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的區域經濟版圖,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之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被寄予厚望的經濟 " 第四極 "。
自 2020 年 1 月 3 日中央财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定調以來,這個 " 圈 " 裡大動作不少,也成長了不少——
數據顯示,2021 年,雙城經濟圈實現地區生産總值 7.4 萬億元、增速 8.5%,占全國比重由 2019 年 6.3% 提升至 6.5%,兩年年均增長 6.2%、高于全國 1.1 個百分點。
不過,2022 年受高溫限電、疫情頻發等多重因素影響,雙城經濟圈前三季度 GDP 為 5.52 萬億元,增速 2.2%,和全國大盤相比,從上半年的高 0.8 個百分點變為低 0.8 個百分點。
盡管全年成績單還未出爐,但前期數據無疑加劇了發展的緊迫感。
特别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被列為國家區域重大戰略,進一步提升了川渝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位勢。因此,新的一年穩中求進,搶開局顯得尤為重要。
上周五,2022 年最後一個工作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六次會議在成都舉行。會議對 2023 年的重點任務、重大項目作出安排,同時提出 " 三個共建 " 瞄準改革開放新高地。
1 月 3 日,2023 年首個工作日,四川舉行第一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涉及 423 個項目、總投資 7483.7 億元;同一天,成都舉行新聞發布會,首次官宣經濟總量進入 "2 萬億俱樂部 "……
值得注意的是,幾天前的那場高規格會議還審議通過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建設行動方案》《推動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的實施意見》兩份重磅文件,将于近期印發。
這也意味着,作為被中央鼓勵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的區域之一,雙城經濟圈今年将全面提速 " 一體化 "。
"2 萬億 " 新極核
成都正式進入 "2 萬億俱樂部 "。
在 1 月 3 日舉行的 " 解讀市委十四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新聞發布會 " 上,成都首次對外宣布這一消息。
從 2021 年 1.99 萬億元向上走,2022 年超過 2 萬億規模,似乎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但在整個經濟面臨三重壓力的情況下,這一成績更具象征意義。
成都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辦常務副主任曾明友向城叔表示,GDP 是衡量城市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标,2022 年站上 2 萬億新台階," 實際上更多的是增強市場信心 ",城市經濟總量越大,越能為市場主體創造機會。
他進一步解釋說,目前 "2 萬億以上 " 的中國城市畢竟是少數,就像人都願意往 " 熱和 " 的地方走,各種經濟資源往往也會向實力平台更高、勢能更足的地方去," 這對成都吸引各類資源要素集聚是很有好處的 "。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雙城經濟圈極核城市之一,成都選在開年首個工作日官宣,對于正在全力搶開局的 " 第四極 " 來說,亦算得上一種 " 提氣 "。
2021 年雙城經濟圈經濟規模首次突破 7 萬億大關後,2022 年連續遭遇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經濟增速罕見落後全國大盤。
在中國經濟全年預計超 120 萬億的 " 總盤子 " 裡,雙城經濟圈要想穩步提升份額占比,壓力和挑戰可想而知。也因此,2023 年甫一開始,穩預期、強信心就被擺到了最突出位置。
對成都來說,"2 萬億 " 為邁向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在此之前,2022 年 5 月,成都曾對外公布未來五年發展目标——經濟總量沖刺 3 萬億元。
用更短的時間再上一個萬億級台階,無疑需要更強勁的經濟動能,這将倒逼成都加速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重慶也面臨同樣的挑戰。據當地媒體 2022 年 12 月 22 日報道,重慶未來五年 GDP 将超過 4 萬億元。
數據顯示,重慶用 6 年時間完成了從 1 萬億到 2 萬億的 " 進階 ",于 2017 年正式突破 2 萬億大關,2021 年 GDP 為 2.79 萬億元。這也意味着,未來五年,重慶将連跨兩個萬億級台階。
夢想更上層樓,成渝應該怎麼辦?
在日前舉行的第六次黨政聯席會議上,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連用 7 個 " 更大突破 ",為雙城經濟圈下一步持續用力、精準發力明确方向。
比如,在 " 雙核 " 聯動聯建上,要加強重慶中心城區與成都市功能銜接,推動重慶都市圈與成都都市圈協同互動。
在世界級産業集群打造,要共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制造業兩大萬億級産業集群,共抓特色優勢産業集群,共育高成長性未來産業集群。
在高水平共建西部科學城上,要共同打造高能級創新平台,共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共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構建良好創新生态。
加碼開放通道
如果說曬成績是 " 釋放信号 ",更多的行動則把 " 搶開局 " 落到實處。
城叔注意到,2022 年 12 月 30 日下午 3 點,第六次聯席會議召開前 20 分鐘,川渝兩省市特地舉行了一場 " 共建改革開放新高地 " 的推進活動。
通過視頻連線,四川、重慶機場集團董事長分别彙報天府國際機場口岸建設情況和江北機場 T3B 航站樓及第四跑道建設情況;
成達萬高鐵、渝昆高鐵傳來最新進度,據悉,兩條時速 350km/h 的高鐵将分别于 2027 年 9 月、2024 年年底建成通車 ……
複興号動車組行駛在成渝城際鐵路上 圖片來源:新華社
現場,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四川省委書記王曉晖、四川省長黃強、重慶市長胡衡華共同為重慶生産服務型、成都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揭牌。
一個多月前,上述兩個樞紐被納入 2022 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它們将進一步助推川渝加快打造全球供應鍊服務節點,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多位區域專家一緻認為,圍繞打造 " 第四極 " 目标,雙城經濟圈新一年不僅要在提升經濟總量上重點發力,還應在建好交通基礎設施、擴大内陸開放上繼續下功夫。
對成渝地區來說,向西向南開放,改寫了傳統意義上的區位定義,不沿邊、不靠海的 " 内陸腹地 ",開始加速轉向 " 門戶樞紐 " ——很大程度上,這得益于兩地持續加碼開放大通道建設。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投運後,成渝地區迎來三座 4F 機場,拉開共建 " 世界級機場群 " 的序幕。2022 年 1~11 月,成渝機場旅遊吞吐量、貨郵吞吐量排名全國前 2 和前 8;
同期,成渝物流網絡輻射國内 18 個省份 60 個城市、通達全球 118 個國家(地區)393 個港口。截至 2022 年 11 月底,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量突破 2.2 萬列、約占全國的 40%。
通道日漸織密,無疑有助于人流、物流、資金流的高效往來。
近年來,成都、重慶持續做大進出口規模,在 " 你追我趕 " 間拉動西部地區外貿增長。2022 年,成都、重慶相繼提出将用三到五年時間實現外貿 " 破萬億 " 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半個多月前,成都入選第三批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加上已經試點一年有餘的重慶,成渝地區在吸引利用外資上将迎來更大施展空間。
根據 2022 年 7 月印發的《成渝地區聯手打造内陸開放高地方案》,到 2025 年,成渝地區将力争進出口總額達到 2 萬億左右,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 2300 億元;再用十年時間," 全面建成内陸開放高地 "," 成為區域合作和對外開放典範 "。
推進市場一體化
開局即是争分奪秒。1 月 1 日,4 趟中歐班列(成渝)從重慶出發,分别駛向德國杜伊斯堡、匈牙利布達佩斯、波蘭馬拉和白俄羅斯。同一天,還有兩趟回程班列從德國啟程,開往重慶。
中歐班列(成渝)在重慶團結村中心站發車 圖片來源:新華社
早在 2021 年,新年第一天,首列中歐班列(成渝)号列車從重慶、成都兩地同時發出,一路向西,分别駛往西歐、東歐的交通樞紐中心。彼時,國鐵集團正式批準成渝兩地統一品牌,并使用統一名稱開展品牌宣傳推廣。
成都市口岸物流辦主任杜進有表示,兩地開展中歐班列深度合作,還将有利于優化線路運行、提升運營時效和提高整體服務水平,保障區域産業鍊供應鍊穩定," 更好發揮國際樞紐通道的規模效應和對産業、貿易的集成帶動效應 "。
可以說,從原來的同質競争走向攜手塑造品牌,中歐班列較早地打開了川渝兩地 " 市場一體化 " 建設的大門。
1 月 1 日這天,一個備受矚目的 " 統一 " 事項正式上線——成渝金融法院開始受理案件。
作為全國首家跨省級行政區域設立的金融專門法院,該法院分别在重慶、成都設立辦公區,将對重慶及四川屬于雙城經濟圈範圍内的金融案件做到 " 應管盡管 ",從而确保兩地金融案件裁判尺度的統一。
眼下,随着《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建設行動方案》經第六次黨政聯席會議審議通過," 市場一體化 " 将在川渝兩地全面提速。
四川天府新區興隆湖畔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上述方案提出,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前提下,健全區域協作機制,推進市場一體化建設,通過三年左右的探索,區域内市場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商品要素資源流動更加順暢,市場制度規則基本統一,市場監管協作更加有力,參與國内和國際競争合作新優勢明顯提升,區域市場一體化基本實現。
為此,方案明确了 24 項重點任務,涉及共同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共同優化要素資源流通環境、共同健全市場制度規則、共同強化區域市場監管等 4 個方面。
按照四川的構想,希望川渝兩省市共同推動區域市場一體化進程,大力實施市場準入異地同标行動,更好地激活西部超大規模内需市場。
市場在前,機會在前。雙城經濟圈還須拿出更多改革辦法,做大做強 " 第四極 ",助力中國經濟這艘巨輪行穩緻遠。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