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杜濤 進入 2023 年第三季度,地方财政收支壓力雖略有緩解但仍然存在,部分承債壓力較高的地區開始摸索進一步緩解之道。
一位中部财政人員告訴記者,最近其所在的地方政府爲了完成年度預算,采取了盤活資産和資源的方法,比如處置一批存量資産,同時還在謀劃出售一部分非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權。
盡管存量資産不如土地資産便于出手,但也是目前緩解财政壓力的普遍方式之一;另一條措施是尋求上級政府的幫助,一位地方财政人士表示 " 三保 " 是一條底線,除非 " 三保 " 出現問題,不然很難向上級部門尋求救助。
由更高層面推動的化債路徑也在逐漸打開。
更多地方被納入了建制縣市隐性債務化解試點,這是一個自 2019 年開始推動的化債試點計劃。四年間在試點地區和債務置換規模方面逐漸擴容,2019 年僅有 6 個地區納入試點,今年數百個縣納入了隐性債務化解試點,納入隐性債務化解試點的地區可以發行特殊再融資專項債,預計今年額度達到萬億元;此外,還有數個債務壓力更顯著的地區,等待有針對性的化債方案落地。
8 月 29 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分組審議國務院關于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報告在下半年工作重點時提及要 " 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并嚴格落實‘省負總責,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各負其責’的要求,中央财政積極支持地方做好隐性債務風險化解工作,督促地方統籌各類資金、資産、資源和各類支持性政策措施,緊盯市縣加大工作力度,妥善化解存量隐性債務,優化期限結構、降低利息負擔,逐步緩釋債務風險。加強跨部門聯合監管,始終保持高壓态勢,強化定期監審評估,堅決查處新增隐性債務行爲。"
此外,該報告還強調要 " 加強跨部門聯合監管,始終保持高壓态勢,強化定期監審評估,堅決查處新增隐性債務行爲,終身問責、倒查責任,防止一邊化債一邊新增。穩步推進地方政府債務合并監管,推動建立統一的長效監管制度框架。"
在緩解壓力外,一些地區也開始摸索适應緊平衡狀态的路徑。部分财政人士認爲這種狀态将會是一種常态,需要調整思路,盡快适應。
一位北方某地級市的财政負責人認爲,年年困難年年過,當前财政收入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未來要适應财政收入低速增長的現實。他總結出了緊平衡狀态下,财政維持的一些基本方式," 首先,管住領導的支出意願;第二,上行下效,領導理解了當前的财政狀況,其他部門也會控制支出;第三,就是在存量上做支出結構調整。"
緩解方式
上述北方某市财政部門負責人正在想辦法緩解壓力,因爲其所在地區經濟活躍度比較高,因此工具也更加豐富。按照該負責人介紹,首先是要看稅務部門的征管是否到位;其次需要系統性地審視支出結構,對某些閑置的、支出标準高的項目進行壓減," 比如一些專項資金,可能用中央資金就足夠了,地方配套的資金就可以節省下來 "。
在開源節流外,一些政府也開始向上級部門尋求幫助的可能,但從具體案例來看,這條路要求更爲嚴格。
上述中部财政人士表示,除非 " 三保 " 出現問題,不然很難去尋求救援,但如果 " 三保 " 出了問題,就離财政重整不遠了,因爲當前 " 三保 " 政策,縣區是主體責任,市裏是幫扶責任,省裏是兜底責任。
上述北部财政部門負責人則觀察到," 三保 " 中的 " 保工資 " 已經有些松動,一些地區開始清理編外人員,更重要的是提高體制内的效率和活力。" 但是這個太難了,因爲體制内隻有‘進口’,沒有‘出口’。"
一位南方某開發區的财政負責人認爲當下找上級救助的可能性不大。第一,上級财政本身就緊張;第二,省财政不會直接給錢,除了專項債和中央預算資金。" 我們的辦法是用項目去争取資金,向一個項目對應的所有對口部門去申請資金,包括中央預算内投資、專項債、對口廳局委辦和部委專項資金。"
化債路徑
2023 年 6 月 26 日,國務院發布《關于 2022 年中央決算的報告》,強調要 " 堅決遏制隐性債務增量,督促地方落實主體責任,統籌各類化債資源,增強市縣償債能力,逐步化解隐性債務存量 "。
7 月 24 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提出,要 " 有效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 "。
8 月 29 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分組審議國務院關于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報告在提及下半年工作重點時提及要 " 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
收支壓力外,存量債務也是地方财政面臨的壓力之一。一些地方開始想辦法利用好高層釋放的化債信号和化債政策,比如已經連續多年試點建制縣隐性債務化解。
2019 年監管部門選取遼甯、貴州、内蒙古、湖南、甘肅、雲南六個省(區),采取競争性立項的方式選擇部分具備化債條件的縣市開展試點,入選試點的地區可以發行一定額度的特殊再融資專項債。此後三年時間中,在試點範圍和債券額度上逐漸擴圍提升。
經濟觀察報獲悉,2023 年建制縣隐性債務化解試點進行了較大範圍的擴圍,數百地區納入試點,債券發行額度達到萬億級别。
某位地方财政人員告訴記者," 此次建制縣市隐性債務化解試點,對于地方财政來說主要是償還利息,置換部分高息債務。對當前的存量債務結構沒有影響,對緩解當前的财政狀況有一定的益處。"
适應緊平衡
在接受采訪的幾位地方财政人士看來,2023 年的緊平衡既是預料之中,又在預料之外。預料之中是因爲經濟面臨較大壓力,稅收又是經濟的晴雨表,最終會表現在财政收支方面;預料之外是高估了疫情後的複蘇程度。
财政部數據顯示:1-7 月,國内增值稅 43578 億元,同比增長 84.2%,主要是去年同期留抵退稅較多,基數較低;國内消費稅 9480 億元,同比下降 10.6%;企業所得稅 32453 億元,同比下降 7.4%;個人所得稅 9027 億元,同比下降 0.6%。 此外,1-7 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 22875 億元,同比下降 19.1%。
9 月份,财政部部長劉昆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中也提到:" 财政收入增幅較高,除經濟恢複性增長帶動外,主要是去年 4 月份開始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集中退稅較多,拉低基數,今年相關退稅恢複常态,1 — 7 月同比少退 16563 億元。受此影響,稅收收入特别是國内增值稅大幅增長,相應拉高财政收入增幅。"
上述中部某市地方财政局的負責人進行了收支差額測算,若是按照原來預算執行,缺口很大,下半年會進行預算調整。對于目前财政收入情況,該負責人進行了謹慎地評估,除了房地産行業目前剛剛出現複蘇和文娛産業比較持續的複蘇外,整體産業恢複情況依然有所波動。
在上述北方某地級市的财政負責人看來,鑒于其所在地區即将進入環保季,在産業端可能會面臨更多壓力。
上述中部地級市的财政人員表示:" 我們應該适應長期财政低速增長、緊平衡的狀态,以及它帶來的各種變化,畢竟這種緊平衡的财政狀況會持續下去。"
" 目前從财政角度來講,無非就是開源節流,更主要的還是地方政府、地方黨委政府别折騰,别盲目地上一些高大上但沒收益的項目,不要盲目地搞那麽多平台,此外考核機制也要做出改變。" 上述北方某市财政部門負責人稱,現在應該給經濟固本培元,而不是打抗生素針,強刺激。
一位财政困難縣區的财政人士發現,現在财政壓力較小的有兩類地區:" 一類是省直管縣;還有一類是過去十年不折騰,沒有大拆大建的地區。" 省直管縣可以依靠省裏給庫款,不折騰的地區則沒有那麽大的債務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