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停播、複播。
《異人之下》絕對算是部命運多舛的劇集。
對此我并不意外。畢竟,這種 " 都市異能 " 題材的劇集,本來就不好過審。
一開始看到它空降播出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
《一人之下》竟然被改編成劇了?
第二反應是:
這麽大的 IP,竟然播得這麽突然?
老實說,真人漫改,不好拍,也容易出力不讨好。何況是《一人之下》這種粉絲基礎極強的所謂 " 國漫天花闆 "。
這部劇第一次播出的時候,我第一時間就去 " 審判 " 了,四集看完,觀感還行,有亮點有槽點,不算特别驚喜,但也說不上有多失望。
正準備繼續觀察,它卻停播了。
等到複播,我再從第五集開始看的時候,就有種且看且珍惜的感覺了,生怕它突然又消失。
心态變了,包容度就變高了,少了作爲原著黨的挑剔心理,我再看《異人之下》的時候,觀感也越來越好了,而且随着劇情的推進,我竟然還有些上頭,覺得它越來越好看了。
這種好看,當然也得益于原作。
米二創作的《一人之下》,又名《異人》,漫畫中的 " 異人 ",指的是能察覺并使用自己體内炁的人。
你可以把炁理解爲一種能量或是武俠小說裏的内功,總之,是蠻東方的一個概念。
當初看《一人之下》,我被吸引到的原因,其實就是兩個字:
好玩。
設定新穎有趣,又有着極強的本土色彩,看的時候,我會覺得它腦洞挺大,天馬行空,但又不失親切感。
比如約束異人的組織 " 哪都通 ",表面上其實是個快遞公司,這種設計,就會形成一種奇妙的反差感。
可以說,混搭,就是《一人之下》的特點。
劇版《異人之下》,拍出了這種混搭的感覺。
真人漫改需要找到一個合适的度,改得太漫畫了,容易顯得浮誇,改得太沒有漫畫感,那就又會丢掉很多原作具有的優點。
《異人之下》的度掌握得還算不錯。
這裏要多提一句,《異人之下》的導演許宏宇,是我非常欣賞的一位年輕導演。
他是剪輯師出身,是陳可辛的禦用剪輯,也給曾國祥剪過《七月與安生》,自己轉行做導演,他的代表作是金城武和周冬雨主演的愛情片《喜歡你》,後來拍劇,他執導過鹿晗和吳磊主演的《穿越火線》。
我欣賞他,是因爲他拍戲,有紮紮實實講好故事的耐心,也會在出其不意間展現出自己的想象力,或許是剪輯出身的原因,他的戲節奏感總是很強,還總是能呈現出一種跳脫不羁的輕盈感。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過于《喜歡你》裏那場金城武和周冬雨河豚中毒的戲,新奇浪漫,有種夢幻感,甚至漫畫感。
到了《穿越火線》,熱血漫的既視感就更強了。
讓他來拍《異人之下》,可以說是再合适不過的選擇。
他年紀不大,拍戲沒有暮氣,知道年輕人喜歡看什麽,也能拍出劇集所需要的漫畫感。
同時,他基本功又足夠紮實,并不是那種有想法卻不能很好實現的年輕導演,讓他來駕馭一個大部頭的故事,他也能夠達到較高的完成度。
劇版《異人之下》給我的觀感是,它并沒有完全還原漫畫原作,但它拍出了原作給我的感覺,熱血群像、插科打诨、宏大世界觀、接地氣的細節,我想看到的,我基本都看到了。
先說故事。
任何劇集,要想真正留住觀衆,最重要的都是故事本身。
《異人之下》雖然在人物上做出了一些取舍,也改變了幾位重要人物的出場時間,但故事主線和核心戲劇沖突,它并沒有胡改亂改,而是非常尊重原作的設定,許宏宇顯然很清楚米二的原作裏真正能打動人的東西是什麽。
是什麽呢?
兩件事兒。
一個是個體成長,一個是熱血群像。
不管是《一人之下》還是《異人之下》,它看上去非常新奇,但骨子裏其實和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一脈相承,核心的戲劇沖突,用的還是那些經典的套路。
或者說,那些真正能讓觀衆感到熱血的橋段,很多時候都并不會太新鮮。
武俠小說裏,主角常會有着顯赫的身份背景,但一開始,卻并不爲人所知,或主動或被動地過着普通人的生活。
扮豬吃虎嘛,要想後面吃虎爽,前面就一定得耐着性子扮豬。
《異人之下》裏的張楚岚就是如此。他是 " 八奇技 " 之一的炁體源流傳人,爺爺是龍浒山天師的弟弟,但是,張楚岚小時候爺爺就去世了,而且爺爺叮囑他,千萬不能輕易展現自己的能力,于是,他就把自己從一個異人僞裝成了普通人。
怎樣打破平靜的生活?
當然是靠奇遇來推進了。
漫畫和劇集的開頭一樣,都是張楚岚爺爺張懷義的屍體突然被盜,哪都通的臨時工馮寶寶出現在張楚岚的生活之中,帶着他走進了異能世界,進一步了解到了自己的身世之謎,從而又引出了馮寶寶的身世之謎,再加上從一開始就埋給觀衆的 " 甲申之亂 " 這個大梗,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會進入故事,産生往下追的興趣。
其實很老套,但非常管用。
爽文誰都愛看,隻要不是特别無腦,用細節把它包裝得足夠有趣,那自然會很受歡迎。
張楚岚個體成長的這條線,不管是在漫畫還是在劇集裏,都是很容易讓人産生代入感的,原因很簡單,張楚岚雖然是異人,但他的性格足夠讨喜,接地氣,不懸浮,他也裝逼,但你不會覺得他是那種隻會闆着臉裝逼的紙片人。
這裏我就要提到選角了。
很多人一看到劇版《異人之下》是彭昱暢來演張楚岚,第一反應就表示拒絕。
原因大概是彭昱暢不夠帥。
我倒覺得這個選角挺出彩的。
如果選用一個顔值太高的演員來演張楚岚,那他和觀衆的距離就被拉遠了,說白了,如果張楚岚讓你第一眼看到就覺得他不是個普通人,你又怎麽能和他迅速建立親切感,從而産生代入感呢?
别說漫畫裏的張楚岚很帥,漫畫男主,有幾個是不帥的呢?
真人漫改,有一個改字,就意味着創作者得在一些事情上做出改變,不管是故事還是選角,用一個顔值更普通一些的演員來演張楚岚,這就是很聰明的選擇。
何況,彭昱暢雖然不算很帥,但也絕對不醜,許宏宇肯定看過《風犬少年的天空》,之前在《一點就到家》中也和彭昱暢有過合作,知道彭昱暢身上是有漫畫感的。
有漫畫感,比長得帥要重要得多。
主角選好了,配角更得出彩。
這就是我說的 " 熱血群像 "。
《一人之下》好看就好看在,在主角之外,有種一群有血有肉的配角,而且其中大多數都是年輕人,這種年輕人熱血群像給觀衆帶來的沖擊力,還蠻強的。
《異人之下》第二次播出後,我迅速入戲并且有些上頭,原因很簡單,劇情發展到了重要的大情節——異人演武大會。
這也是武俠小說裏常用的手段,通過一場武林大會,帶出新人物,強化老人物,用比武展現角色技能和性格,用大會背後的各派勢力角逐,帶出一些塵封往事,揭開重要人物的身世之謎。
區别是,金庸小說裏的各種少林寺大會,往往都是故事進行到後半段時的大高潮,除了張無忌的光明頂之戰,基本上武林一開大會,小說就到尾聲了。
《異人之下》把演武大會放得如此靠前,倒很符合當下劇集受衆的習慣,劇情太溫吞,高潮來得太慢,很多人心态浮躁,就會棄劇,把大情節放在前面,就能迅速吸粉,留住觀衆,讓觀衆有耐心往下看。
演武大會的好看之處在于,一衆配角,也各有各的特點。張楚岚和馮寶寶之外,風莎燕和賈正亮這對 cp 也相當有趣,王也和諸葛青的對決也非常有熱血感,風星潼和王并的那場對決,更是帶出了風家和王家的恩怨,讓人非常想看後續發展。
全性衆人在新更新的幾集裏有了更多戲份,我還挺期待看到對 " 四張狂 " 的更豐富呈現,任何一個故事,如果能把反派也刻畫得不那麽臉譜化,讓他們雖然可恨但卻迷人,都是加分點。
可以說,《異人之下》真正變得有意思了起來,就是從演武大會正式開始的,當我們發現王也、諸葛青、張靈玉、風家姐弟等角色都變得像是我們身邊的朋友,而張楚岚和馮寶寶也變得越來越親切的時候,就很難不繼續追下去了。
不管是漫畫還是劇集,什麽熱血啊新穎啊趣味啊搞笑啊,都隻是附加值,陪伴這個屬性,才是最重要的。
角色立住了,有人味兒了,觀衆才會覺得這部劇不隻是消磨了我們的時間,而是完成了某種陪伴。
關于群像,又得說到選角。
飾演馮寶寶的王影璐最近出鏡率蠻高的,《我經過風暴》和《最後的真相》她都有出演,而且角色相似度極高,客觀地講,她演技不算很高,較爲稚嫩,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演馮寶寶這樣的角色,也的确不好處理,放得太空,像機器人,演得太靈動,又不符合人設,對她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好在,她顔值過硬,長相也有辨識度,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演技的缺憾。
侯明昊飾演的王也倒是一大驚喜,顔值夠高,表演也算自然,裝逼不令人讨厭,就值得稱贊。
老戲骨們的出現也值得一提,尤其是飾演老天師的王學圻,亦莊亦諧,把老天師性格中可愛的一面演得惟妙惟肖,當他那張臉做出搞怪的表情時,這部劇的混搭感就變得更強了。
總之,還是那句話,且看且珍惜。
這不是一部無可挑剔的劇集,如果你對 " 中二感 " 本就比較排斥,也多半會接受無能,但假如你喜歡這個風格,它能給到你足夠的滿足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