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燕,在千禧年即将到來時,曾掀起一場關于美的風波。
她長了一雙細長小眼睛,塌鼻梁,厚嘴唇,臉上布滿雀斑,總歸那是張不符合中國主流審美的臉。
大衆的無端謾罵、诋毀洶湧而來。另一邊,這個中國女孩被西方媒體稱爲 "the new face of China"。(中國的新面孔)
呂燕走出江西小鎮,走出北京,去到巴黎,甚至更遠的地方,走了無數世界級 T 台,擁有人生的高光時刻,成爲中國第一位 " 國際名模 "。
命運向來奇妙。
從一個南方山村不起眼的 " 醜姑娘 " 到成爲萬衆矚目的國際超模,呂燕的故事是非典型戲劇性的,帶有幾分痛感。
身穿華服、踩着高跟鞋在名利場叱咤風雲多年,讓她親身體會到模特這一職業,不過是昙花一現。
距離呂燕走進大衆視野已經過去二十多年,她沒想過這一走就走了這麽久。
不同的是,她的身份不再隻是超模。
呂燕将一切歸爲運氣,她的野心,也不由分說。
01 " 醜姑娘 " 成模特之運氣
1999 年,呂燕的一張照片,引發巨大争議。
她臉上塗滿雀斑,單眼皮、丹鳳眼、高顴骨、塌鼻梁、厚嘴唇 …… 這張特别的臉,配上成團百合花,被做成巨幅海報挂在北京繁華地段王府井。
一時間,這張著名的 " 雀斑百合花 " 引來群嘲。
北京人民議論紛紛,以爲這是治雀斑的廣告,甚至有熱心市民看不下去,覺得這模特太醜,給有關部門打電話投訴,稱這張海報有損市容。
有朋友找到李東田," 就你捧的特醜那女孩,我真不明白她哪兒好看 ",甚至有攝影師當場把攝像機扔了。
李東田是北京時尚圈知名人物,在此之前已是李少紅作品《紅粉》《雷雨》的化妝師。
可就算呂燕是李東田捧紅的,無外乎,也全是謾罵,當然與不友好聲音同時到來的,是爆紅。
那年,呂燕才 18 歲。
當陷入争議,被無數的人譏諷長相醜陋,她說:" 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長得醜,當然也沒覺得很好看,隻是和别人不一樣,比較特别而已。"
早期呂燕
一切都是命運。
呂燕當時堪稱跑龍套選手,因個子高作爲替補模特,在北京某個 T 台幕後準備試衣服,李東田對着呂燕說:"You are so beautiful."(你是如此漂亮)
不過面對李東田的贊美,呂燕的臉上不見激動:" 那個 …… 不好意思,我不懂英文。"
李東田笑得前仰後合,覺得面前這個女孩好可愛。
呂燕與李東田
回到故事起點,從小在江西德安縣一個礦區山村長大的呂燕,家境很差。
父母每個月加起來才能掙到 600 塊錢,她還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顧。
童年時期的呂燕與妹妹
最讓她煩惱的是家裏的廁所是旱廁,到了夏天,上趟廁所出來渾身都是臭氣。
那種種樂觀的性格,是天生的。
" 記憶裏除了夏天廁所很臭,我沒有特别不愉快的。"
當同學們說自己長大後的願望是當科學家、醫生時,呂燕的願望很簡單,從村子裏搬到縣城,一個月能賺 800 塊錢就好了。
初中畢業後,呂燕到南昌一所可以包就業的職業技校讀書,學的是财務專業。
這是她第一次走出小鎮,去城市中生活,後來呂燕坦言讀技校就是混日子。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從職業技校畢業後,她會到縣城的小公司成爲一名會計,過着平淡的生活。
從小就知道自己長得普通,甚至有些另類的呂燕,内心是自卑的。她走在外面,總會接收到很多異樣的目光。
90 年代初,很流行穿健美褲,那是由香港引入的流行單品。
當時滿大街都是穿健美褲的女孩,可呂燕不敢穿,因爲她的腿過細,總被身邊的人嘲笑說像難民。
除了樣貌,最讓呂燕感到困擾的是她的身高,1 米 78 的她爲了不成爲異類,融入集體,便下意識地含胸駝背,她自嘲像個大蝦米。
時間一久,她的體态越來越難看。
早期呂燕
呂燕爲了練形體報了芭蕾舞班,隔壁就是模特班。
當時模特團要去北京參賽,有一個女孩突然有事無法前去,老師來形體班找人頂上。呂燕沒去過北京,想去看看天安門,學校還包吃包住,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她以爲天安門如電視劇看到的那般金光閃閃,呂燕在北京西客站下車後,天灰蒙蒙的,想象中的天安門也不發光。
那次比賽沒有得獎,但呂燕決定留在北京。
留在北京,呂燕也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在哪裏,隻是想試一試。
呂燕與幾個女孩合租在麥子店街,每到周末大家一起買點水果,吃上一頓餃子就覺得很幸福。
她的人生很快将發生巨變。
18 歲的呂燕在北京遇到貴人李東田,之後一發不可收拾。
02 " 我就等這一天了!"
雀斑,讓李東田注意到了呂燕。
在他看來,東方女性迫切想要祛掉的雀斑,是青春、活力的展現。
有人懷疑李東田是在故意醜化她,其實不然,李東田作爲國内數一數二的時尚造型師,很早接觸到國外各種時尚、文化的多元化,也看見西方人與亞裔的審美認知。
毋庸置疑,呂燕是一個非常嶄新的面孔。
李東田與呂燕
對時尚度極其敏感的李東田,立馬讓呂燕到自己的造型公司做形象代言人,爲她拍各大時尚雜志封面。
1999 年,千禧年即将到來,大家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呂燕在這樣一個時期,橫沖直闖地闖入。
" 哇,我也上了雜志!"
上了雜志後,呂燕新的自我就此誕生,對她而言意味着希望。
那段時間,她承受了不少質疑的聲音,大家覺得她的臉不适合做模特,賞識呂燕的人少之又少,她幾乎都在等待中度過,眼看就要沒法繼續在北京生存。
李東田對她說,有一張特别的臉會在新世紀流行起來,會紅遍全世界。
呂燕覺得他在安慰自己," 紅遍全世界 " 真是天方夜譚。
2000 年春節後的一天,她給李東田打去電話:" 在這裏發展前途太渺茫,我要回老家江西了。"
李東田一再挽留她留在北京,不久後,呂燕的好運來了。
在北京的新僑飯店,幾位法國模特公司的經紀人一眼看中人群中的呂燕,讓她把褲子拎起來,想看看她的腿,邀請呂燕到法國做模特。
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呂燕,從不喜歡煽情。
成爲名人後,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總會被問道當年被邀請到法國時,内心是否有過猶豫或意外。
呂燕脫口而出:
" 不會啊,我就等這一天了!"
真實,坦率。
呂燕從礦區到縣城,再到九江市,一個個蓋戳。
辦好護照後,在回北京的卧鋪火車上,呂燕激動地一晚上沒睡着, 沒一會兒就拿出護照翻着看看。
說走就走,呂燕帶上在公司抽獎抽到的摩托羅拉手機,飛去了巴黎。
從未出過國的她,對完全陌生的環境沒有擔心與害怕:
" 我有什麽好怕的,騙财騙色在我身上也行不通。"
03 呂燕的超模時代
在法國,呂燕蝸居在一間僅有 8 平米的屋子裏,因爲沒錢,一個月吃了一百多個雞蛋。
她不懂英文,拿着一本英語基礎書自學,兜裏裝着快譯通與地圖,帆布包裏塞着高跟鞋,到處去面試模特 ……
" 可能兩個星期面試 100 個,你一個都沒面上,對自信心打擊很大的。不光你一個模特,全世界最 top 的模特都在那兒。你覺得你不錯,比你不錯的人多了。"
那時的呂燕,是無畏的,因爲什麽都沒擁有,也不害怕所謂的失去。
隻是在無人問津的深夜,她會感到孤獨。剛到巴黎那段時間,呂燕英文很差,身邊也沒個朋友,她就給李東田打長途電話。
跨國長途電話費,貴得可怕,聽到李東田的聲音,呂燕瞬間哭了。
聊了一會兒,李東田說:" 妹算了吧,國際長途很貴的,沒啥事就挂了吧。"
呂燕說:" 别挂,沒關系,我太久沒說話了。"
那通電話,差不多用了她一個月的生活費。
法國電視台每周末,都會放中國電影,呂燕很開心,終于能看懂了。張藝謀執導的《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挂》…… 對當時的她而言,那是在異國的一種撫慰。
呂燕很努力,她用點滴時間苦學英語和法語,幾個月後,已經可以基本的日常溝通。
獨自在巴黎打拼的日子,她從不放過任何機會,不停地到各大秀場露臉。
有次冬天零下十幾度的天氣,冷到刺骨,模特們都不願穿着超薄的夏天紗裙走台步。
呂燕舉手:" 我可以!"
她忍着極寒的天氣,大步走在 T 台上,盡顯風采。
呂燕早年在巴黎走秀片段
呂燕肯吃苦的特質,打動了巴黎很多模特經紀人與攝影師,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工作機會。
這都是她一點一點争取來的。
很快,呂燕被世界著名時尚雜志《VOGUE》注意到,她登上雜志,一時間風頭無兩。
呂燕上《VOGUE》時尚雜志
屬于呂燕的時代,正在到來。
她先後簽約巴黎、米蘭、東京等多家國際模特經紀公司,各大國際品牌找她走秀,前途一片大好。
同年,呂燕代表中國參加世界超級模特大賽,獲得亞軍。
在此之前,中國模特在世界超模大賽,拿到過最好的名次是第四名。
呂燕打破亞洲長期審美的單一性,她說:
" 在西方,我特點突出、具有競争力,但國内大衆花了很長時間才接受這張臉。在他們眼中,我眼睛太小,嘴太大,實在是醜了。"
她憑借着一腔孤勇,成爲中國第一個 " 超級模特 "。
2009 年,28 歲的呂燕與張藝謀、劉曉慶、鞏俐等人一起,獲得 " 新中國 60 年 · 十大時尚人物 " 稱号,還拍了幾部電影。
那是千禧年後不久,導演約翰 · 卡蘭在北京,路過王府井大街,看見呂燕那張 " 雀斑百合花 " 的照片,便跟制片人說,一定要找到這個中國女孩,讓她拍我的電影《面紗》。
當時呂燕在巴黎做時裝周,她從未拍過電影,也沒經過導演面試,就飛去紐約,拍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與夏雨搭檔,在其中飾演中國姑娘宛西。
電影《面紗》呂燕 劇照
随後幾年,呂燕又作爲配角,相繼與劉烨、井柏然、陳沖搭檔,出演了電影《全城熱戀》《愛出色》等。
她沒有演戲的天賦,且爲了那幾秒鍾的鏡頭,要等很久,等着化妝、等着布景布光、等男女主角、等導演做決定 ……
幾部戲下來,呂燕覺得拍電影完全不是自己擅長的領域,幾乎都是等待中度過。
呂燕的性格,從無糾結、擰巴諸如此類的内耗字眼。
她覺得拍電影不适合自己,那就果決離開,繼續專一做模特,在不同國家與城市周轉,一連走了多場大秀,成爲國際時尚寵兒。
後來,人們探讨究竟是 " 李東田成就了呂燕,還是呂燕成就了李東田 "。
互相成就,他們是彼此的貴人。
李東田與呂燕
04 愛情的主動者
在法國,呂燕還遇到了愛情。
2010 年,在一次晚會上,很多到場的人都主動跟呂燕寒暄,她卻注意到一個法國男人弗雷德,便主動上前要聯系方式。
誰知這位男士隻給了她一個郵箱,後來呂燕得知對方是一位法國貴族,出身名門望族,堪稱高富帥,從事金融顧問,平日裏不喜與人打交道。
呂燕主動追求半年後,弗雷德主動給她打去電話:" 你要和我一起去旅行嗎?"
這次旅行結束,兩人在一起,很快結婚。
他欣賞她的自信明媚,她欣賞他的儒雅智慧。
呂燕與愛人
2012 年,呂燕生下混血兒子。
她經常在社交平台曬自己與丈夫、兒子出行的照片,畫面溫馨。
呂燕與丈夫、兒子
不過,呂燕沒有在家相夫教子,而是繼續自己的模特事業。
她成爲了 " 空中超人 ",從巴黎到米蘭,再轉戰到紐約,在各大國際秀場,大步流星地走 T 台,不斷刷新着中國模特在國際時尚圈的地位。
當然沒有人誰是真正的 " 空中飛人 ",都需要落地。
呂燕開始有意減少工作,置身市井之中。
她在上海租住的老洋房陪伴家人,抽時間與愛人一起旅行。
呂燕與丈夫、兒子
她會在家中組織朋友聚會,爲大家做上一頓豐盛美食,享受生活。
呂燕在家中招待朋友們
冬天周末,她喜歡泡上茶坐在陽台,曬太陽,下午爲家人烤面包。
呂燕,從未忘記自己來時的路。
她是從偏僻山村走出來的小鎮姑娘,成名有能力後,她低調做公益。
多年來,呂燕到偏遠大山深處資助孩子讀書,爲教育匮乏地區的孩子,提供一點力量。
她喜歡溫暖,也成爲溫暖本身。
05 掌控者,不再被選擇
" 做模特很沒安全感,随時都可以被取代。"
模特在舞台上無比自信,唯我獨尊,但走下舞台,呂燕坦言自己毫無安全感,每天都是被選擇。
2010 年,呂燕想做一個屬于自己的服裝品牌。
提出這一想法後,她身邊的家人、朋友全部不支持。模特出身,任何事情都是别人幫忙打理,怎麽可能做得了品牌。
" 呂燕你瘋了吧!做一個品牌是特别累的,服裝又是那麽瑣碎,你還是不要做了!"
不知爲何,呂燕總覺得自己能行,就去做了。
接觸過很多國際設計師,看過很多當代藝術品,潛移默化,這些東西變爲呂燕自己的東西。這麽多年做模特所累積的資源與經驗,讓她開始了創業之路。
呂燕成爲服裝設計師後,也羨慕過科班出身的設計師,他們浪漫、理論知識充足、侃侃而談,會因爲一部電影,一本書就會産生靈感。
而她沒有這種特質,她做服裝,是将生活的很多個點連成線,慢慢積累。
呂燕從不避諱自己沒有文化,農村出身,很少給自己加太多溢美之詞,但她從未看輕自己,大膽跨界,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麽。
呂燕在工作室
做服裝很辛苦,競争力極強,牽扯的閉環也相當多,她親自找設計師、供應鏈、對接面料、開店 ……
最初,呂燕什麽都不會,她一點點學習,克服各種困難,終于成立了自己的團隊,得到認可。
一切都是從頭開始,就像當年她獨自來到巴黎做模特那般。
她的抗壓能力,極強。
工作室最開始頻頻碰壁,産業鏈總出問題,呂燕親自上陣,從面料到成衣,她都親力親爲,從不端架子,力求做到最好。
呂燕在秀場
呂燕,坦言做品牌服裝不是爲了賺錢。
當初有很多人找到呂燕邀請她做真人秀,很容易,也能賺到很多錢。
但是她全部拒絕,因爲沒有成就感。
呂燕不是拒絕名利,隻是不想讓名利損耗自己的熱情。
2013 年,她決定回上海,轉行成爲服裝設計師,創立了自己的個人品牌,設計感十足,很有質感,頗受好評。
這些年,舒淇、孫俪、馬伊琍都是她品牌衣服的受衆,在各大影視劇女主的身上,總會看見呂燕的服裝品牌。
她的品牌店至今仍是十幾家店,很多人找到呂燕想投資讓她開到兩百多家,她通通拒絕。
她隻想做小而美的品牌,擁有自己的一部分客群足矣。
呂燕與馬伊琍
有時她急了,就說:" 我不缺錢。"
呂燕滿足感達到頂峰,這與做模特、拍電影完全不同,不再是被選擇,她成爲最大的掌控者。
此呂燕幾乎每年都舉行個人品牌時裝秀,驚豔衆人,陳沖、關之琳、章子怡、孫俪、宋佳 …… 是呂燕品牌秀的常客。
上圖爲呂燕與章子怡
下圖爲呂燕與關之琳
昔日的模特呂燕,蛻變爲主理人呂燕。
她匆忙的身影穿梭在時裝秀後台,是秀場的核心與主導者,讓大家感到安心。
那是一個忘我的狀态。
呂燕在秀場
一場秀前後準備将近半年,最終十五分鍾就結束了,但美好的記憶自此留住。
大秀結束後,呂燕望着自己一手操辦的秀場,如釋重負:
" 活着,不就是爲了追求美好的東西嗎?最美的東西就是記憶啊。"
她毫無察覺,原來自己已經走了那麽遠的路。
從江西鄉下女孩到北京模特,從巴黎的國際超模到服裝品牌設計師、主理人,呂燕野心十足,她毫不遮掩自己對權利的渴望。
她覺得自己像個戰士,越打越有勁。
在人生很多重要的抉擇時刻,她總挂在嘴邊三個字 " 試一試 ",總向前看,從不回頭看。正是這義無反顧的勇氣,讓呂燕一步步成爲今日的她。
那是很多人所缺失的莽勁兒,與運氣無關。
呂燕與丈夫、兒子
06 拒絕煽情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呂燕有意無意背負了關于美與文化的意識形态,還有一定程度上大衆觀念的變遷。
她将自己成爲國際超模,輕描淡寫地歸結于運氣。
去年冬天,呂燕因和兒子的一張合照醜上熱搜,再次被公衆攻擊長相,她回怼:" 這年頭就是愛誰誰!"
當公衆還在讨論呂燕是醜還是美時,她早已脫離大衆評價體系。一切都像在看戲,而看戲人不過是戲中人。
真誠,自洽,接地氣兒,從不擰巴的勁兒,非常打動人。
對于 42 歲的呂燕而言,這些年潮水漲了又退,她早已習慣,站在潮頭時她也毫不避諱自己的淺薄。
有不少人讓呂燕出書,寫寫自己過去多麽辛苦,付出多大的努力才有了今天。
呂燕拒絕了。
她覺得自己的故事過于普通,沒有什麽值得一寫的。那些所謂的痛苦,也是大衆想象出來的,她坦言自己過去沒有那麽苦。
呂燕,是個拒絕煽情的人。
好的故事,總是被一次又一次拎出來,被加以苦難的成分,她擅長剔除這些标簽。
" 在鄉下時,沒有自來水,沒有沖水馬桶,記憶裏夏天的廁所很臭,在到巴黎後有自來水,有暖氣,雖然房間才 11 平米,但在這裏我會覺得每天都是希望。"
距離呂燕第一次去巴黎過去 23 年了。
如今不惑之年的她,依然是那個瘋狂的中國女孩,還多了幾分輕描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