長讓 - 諾埃爾 · 巴羅宣布,法國将 " 絕對支持 "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提議,如此堅決的表态在歐洲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事實上,在此之前法國對中國車企也一直保持敵對态度,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自主品牌崛起占據了不少法系車市場。
法系車曾在中國市場風生水起,雪鐵龍、标緻、雷諾都有過高光時刻,但中國車市的幾次轉型法系車都沒跟上步伐。
90 年代雪鐵龍憑借設計和性價比在整個車市站穩腳跟,一度成爲家轎代表,但十幾年前中國開始流行 SUV 車型,并且 " 大就是好 " 的觀念影響了這一代的消費群體,彼時法系車卻未能調整戰略,仍堅持傳統的三廂轎車設計,至今也沒有一款能打的 SUV 車型,市場競争力大大減弱。
近些年,中國市場大力推廣新能源轉型,法系車再次跟丢,到了 2024 年市占率僅剩 0.2%,再加上中國市場内卷嚴重,法系車在中國市場基本翻身無望。
所以法國車對歐洲大本營的守擂就顯得尤爲緊張,2023 年 9 月,法國制定了到 2027 年生産百萬輛電動汽車的規劃。2024 年 7 月份,法國新車銷量爲 12.6 萬輛,其中純燃油車占有率爲 29.6%,混合動力汽車占有率爲 38.3%;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了 17032 輛,占比 13.5%;插電混動車型銷量爲 9174 輛,占比 7.2%。
同一時間的自主品牌,也已經憑借新能源産品在國内外的大型車展上大放異彩,推出了不少高顔值、高性能、高性價比的電動車型,國外市場占有率也在穩步提升。前不久,法國巴黎政治大學經濟學家 前法國駐華使館經濟參贊休伯特 · 泰斯塔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提到,法國、德國等歐洲電動汽車産業已經落後了。中國在不到 10 年的短時間内就取得了極大的技術進步。
所以,我們可以合理地猜測法國很擔心任由中國品牌在歐洲占據市場對它們不利。緻使法國自加征關稅事件以來,一直在歐盟内部煽風點火。
# 德國車企怕被反噬集體反抗 #
再來看投反對票的成員國,其中德國堅持認爲,歐盟委員會不應該引發貿易戰,中歐需要協商解決方案。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 ) 主席希爾德加德 · 穆勒在投票結束後不久即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投票結果将嚴重損害全球合作,關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遠甚于其表面的一點好處。
臨時關稅生效的前一天,VDA 還發表聲明,敦促歐盟放棄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計劃,擔心若中國采取反制措施,将損害向中國出口汽車的歐洲制造商。
衆所周知,德國是汽車工業大國,也是中國車企出海的重要合作夥伴國。在歐盟宣布加征關稅的第一時間,德國三大車企大衆、梅賽德斯 - 奔馳、寶馬迅速作出回應,一緻反對初裁及加稅決定。
其中,寶馬集團在 6 日的聲明中指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額外關稅的做法完全行不通,不僅不能提升歐洲汽車制造商的競争力,反而可能損害在全球範圍内開展業務的企業。加征關稅還會限制對歐洲消費者的電動汽車供應,從而延緩歐洲交通行業的低碳發展進程。
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認爲反補貼關稅會長遠地削弱一個行業的競争力。自由貿易和公平競争将給各方帶來繁榮、增長和創新。歐盟委員會拟定的征收反補貼關稅是一個錯誤,這可能會導緻深遠的負面結果。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首席執行官康林松在 " 柏林全球對話 " 節目上表示:" 他們到底想做什麽?他們是想摧毀我的商業模式,讓我在經濟上無法生存嗎?"
大衆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博穆(Oliver Blume)在接受德國當地媒體《星期日圖片報》采訪期間表示:" 不應該是懲罰性關稅,應該給予在歐洲投資的中國車企相應的優惠。那些在歐洲本地投資并給當地創造就業機會、同時與當地公司合作的中國企業應該在關稅方面獲得相應的優惠。"
不難看出,這幾家汽車集團很擔心中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導緻最終損害歐洲汽車集團的利益。畢竟,從數據上看,去年德國對華乘用車出口額是中國進口額的三倍多,零部件供應商的出口額則達到進口額的四倍。
# 中歐博弈未完待續 ...
棄權的西班牙則希望中歐能繼續推進電動車關稅的談判,西班牙經濟部長 Carlos Cuerpo 表示:" 我們需要取得适當的平衡,以确保既能捍衛我們的汽車工業利益,同時避免與中國發生大規模的貿易對抗,這對所有人都有害。"
瑞典和沃爾沃汽車也希望中歐在電動車關稅上達成更好的協議。瑞典針對歐盟對華電動車關稅的立場是,希望雙方能就這一問題達成更好的協議,避免在向歐洲進口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時繳納高額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歐委會表示,歐盟和中國将繼續努力探索替代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必須完全符合世貿組織規定、能夠充分解決委員會調查所确定的損害性補貼,并且可監控和可執行。
雖然加征關稅的提案獲得通過,歐委會仍會繼續與中國進行談判,兩方在關稅問題上仍有斡旋的餘地。
在此僵局中,部分中國車企的解決方案爲借機加速在歐盟進行本地化布局。雖然中國車企在歐洲建廠相比歐盟車企的成本優勢相對有限。但近年來随着中國汽車産業迅速轉向電動化、智能化,目前已經建立起了強大的産業鏈優勢和成本優勢。此外,中國電動汽車廠商在産品開發速度上占據優勢,有調查表明,很多新能源産品的推新時間比以往減半(從 40 個月縮短至 20 個月)。
預計從明年開始,比亞迪将在匈牙利生産電動汽車。根據奧地利媒體的報道,其在匈工廠還将與奧地利的供應商進行合作。今年秋季,比亞迪還将決定是否在西班牙加利西亞地區建立工廠。
總的來說,中歐之間的關稅博弈勢必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畢竟雙方都有籌碼,但長期來看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是大勢所趨,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大家都不是奔着撕破臉去的,而是都想爲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雖然還沒找到那個平衡點,但對雙方來說都是不破不立," 中國汽車威脅論 " 可以刺激歐洲汽車工業的發展,反過來 " 關稅大棒 " 也讓中國車企更有拼勁,完成更新更全面的海外市場布局指日可待。【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