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顧 韓
編輯 | 李春晖
" 由于太過成熟,加上制作環節的含糊求穩,如今古裝劇的人設、故事、造型、配音處處雷同,套路多到兩倍速都嫌慢的程度。最忠實的古裝觀衆也很難沒有怨言,唯有主演粉絲硬着頭皮買單。"
這不是對 2024" 古偶災年 " 的最新讨論,而是來自硬糖君 2022 年初的一篇舊文。
2020-2021 年,現實題材與主旋律爆款頻出,古偶則嚴重貶值。當時,年紀與顔值正适配古偶的流量生花紛紛逃往其他賽道,留給古偶的隻有頭部大劇裏的大齡老幫菜與腰尾部劇裏的不知名醜男,刺激出許多悲觀論調。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不過,兩相比較又會發現,那時的許多問題在新一茬古偶中其實得到了解決——年輕人與新面孔進來了,演員原聲率提高了,視覺呈現也經曆了一輪内卷升級、下限明顯擡升。
可爲什麽不出三年,古偶又讓人不滿了?
硬糖君以爲,一來,單是内容層面的調整已經救不了古偶。真正的問題在于它的流水線式生産與造星工具的定位,一日不改,它就一日是吞噬創意與靈氣的黑洞。隻能在一次次偶有起色之後,又跌回鄙視鏈的底層。
二來,近兩年出現了一些新變量。除了短劇的崛起、類型劇的親民化(比如兄弟情提供類耽改體驗)對古偶形成強勢競争,還有待爆造星模式的反噬。
今年之前,古偶 101 與待爆 101 相互造勢、互爲因果。如今看來,二者同時也在加速彼此的坍塌。
待爆 " 奶死 " 古偶
古裝劇曆史悠久、底盤穩固,古偶在此基礎上與年輕觀衆更親近,能夠以唯美的古風造型與極緻的劇情人設給演員賦魅,是久經驗證的造星利器。選秀與耽改雙雙叫停之後,古偶的造星價值更受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 " 工具化 " 程度。
從前的古偶生産,熱錢湧動、權力分散,有自信的制作公司大可自行組局。資源咖現象當然也存在,但在這樣的高産與分散生産下會得到稀釋。
而如今,幾大視頻平台主導古偶生産,并以降本增效爲共識。好處是産量得到控制、避免了過去那種資源浪費;壞處就是僧多粥少,一部劇裏除了被平台認可爲扛劇的老幾位,還要塞進各種人想捧的各種人——也就是所謂的 " 待爆咖 "。
這樣的古偶過分擁擠也過分負累,直接摧毀了創作的純粹。一方面,重點角色的選角範圍越來越窄,角色契合度很少是第一考量。
今年的古偶已經出現了許多極端情況:更大範圍的換乘戀愛;主演别說不貼角色,連演古偶的顔值标準都達不到;更有甚者,作爲偶像劇連 CP 感都舍棄了,男女主站一起像姐弟甚至像姐妹,總之不像設定裏該有的樣子。
另一方面,敲定人選、番位與捧人的輕重緩急之後,劇本往往也要爲此服務。人物個性可能會被削弱,劇情重點也會在博弈中偏移,最終 IP 面目全非,項目變得擰巴。
最常見的情況是削弱女主,畢竟古偶捧人的重點是 " 待爆生 "。女性意識尚未覺醒的時候,将男女雙強改爲大男主的《天盛長歌》還能靠 " 細糠 " 唬住一些人。但放到這兩年,女頻古偶保不住女主的主體性,就會成爲關鍵争議。
不僅如此,這些深度參與 " 待爆 " 體系的古偶,面對的消費方式也與以往不同。
首先就是過度的前置營銷。待爆玩法之所以能夠建立,就是因爲路透猖獗。一部劇還在拍攝,已經不斷有圖頻将服化造型、演員狀态速遞給網友。對于古偶來說,這些已經足以構成判斷依據。
起初,路透更多用于演員粉 " 雲監工 "。但如今這類前置營銷已經常态化,多數古偶演員的粉圈都不再抵制路透,還會對路透進行精修甚至二創,在多平台分發造勢。有些劇集在常規物料之外還會邀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容易令觀衆混淆正片的質感寫真。
這确實是一種有效的安利手段,但也容易形成 " 路透詐騙 ",将期待值挑到正片根本達不到的程度。不久前的《七夜雪》路透、寫真雙管齊下吹實景,結果前幾集磨皮摳圖一個不落,首播觀衆大感無趣。
其後果就是更加激烈的播後審判。
這些待爆古偶不僅是換乘戀愛,還是一群明牌資源咖的換乘戀愛,對于一部分厭惡内娛潛規則的網友來說,就不免會以更嚴苛的眼光看待。
此外,對于 95 生、花的待爆江湖,黑暗森林的意味也更濃一些——畢竟," 已爆 " 防也沒有用,而 " 待爆 " 聽上去就還有那麽點操作空間。
待爆藝人播一部劇,劇外有明裏暗裏四面八方的對家,劇内要和異性主演撕番位、争扛劇,與同性配角還要展開掀桌攻防戰。
這些紛争不見得都能走到大衆層面、影響追劇氛圍。但亂打一氣,絕對助推了許多槽點的發掘,有醜圖保準能第一時間出圈。有些劇未必真那麽不堪,隻是勸退的理由給得太多太及時。
古偶 " 速廢 " 待爆
古偶的流水線生産并非内娛首創,更不是這一天兩天的事。作爲一個走過了幾十年的老類型,它有些周期起伏、創新乏力也實屬正常。
而獨獨在 2024 年,古偶遭遇了底盤危機,這隻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待爆玩法比想象中要毒得多,它令内容創作爲更多因素讓位,也讓觀衆感受到更多上遊的輕慢。
這份毒性是多方面的,不僅毒倒了古偶,身處其中的待爆們也不能免于侵蝕。
今年備受批評的待爆小生中,既有豔壓過古裝醜男的遺珠美男,也有曾經用以拉踩流量明星的正劇良币。但這些都不重要了,被古偶流水線吞吐一番後,他們都變成了新的劣币與 " 性縮力 " 代表。
我們曾說龔俊那一代流量屬于速成與速抛,而這兩年的待爆們幾乎是 " 速廢 " 了——短短幾年便信譽透支、口碑報廢。這顯然不是一種健康的情況。
究其原因,首先,古偶助力演員吸粉可以借助人設、造型甚至配音,對演員的要求不會像正劇、懸疑劇那麽高,對導演的要求也是求穩多過求變。年輕演員在其中成長有限,反而容易收獲一堆無效低分劇,外加一堆磨皮醜圖與抽象運鏡永流傳。
今年播出的新一茬古偶,基本都是 2022 年之後開起來的。當時《夢華錄》《蒼蘭訣》《星漢燦爛》《卿卿日常》等連爆,所有人都感覺古偶又行了。但如今看來,這些爆款留下的并非對創新與匠心的激勵,而是新的抄作業對象。
從業者依然在片面地學習爆款、跟風熱點:複制粘貼的易小雅與 " 寶寶仙俠 ",紮堆的捅刀、紮堆的經商、紮堆的女将軍、紮堆的重生複仇嫡嫡道道。還有輕喜劇風格莫名其妙感染一大片,令年輕生花的演技短闆藏無可藏、提早暴露。
其次,在待爆玩法的支配下,很多新劇的選角思路堪稱荒唐。看平台認可度、看刻闆的數據表現、看存貨資源——因爲出演了某大 IP 所以未來 " 必爆 "。而不是看這個人的實際表現、看他的能力是否成熟、是否适配角色。
待爆買股模式下,總有人願意跟風下注。許多待爆藝人得到的資源投喂非常快,根本等不到他們被市場驗證。
張淩赫 2021 年因爲出演《天官賜福》一夜之間在粉圈有了姓名,2022 年作爲《蒼蘭訣》男二爲大衆知曉,擔任白鹿二番男主的《甯安如夢》當時已經在拍,之後基本就是一路男主戲。而直到 2023 年 9 月《雲之羽》播出,大家才發現他作爲男主是會趕客的那種。
侯明昊 2023 年通過《護心》再戰古偶賽道,之後無縫進組,陸續拍攝了《少年白馬醉春風》《大夢歸離》《逍遙》與《入青雲》。今年前兩部已播但是未能助其飛升,綜藝《花兒與少年 6》還令他風評大跌,但後兩部一個拍完待播,一個開機在拍,都已無法掉頭。
觀衆覺得待爆們強捧又廢物,主要就是看到他們短短一兩年播了大量的主角戲,但是造型複制粘貼,演技原地踏步——本來就是前後腳拍的嘛!在流水線的古偶體系中,單靠新人自己又能成長到哪裏去。耗光積澱與觀衆好感,熬出班味兒熬垮臉,才是再正常不過的結果。
觀衆總感覺資本很傲慢,這是因爲長劇從拍攝到播出需要小一年的後期與審查。呈現效果就是資源咖撲街不斷資源也不斷,市場的反饋似乎再也影響不到上遊的決策。看了《再見愛人》的朋友都知道,這樣的溝通是非常下頭的,令人最終隻想心累地轉過臉去。
古偶待爆,雙向尋路
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待爆最開始隻是論壇網友對某些藝人的嘲稱。所謂的推選待爆,其實調侃意味更濃。如今它演變成資源咖的代稱,是因爲上遊竟然真的很配合,将古偶的選角與造星搞得越來越沒有懸念。
昔日的頂級流量是 PPT 神獸,幾大平台要砸錢争搶他們的主演劇。如今離流量定位最近的待爆們則是平台的太子太女,星途由平台提攜、最終也要爲平台的大版圖服務。
對比一下三大平台的太子太女們,鵝太子最統一規劃,不管什麽類型走紅、什麽樣貌氣質的新人都要送進古偶。這可能是因爲騰訊視頻項目總量大、偶像劇資源多,而且其他賽道都有更匹配的主創,大家并不需要那麽打通。
反觀優酷,太子們基本是在古偶、漫改這兩種同樣青春化的内容之間循環刷臉,所以不太會給人張晚意那種三部古偶連續轟炸的違和感。
愛奇藝的太子太女看似命好一些,要轉型就有陣容豪華的正劇與諜戰可演:白鹿《北上》、曾舜晞《孤舟》、陳哲遠《暗夜與黎明》。這也是因爲愛奇藝本身電視台氣質就最重,還在逐步加大對這些經典品類的布局,需要流量藝人來彌補正劇的熱度短闆。
同理,看似是很多新老流量的轉型規劃讓懸疑劇也 101 了起來。但也可能是平台先釋出了某些訊号——許凱、王鶴棣、羅雲熙的懸疑新劇都落在今年狠狠發力懸疑、并且将《邊水往事》《雪迷宮》播成了同人女盛宴的優酷。
總之,霍霍完古偶之後,流量與待爆們已出現了向諜戰、懸疑遷移的趨勢。
那古偶怎麽辦?正如開頭所說,從人設叙事畫面審美入手,再說千遍也是治标不治本。
同樣是做古偶,總感覺短劇更加時髦多元,難道是雙方從業者的能力有差嗎?當然不是,甚至也不是因爲尺度有别。而是長劇古偶目前傾向于砍腰部、留頭部。越是頭部的項目,就越要保守着做。而且越是頭部的項目越有明星托底,保守做也沒關系。
短劇則因篇幅短試錯成本低,且大多采用 2C 模式,需要用爆點在信息流中吸引觀衆,再用劇情勾引他們付費。low 歸 low,創作上是不容懈怠的。
相比之下,古偶生産者的日子還是太舒服了,如果将騰訊視頻今年提到過的後驗激勵盡快落實,甚至推出懲罰機制,可能有助于改變現狀。就像群衆總說的,美劇的季播終于學到了,砍劇敢不敢也學一下呢?
再比如,調整古偶的商業模式、項目定位,繼而控制它的體量,讓它不要那麽的高收益高風險,從而減輕對流量主演與熟手港導的依賴。如果是 20 集左右的精品劇或者單元、劇場模式的系列劇,審美新但資曆淺的年輕導演可能更容易上手出成績。
從這個角度講,古偶災年也不完全是壞事。甩掉包袱、破而後立,沒準會迎來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