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李榮浩的新歌《烏梅子醬》從短視頻平台破圈了,搜索和試聽量飙高。本來現在在一片頹敗的華語樂壇能紅首歌是挺不容易的,尤其還是有大衆認知度的主流歌手,人紅歌不紅和歌紅人不紅才是現在的常态嘛。
但争議跟着也來了,先是不少人覺得這就是首口水歌,歌詞太俗太膩歪,旋律又太簡單套路似曾相識,李榮浩這是不思進取,和他幾年前的作品相比水準明顯大滑坡。這首歌的那種似曾相識感,很快也找到了來源,歌詞和《七裏香》的感覺高度雷同,都是以物喻情,追求的就是甜甜甜,旋律和編曲又和周傑倫的另一首歌《浪漫手機》很像,整體就是低配版的十幾年前的周傑倫。
然後樂評人丁太升又發了個視頻,炮轟李榮浩這首歌,說它俗不可耐,李榮浩這就是投機取巧,爲了迎合短視頻受衆,也就是那些初中畢業的小鎮青年和打工仔。
這一下子又把讨論範圍從音樂擴散到了階層問題上,小鎮青年打工仔怎麽啦?就不配聽歌啦?這不是身份歧視嗎?聽個歌有必要聽出優越感嗎?
好嘛,這一招果然引戰成功,支持與反對的雙方陣營一下子就劃分出來了。
我聽了好幾遍這首歌,平心而論,不算高級,但也絕對不算難聽,放在短視頻平台上也絕對不是最土最俗的那種,制作上基本的标準還是能達到的,副歌那兩句又很有記憶點,我完全能理解它爲什麽能爆紅。同時,我也能理解爲什麽會有那麽多批評和不滿,尤其是李榮浩的老粉,這應該是愛之深責之切吧,他們是把李榮浩曾經的高度和現在做對比,覺得他是自甘堕落,不去向上突破自己,反而要向下兼容,躺平糊弄。
這種批評,就很像周傑倫這幾年出新歌引來的罵聲。但又有點不一樣。
李榮浩自然是從來沒有過周傑倫那麽高的地位的,他自從出道開始,其實就一直活在陳奕迅和周傑倫——華語歌壇最後兩大巨星的陰影下。他的聲音像陳奕迅,他的外形像周傑倫,他的創作風格則有時像陳奕迅的港樂風格有時又會像周傑倫。黃偉文給他寫詞的那首《喜劇之王》,完全像是從陳奕迅專輯裏偷來的。出道前他作爲幕後創作人出的第一首歌,我查了一下應該是寫給範逸臣的《醉青樓》,就很像那時候正火的周式中國風。
于是他成名後就連專訪标題都是這種:
說是 " 不做翻版 ",但其實有點欲蓋彌彰。他的唱功明顯是不如陳奕迅的,創作才華又沒有周傑倫那麽石破天驚,兩方面其實都是低配。他的好處是比較全面,比周傑倫唱得好,比陳奕迅會創作,就像田忌賽馬,用自己的最長處攻别人的最短處,這樣才能顯得出來。在華語樂壇已經開始凋敝的 2010 年後,他已經是能拔出來的最高個了。
李榮浩從安徽蚌埠一個因爲癡迷音樂辍學的小男生,到成爲日後的大明星,這個過程中有兩個最重要的節點,一個是 2010 年左右爲陳坤和趙薇的專輯當制作人,陳坤和趙薇對他是有賞識之恩的,所以他後來從幕後轉到台前的第一張專輯裏,就有兩位恩人的痕迹,和陳坤合作了一首《演員和歌手》,又翻唱了趙薇的《有一個姑娘》。
▲陳坤和李榮浩合影
第二個節點就是首張專輯受到台灣金曲獎的青睐,2014 年一下子入圍了好幾項大獎,最後拿下最佳新人獎,很多人包括我就是在那個時候認識他的。
這個節點也深刻影響了他後來的人生走向,他跟台灣音樂圈走得很近,和楊丞琳戀愛應該也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之一。
▲李榮浩上台灣綜藝《小燕有約》
他是帶着華語樂壇黃金時代的最後餘晖走向我們的,他整個走紅的過程,都是很老派的那一套,我是先聽了他的專輯,覺得不錯,但對這個人完全不了解,隻知道專輯封套上他的樣子,那張照片拍得太好了,我一度以爲他是個性感韓式帥哥。
《模特》的 MV 也拍得好,凸顯了他的身材,還有胸前激凸的兩點,天啦噜,這就是高級審美的男模啊!
直到 2015 年他以踢館歌手身份出現在《我是歌手》,我才第一次原原本本看到他完整的真面目。Sorry,實話說挺失望的,當時我還在朋友圈大聲疾呼:哼李榮浩你個照騙!
但那時候他的音樂才華依然是肉眼可見的,長相也就不用計較了,把他當成可愛寵物型男生也還不錯。2016 年,香港作詞人周耀輝在北京辦了個新書發布會,我和朋友去了現場,意外發現李榮浩也去了,爲跟他合作過的周耀輝撐場面。那時候他已經挺有名氣了,這樣跨刀相助也算義氣之舉,不過印象中他話很少,每次輪到他說話都磕磕巴巴說不出什麽來。
▲我當時拍的周耀輝李榮浩
和周耀輝、黃偉文這樣的詞人合作,當然是給他加分的,盡管這些詞人也已經進入到職業生涯的倦怠期,寫給他的詞肯定不是最好的那批作品,但肯定比他自己寫的好吧,所以還能入得廣大文青的法眼。等到後來他越來越大包大攬,在詞曲編乃至演奏制作等所有崗位都一肩挑,這樣表面上看起來很牛,但作品内在質量也越來越捉襟見肘,也越來越能顯示出他本人真實的品味,然後與早期那批文青歌迷漸漸走向了決裂。
我印象中,李榮浩的口碑早在 2020 年《麻雀》那張專輯就已經崩塌了,當時就有很多老粉宣布脫粉,說李榮浩堕落了,創作完全朝土味短視頻那個方向發展去了,氣質也越來越屌絲了。但這個方向其實更早就露了端倪。2018 年他出的那首《年少有爲》,當時的評價還挺好的,但你仔細聽就會發現,這首歌的屌絲氣質非常濃,歌詞直白地表達了一個曾經的窮小子後來飛黃騰達回憶起當年和前女友過的苦日子," 假如我年少有爲不自卑,嘗過後悔的滋味。金錢地位,搏到了卻好想退回 ",瞧瞧這些句子,屌絲氣味簡直到了撲鼻而來的程度。
2019 年李榮浩當上了《中國好聲音》導師,這個位置可是周傑倫剛剛坐過的啊,這也意味着李榮浩在聲名上達到了職業生涯的頂峰。可神奇的是,他的地位越走高,身上的土味就越濃,和剛出道時的洋氣男模形象判若兩人。那屆 " 好聲音 " 有個争議點是,李榮浩隊的一個學員是專業音樂學院的學生,可李榮浩硬要爲她選一首名叫《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的土味網絡歌曲讓她唱,即便她并不喜歡。
有些網友質疑李榮浩品味怎麽變這麽 low,他就在微博寫小作文爲自己辯解,說音樂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隻有喜不喜歡,他不覺得網絡歌曲就意味着 low,就像你吃山珍海味不能鄙視别人吃白菜臭豆腐,就像出身是窮人不意味着他就注定是下等人。你看,他這個辯論方向和罵他的丁太升何其相似,他們都知道把話題引向階層是最容易引爆輿論場的。
品味鄙視鏈這個話題是永遠容易引發辯論又永遠辯不清楚的,李榮浩當然有權利寫土味神曲,網友當然有權利喜歡,也有權利不喜歡,大都市文青和小城鎮打工仔都應該有适配自己的不同類型的文化産品。與其辯個是非對錯,我更想做到的是理解,理解李榮浩爲什麽會有這樣的變化軌迹。
我傾向于認爲,李榮浩的土味就是他的本來面目。十幾年前當他從小城鎮來到北京和台北的聲色娛樂場打拼,他曾經努力想要掩飾身上的土味,想要踮起腳尖向上接近那些所謂高級的文化藝術審美,我相信那樣一種心情是真誠的,在周耀輝新書發布會上手足無措支支吾吾的狀态是真誠的,在歌裏唱到李白和李清照這些文人來完成自我包裝也是真誠的,但你也能看到他在這種包裝過程中的捉襟見肘勉爲其難,因爲他的知識儲備和審美水平就是有限的,他早就已經觸碰到了自己所能達到的天花闆,他的才華在第一二張專輯就差不多都展現完了,他給别人創作的最紅的那些歌比如《醜八怪》和《慢慢喜歡你》放在黃金年代也不過就是普普通通的流行歌,再往上是不可能了,那接下來該怎麽辦呢?繼續盲目地往上撞,撞得頭破血流嗎?何必呢?
而且現在的音樂人如果想要突破,往往就意味着要往 " 怪 " 的方向發展,比如華晨宇那種,那樣勢必就會讓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直呼難聽。能夠兼顧藝術性和悅耳度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李榮浩應該是屬于那種不喜歡求新求怪的創作人,而更想追求易消化易接收那種。
對于往上突破,他應該是既不能,也不想,那就隻能向下兼容了,去寫一些通俗洗腦的口水歌。他想要回到自己舒服本真的自然面目,想要寫一些歌給老家蚌埠的發小們讓他們能喜歡,這種心情可能也是真誠的。
▲蚌埠現在也是和蕪湖齊名的網紅城市了呢,一整個 " 蚌埠住了 "
其實周傑倫最近幾年出的那些新歌,路子和《烏梅子醬》也差不多,甚至還要更俗氣,但都沒有《烏梅子醬》那麽成功地打入下沉市場。能寫出短視頻爆款歌曲,也不是一件那麽容易的事情呢。
決定一個人曆史地位的,是他的上限,所以不論周傑倫現在多麽躺平擺爛,他的地位還是在那裏,因爲他寫出過《娘子》《以父之名》《夜曲》《爺爺泡的茶》這些豐富多姿的作品。假如他隻能寫《七裏香》和《浪漫手機》這種小甜歌,他就成爲不了巨星。但如果隻是追求當下的成功,那就是另一個方向,周傑倫最受歡迎的歌還就是《七裏香》那一類。而李榮浩有了《烏梅子醬》,他的市場會進一步打開。最近他又要開巡回演唱會了,門票迅速售罄,這個号召力現在沒幾個歌手能達到。
你覺得李榮浩現在是躺平擺爛,沒準他已經非常努力了,就像當年汪峰轉型時那樣,被搖滾青年罵得狗血噴頭,後來看媒體報道,原來汪峰是個超級勤奮的工作狂,那些爆款歌曲都是他嘔心瀝血寫出來的。
與其質疑李榮浩和汪峰,不如想一想,爲什麽他們隻有向下兼容才能成功?爲什麽現在隻有《烏梅子醬》這樣的歌才能紅?爲什麽現在的流行歌曲要麽根本流行不起來,隻要流行了就似曾相識?歌手那些看似主動的選擇,會不會隻是被動的無可奈何?爲什麽不再能出現陳奕迅和周傑倫那個級别的歌手,而隻能出現像他們的歌手?
華語流行樂壇大勢已去,這是任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李榮浩帶着樂壇黃金時代的餘晖而來,可縱然夕陽無限好,也是近黃昏啊,後來天黑下來了,他不想徒勞掙紮了,他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