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10 月 1 日電 ( 周奕航 ) 每逢 " 十一 " 假期,都是人們 " 紮堆 " 結婚的日子。面對水漲船高的份子錢和精美的婚禮請柬,許多人直呼 " 甜蜜的負擔 "。近日,有人 " 國慶八天收到七張請柬 " 登上了微博熱搜,相關話題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
近年來,随着生活方式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願意被形式主義裹挾。在這樣的背景下,主打低碳簡約、沒有過度裝飾和繁瑣流程的 " 碳中和婚禮 " 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讓人眼前一亮的同時,也有人提出靈魂拷問,稱 " 參加碳中和婚禮,還需要随份子嗎?"
什麽是 " 碳中和婚禮 "?
婚慶場地選用綠地草坪、婚禮花束在儀式結束後歸還花店、婚慶用品能夠循環利用、婚宴食品以素食爲主……時隔半年後重新回憶起自己的婚禮,林浩 ( 化名 ) 稱 " 碳中和婚禮對愛情來說是小的不朽,但對環境來說卻是大的不朽 "。
婚禮現場 來源:受訪者提供
所謂碳中和婚禮,指的是人和事物在婚禮過程中直接或間接産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能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産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的中和狀态,達到相對 " 零排放 "。
談及舉辦碳中和婚禮的初衷,林浩表示,最初想舉辦碳中和婚禮是因爲他是相關從業者,也曾經關注過碳中和婚禮的相關案例,從中得到了一些啓發。在征得愛人同意後,二人在籌備婚禮的過程中 " 小心又謹慎 ",力求婚禮設計與節能減排的理念相契合。
"我們主要從交通工具、婚禮場地、婚禮用品、住宿、餐飲、廢棄物處理六個方面減少碳排放。" 林浩解釋稱,在邀請中短途的外地賓客參加婚禮時,建議其乘坐高鐵,并将婚車改用電動車;爲賓客們寄送的婚禮請柬,也選用了電子版請柬替代。
接送親婚車 來源:受訪者提供
至于跪墊、喜碗、喜杯、子孫桶等婚禮用品,多數在二手平台上購買,使用後再流轉出去,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在二手平台購買的婚慶用品來源:受訪者提供
而在餐飲方面,考慮到參加婚宴的長輩們對素食宴的接受程度,再三權衡之後,林浩放棄了全素食和将素食做成葷食口感的方式,保留了部分肉類,但盡量減少了牛肉和羊肉食品。
" 肉食愛好者一日三餐産生的碳排放量遠高于一般飲食習慣者。從這個角度來看,全素宴是更低碳的選擇。但對長輩們來說會有些激進,我們也擔心家人朋友們會覺得被怠慢。" 說到婚禮上的遺憾,林浩坦言,應該提前向賓客們科普碳中和的相關概念,包括計算相關交通排碳量、婚慶用品循環使用等。" 從反饋來看,賓客們還是以婚禮本身爲主,而不是聚焦在低碳上。多數人對碳中和依然沒有一個很明确的認知。"
态度分化
事實上,對于許多公衆而言,碳中和概念依然陌生且遙遠。公衆對碳中和婚禮的态度也出現了分化的情況。
小月 ( 化名 ) 是北京的一名婚慶公司策劃師。當被問及是否參加過碳中和婚禮,小月的眼睛中充滿了疑問——什麽是碳中和婚禮?爲了減少耗材還要回收利用花束和婚禮用品,怎麽聽起來不太靠譜的樣子?
另一位上海婚慶公司的老闆則向中新經緯表示,雖然沒有承辦過碳中和婚禮,但能大概想象出低碳婚禮的模式和風格。" 如果我們承接這一類低碳婚禮,減少了一次性用品等耗材的使用,可能會對公司的利潤造成影響。" 該老闆補充道。
除了婚慶從業人士外,也有部分年輕人對碳中和婚禮表示不解——賓客的體驗感會不會很差?爲何花了大幾百元随份子,連葷菜都沒有?既然是碳中和婚禮,還要随份子嗎?
關于 " 碳中和婚禮是否要随份子 " 的讨論,林浩笑言,他能理解大家對婚禮低碳、人情低碳的思考。追根溯源,份子錢代表的是大家的心意和美好祝願,僅此而已。隻是近年來許多人被人情往來裹挾,大家厭倦了這種形式主義。
值得關注的是,如今已有越來越多人關注到了碳中和婚禮,并對其接受度頗高。
" 我覺得碳中和婚禮很酷。" 玲子 ( 化名 ) 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碳中和婚禮、直升機婚禮甚至是潛水婚禮,都隻是一種婚禮形式而已,并沒有好壞之分。但是在碳中和婚禮中,全員爲了低碳環保而做出的努力,是值得鼓勵和宣傳的。
林浩則分享了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婚禮細節——在與婚慶司儀溝通的過程中,司儀表現出了非常積極和感興趣的态度。而這樣的發現也讓林浩覺得驚喜,至少他們爲之努力的事情有人在看到。
關于舉辦一場碳中和婚禮需要的費用,林浩向中新經緯表示,從财務角度來看,碳中和婚禮可以節約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如交通費、裝飾費用等。隻是在計算婚禮産生的碳排放數據過程較爲繁瑣——包括購買的衣服、鞋子和伴手禮用品等,即便日後會重複使用,也要被納入碳排放。
綜合了交通、用電和裝飾等多方面數據後,疊加排放因子參數後,林浩将核算出的婚禮總碳排放量進行購碳抵消。
作爲一名環保行業從業者,林浩深知,碳中和很容易通過購買配額抵消實現。但如果僅靠購買配額的方式,放棄了節能減排,便失去了碳中和婚禮本身的意義。所以,在婚禮過程中,他和他的妻子 " 精打細算 ",産生的二氧化碳當量不到 5 噸。
目前,中國國内尚沒有關于婚禮平均碳排放的可查數據,根據海外可持續發展咨詢公司 Edge Impact 在 2020 年的統計數據,美國人每場婚禮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爲 57.15 噸。
林浩最終購買了 5 噸風能發電廠工程産生的 CCER ( 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 ) 進行抵消,購買時碳價爲 80 元 / 噸,共花費 400 元。
還需要給普通人一些接受的時間
關于碳中和婚禮中的 " 購碳 " 過程,ESG 規劃師、香港庫瓦有限公司創始人林忠澤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舉辦一場碳中和婚禮,公司或個人首先要将碳排放量降到最低,在減排動作或計劃的基礎上,再購買配額用于碳抵消。如果僅通過購買碳配額的方式進行碳抵消,并将其貼上 " 碳中和 " 的标簽,會有 " 漂綠 " 的嫌疑。
林忠澤認爲,若想讓多數行業或多個企業實現碳中和,需要國家政策和碳中和應用雙管齊下——除了國家政策外,還要将企業的理念與碳中和概念相融合,進而實現真正的碳中和目标。
" 從商業角度來看,如果能讓企業或個人在進行商業活動中自願完成碳中和目标,可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忠澤稱,這也是實現綠色經濟的重要條件之一。
但對于不少民衆來說,他們并不了解碳排放的相關理念和計算過程,因此在接受的過程中需要一定時間。林忠澤表示,應将碳中和的相關概念生活化、落地化、形象化。比如說,大家可能對 " 碳中和 " 并不理解,但如果用 " 低碳環保 " 的表達方式來解釋,許多人是可以想象的。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許多行業在因碳而改變,越來越多的相關從業者和民衆願意爲節能減排放棄一些繁瑣的流程,通過簡單、真實的方式替代。将 " 碳中和 " 這一理念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對此,林忠澤表示,這是一個持續向好的狀态。目前中國市場對可持續發展有着明确方向,也有了與環保有關或者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的相關概念。對于許多年輕人來說,他們已提前接觸到相關思想,在他們的意識裏,已将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當作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周奕航:[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
作者:郭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