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獨角貓說跨境品牌,作者:獨角貓,題圖來自:AI 生成
衆所周知,小貓是業内比較早就開始鼓吹品牌獨立站的,這幾年做品牌的趨勢越來越強,也有很多人入局。
回看這幾年,這裏邊有人做大做強了,有人銷聲匿迹了,最近小貓想想,覺得做得好的也不全是運氣,做得差的也确實有原因,今天就來總結一下,我看到的做失敗的幾個常見思維誤區。
一、我是個品牌,所以我比你們都高級,不跟你們這些 low 貨競争
幾個月前小貓見到一個小老闆,是一個原創設計師,東西确實非常好,也很有高客單的潛質,我就問他說:你研究過這個市場嗎?現在消費者需求是什麽樣?你對競争對手有什麽了解?
這個人就非常不屑地說,我從來不去研究這些東西,因爲我覺得真正好的産品是不需要這些的,就好比喬布斯是給用戶定義需求的,而不是去讨好用戶的 blabla。
我說行吧,祝你好運,但我心裏其實在說,我覺得這個項目肯定做不起來。
過了幾個月,我赫然在某多多上發現了這個産品。顯然這個設計師自己并沒成功起盤,但是這個設計确實不錯,于是已經被義烏商家們紛紛模仿,現在不僅已經爛大街,而且價格也降到了他當時預期的 N 分之一。
這個項目讓我感覺很可惜,一方面,我很尊重這種藝術家的偏執精神,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感歎,商業社會一切的原則還是市場邏輯,特别是現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太過于注重自己的所謂 " 調性 ",不願意迎合市場,可能反而會是一個局限。
小貓之前寫過一篇《跨境圈的黑暗森林》,我們現在說做品牌,你的競争對手就是各種賣貨的,抄襲的,以次充好的,并不是因爲你做品牌,你的競争對手就隻有其他做品牌的人,那些水下的鲨魚就不會伏擊你。
在一個充分競争的市場裏,你能做的就是和你的這些或高級或低級的對手同台競技,你應該想的不是我這麽高的高手,根本不屑于跟你們這種丐幫打,而是你要想着人家真的蜂擁而上了,你要怎麽去應對?
做品牌不是自嗨,如果你做品牌是一種行爲藝術,那是無所謂的,但如果這是一種商業行爲,你就必須考慮它的市場、成本、利潤率,虧錢買一種 " 我比你們都高級 " 的感覺,其實沒必要。
小貓見過很多背景好、層次高的人轉行出來做電商,十有八九都有這問題。其實你的見識多、定位高,這完全是優勢,應該讓你比競争對手有更多成功的機會,但是由于不敬畏市場,不屑于适應市場的環境和競争,最後反而做得不如普通賣貨的。
而且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小貓見過太多這種高舉高打的創業者,太沉溺于自我感動,沒有做成就開始變身祥林嫂,控訴環境多麽的不公平,生态多麽的混亂。
這些小貓完全都能理解,因爲小貓自己也被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傷害過,但是如果控訴吐槽都有用的話,這世界就不會這麽亂套了。
人往往就是兩個極端,每次見到那些流量型賣家,小貓說你應該升級一點做下品牌,大概率都不爲所動。但是對于那些執着的要做高端奢牌的人來說,我說你接點地氣,别把自己擺太高了,先學學賣貨,這種人也很難接受。
而且這兩類人往往是互相看不上,互相 diss, 最後隻能互相傷害。
小貓覺得不管你是做品牌也好,做亞馬遜也好,定位的是高端還是低端也好,歸根結底,你這個東西始終是一個商品。商品就要從商品的邏輯去考慮問題,它爲什麽會被需要?它有哪些優勢?在當今的環境下,你還要考慮它的競争環境怎麽樣?它的定價是否合理?
其實任何一種創業都要記住,千萬不要自嗨。你覺得你這個東西再好,隻要它不被你的用戶客群所接受,那麽它就是不好的。
這是一個很殘酷的實話。
二、我産品好,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屑于跟你們玩流量
因爲小貓在文章中常常強調産品的重要性,所以很多人就來說,我隻要産品好,别的差點也無妨。
這又是另外一個大坑。小貓說的産品好的重要性,是在你的其他方向沒有什麽短闆的情況下,比如你别的都不差,你産品又很好,那麽你就會有很大的競争優勢。但是假如你别的都不行,光有一個産品,誰來買你的産品啊?
很多人都說做獨立站香,上來都想做獨立站,但是很多人連第一個問題都沒法解決,就是人家怎麽找到你這個站呢?
如果說亞馬遜是一個街道,你開了一家店,總會有人路過,那麽獨立站就好比是一個孤島,汪洋大海上多了一座孤島,誰會發現呢?
當然,現在流量獲取的方式已經比十年前多多了,相比于早期完全依賴 SEO 或者信息流廣告,現在又多了社媒、網紅、線下等等多種渠道。
流量渠道我個人覺得沒有高下之分,特别是這幾年,每一樣都有做得好的人。不管你準備從哪裏入手,你都得能回答這個問題,就是你的流量從哪兒來?
小貓見過很多人,SEO 嫌慢,廣告不想燒錢,社媒自己懶得做内容,網紅覺得很麻煩,線下就更不用說了。然後問他有啥核心競争力,就是我的産品好。這種我也不知道說啥。
就好像在家長會上的那種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天下第一優秀,但是實際在學校就毫無存在感。
無論在哪個市場,在哪個階段,營銷一定是核心競争力。在現在的環境,我覺得這句話可以修正爲,有特色、有創新的營銷是最核心的競争力。
小貓覺得現在行業内的營銷思路也是兩極分化,一派就是傳統的流量投放,數據驅動,非常理科生。另一派就是近幾年火起來的 " 整合營銷 ",各種攤子都鋪起來,适合文科生講故事。
雖然說起來簡單,但其實每個派别裏面都有很多很深很細的東西,不是說你随便搞幾個賬号就能弄起來的。大家都知道要這麽做,但是你怎麽在這個中間玩出花來?爲什麽同樣的套路,别人拍一條爆一條,你就不行?你怎麽可以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強?這才是你營銷實力的體現。
很多人對于營銷也有一個誤區,就是好像隻要我講了個故事,就算 DTC 營銷了。但是你的故事引起你的消費者共鳴了嗎?換言之,你的粉絲漲了嗎?粉絲去買東西了嗎?粉絲有幫你傳播嗎?
現在的環境已經不是以前那種,隻要我做了就是赢了,而是你必須做好才能赢。
現在還有那種抱着 " 我這個東西好,我随便拍拍短視頻發一下就能爆 " 的思想的人,就好比那些還覺得 " 我海歸名校搞這個就是降維打擊 " 的人一樣,你盡管去嘗試,社會會教你做人。
三、品牌就是高價,品牌就是高冷,品牌就是要燒大錢
小貓見到的非常常見的品牌出海創業失敗的路徑就是這樣的:準備了一筆啓動資金,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覺得自己很高端,樣樣都要用最好的,開品、包材就去了幾十萬。這麽好的産品,視覺設計不能太 low 吧,設計、建站再來個十幾萬。都已經高舉高打了,那團隊必須得牛掰吧,光鮮背景的來一打,但是大部分都是隻會說不會做的。
萬事俱備,隻欠上線,好了,沒錢了。
放在行情好的時候還能拿着故事出去忽悠忽悠投資人,現在行情不好,也沒人投資了,大概率就是個散夥的結局。
如果就是拿點閑錢買個情懷,就當交學費也還好,如果當時還是幾個人湊點錢傷筋動骨的,最後免不了還有一頓糾紛。
可能前幾年大風确實吹得太猛了,導緻很多人還有一種誤區,就是品牌就是要燒錢,隻要有錢燒,一定能燒出個品牌。
但是君不見多少網紅品牌這幾年已經紛紛敗下陣來,有些當時你印象中特别猛的牌子,現在連渣都不剩了。
品牌需不需要錢?當然需要,但是有錢就能做出品牌嗎?那未必。
其實你認真研讀一下從古到今所有品牌起家的曆程都會發現,其實沒有誰是一開始靠燒錢做起來的。愛馬仕一開始做的是馬具,蘭博基尼一開始做的是拖拉機,香奈兒最早是個賣帽子的,耐克就是個鬼冢虎代理商。這高端嗎?這洋氣嗎?這是燒錢燒出來的嗎?
品牌的核心是零售,零售生意一開始就是靠現金流慢慢滾起來,就是靠那麽一個點兩個點的利潤摳出來的,你一開始沒有利潤意識,就根本沒有理解這門生意的邏輯。
當然,如果你有能耐做大做強了,你後面想去玩資本,想去上牌桌,那是另一回事了。但是在一開始,你做一個品牌,就是讓消費者認可你、喜歡你、長期信賴你,這都是需要時間和不停地重複動作的積累,沒有什麽捷徑可走。
其實電商真的是個辛苦活,品牌又是辛苦裏面還難度高的,所以真的不是那麽容易。但是說實話,真的有點積累的事都不會太容易,不然全民炒股都能發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