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最頭疼的莫過于兩件事,一是車造多了,沒人買,二是車賣多了,造不出來。
恰好,問界 M7 都遇到了。
因爲這是它最近一年的銷量。。。就,挺令人崩潰的。
原本月銷都跌至三位數了,結果誰能想到,新車一上市,說賣爆就賣爆。
短短 50 天,新款 M7 大定累計超過 8 萬輛,簡直是冰火兩重天。要知道這可是大定,理論上講是不退定金的,這些用戶基本上也就是等着交車了。
但有一件事能讓他們反悔,那就是等太久了。所以,問界這邊産能是否跟得上,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據說在 M7 上市之初,問界内部給的排産預期僅爲月均 8000 台左右。鑒于之前的銷量,似乎已經定的比較激進了,可是現在的訂單量顯然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這就要考驗問界的應變能力了。
但,塞力斯可不是一般的新勢力,背後還有華爲和東風兩位大佬,屬于是既有手法,又有強度的那種。
爲了穩住用戶軍心,問界先打了包票,給定最晚交付時間,承諾逾期一天倒賠 200 塊,一個月也就是 6K !那脖子哥還巴不得多等幾個月呢。
當然滿足交付不能靠說的好聽,還得看實打實的産能。
目前塞力斯一共有 4 個工廠,包括 3 個整車工廠和 1 個三電工廠,原本一廠生産 M5 ,二廠生産 M7 ,三廠生産 M9 ,據說現在都會向 M7 傾斜資源,生産制度也從原來的一班制改爲 " 2.5 班倒 " ,産能直接提升一倍。
但這還不夠,問界幹脆又投了 10 個億調整供應鏈。兄弟, 10 個億!這是有多大的決心,研發新款 M7 也才花了一半。。。
而爲了搭配新的産線,工廠也立刻新招了 2 萬多工人,每天 22 小時的奪命流水線,員工那是手都幹冒煙了,甚至當地政府還緊急調來了 100 餘套人才公寓,解決員工住宿問題。
不過這工作強度,不少工人沒幹幾天就跑路了,有内部員工說,在問界工廠 " 忙一天下來,吃飯手都抖 " 。以至于,在重慶到處都是塞力斯的招工廣告。
而問界之所以要砸這麽多資源去搞産能,還是因爲時代變了。
以前新車上市之後,産能并不會立馬跟上,而是經曆一段艱難的爬坡期,新車訂不到或者等幾個月都是很正常的。
但自從特斯拉玩起了 " 盲定 " 開始,汽車行業就出現了 " 打新 " 這個事兒。
比如 Cybertruck 的盲定訂單就超過 100 萬輛,車企們發現一些用戶即使不知道配置參數,僅靠着對品牌的信任就能快速下定,那這時候也就管不了其他,拼産能就完了。
所以現在,不管新勢力還是傳統企業,都在趕 " 上市即交付 " ,這邊用戶剛盲定完,另一邊就直接提車回家。
按道理,以往一款車型從研發設計到最終量産至少得要一年以上,但爲了提早在市場裏站住腳跟,現在的車企就必須趕着交付,盡量壓縮生産和研發過程。
要是問界 M7 再多等一個月上市,估計就要和另一個有競争力的車型智己 RS6 撞上,銷量必定會被分流。但如果交付不上,那麽不僅口碑直線下滑,而且訂單也都跑了,畢竟友商們是真的有現車,銷售說話也好聽。
像是之前小鵬 G6 的預售訂單已經超過 3 萬,就因爲交付問題,最終轉化率隻有 6 成左右。所以,對于剛起死回生的問界來說,想要保住市場和口碑,就得及時擴張産能。
但咱可别以爲擴張産能隻是招募工人、引進設備、擴建産線這麽簡單,實際上,産能是讓所有車企都頭疼的事。
對于那些靠代工生産的新勢力來說,風險本來就不小。
一旦選擇代工,就意味着産量得和代工車廠協調着來,車沒賣出去,自己賺不到錢不說,還要賠償代工車廠的損失。原本車企内部産銷研之間的 Battle 就成了不同企業之間的論戰,搞不好生産節奏就會大亂。
但像問界這樣,有了自己工廠的車企,同樣也是問題纏身。
最好的例子就是特斯拉,在 2018 年 model 3 上市時,特斯拉唯一的總裝工廠位于加州弗裏蒙特( 此時還沒有上海工廠 ),雖然自動化程度很高,但機器經常發生故障。
爲此,馬斯克幹脆住進了工廠,甚至在廠外還新開了一個帳篷生産線,把坐辦公室的員工全都趕去打螺絲。由于沒有新的開工許可證,特斯拉其實是在法律邊緣遊走,但好在交付及時,資金鏈保住了,最後補交罰款才勉強過關。
馬斯克把這段最艱難的時期稱爲 " 産能地獄 " ,而現在又要輪到問界 M7 了。
至少從目前來看,問界的努力還是效果顯著的。M7 光在 9 月份就交付了 5 千台, 10 月份更是突破了 1 萬,基本上問界是說到做到了。
然而要達到年底交付 7w 的目标,這還遠遠不夠,按照計劃 11 月必須要交付 2 萬台, 12 月得交付 4 萬台,幾乎每個月産量都要翻倍,這就得看問界接下來怎麽操作了。
但怕就怕一頓操作之後,産量幹起來了,銷量卻下來了。。。誰讓産量總是要比銷量慢一步呢。
既然沒有人能準确預知未來,那就隻有想辦法去适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