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筱
編輯|王與桐
36 氪獲悉,藍點觸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點觸控)已完成數千萬元 Pre-A 輪融資,由政府引導基金中關村協同創新基金投資。本輪融資将主要用于新産品研發和進一步提升批量化交付能力。
藍點觸控成立于 2019 年,是一家力傳感器及柔性打磨機器人研發和生産制造商。公司此前曾獲智友金苗基金天使輪投資。
力控是通用型機器人必備傳感器之一,也是工業機器人實現在打磨、裝配等複雜精密場景應用的關鍵。藍點觸控創始人兼 CEO 劉吳月告訴 36 氪:" 目前機器人行業已經普遍解決了機械臂靈活運動的問題,新一代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在于視覺和力覺兩個方面。" 而藍點觸控之所以選定力覺領域,主要是由于團隊的技術背景。
團隊方面,劉吳月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曾任職于航天科技集團,負責多項航天前沿技術開發,具備豐富的航天級力控技術研發和系統級應用經驗;研發總監豐繼民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ICT 領域連續成功創業者,曾任多家創業公司 CTO,擅長複雜通信、實時控制和 AI 算法;董事兼顧問王田苗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導,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
據介紹,從 2020 年獲天使輪融資至今,藍點觸控在産品、技術和市場層面取得了較大進展。
産品層面,藍點觸控原有業務以力傳感器研發、生産爲核心,主要面向機器人廠商提供力傳感器核心零部件産品。目前,公司已經推出三大核心傳感器産品,包括 ST 系列協作機械臂六維力傳感器、EQ 系列工業機械臂六維力傳感、Joint 系列協作機械臂關節力矩傳感器,并搭建了自适應工藝庫。基于此,藍點觸控建立了通用柔性力控機器人平台,可應用于打磨、去毛刺、裝配、醫療、特種作業等跨行業的多個細分場景。
2020 年,公司開始探索第二增長曲線,進入打磨和去毛刺兩個下遊細分應用場景,直接面向醫療器械、衛浴等行業企業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談及業務拓展的原因,劉吳月表示,一方面,第一條業務線已相對成熟;另一方面,核心零部件産品的客單價較低,市場增長存在天花闆。而通過走進下遊應用場景,公司既可以觸達更多的行業和客戶,又可以沉澱産業 know-how,對産品、技術進行叠代優化。
具體而言,針對上述細分場景,藍點觸控經過三年時間的駐廠技術研發和驗證,搭建了百餘項參數的工藝算法模型,并建立了相應的工藝數據庫。基于此,公司推出了工業和醫療航空兩個版本的柔性力控打磨和去毛刺工作站産品。
工業版本适用于強調性價比的大規模工業生産領域,例如衛浴五金、運動器械等各類五金産品的打磨;醫療航空版本則用于要求更高精度和靈敏度場景,包括人工關節等醫療植入物和醫療器械,以及航空發動機葉片等産品的打磨。
技術層面,藍點觸控主要圍繞解耦算法、結構解耦設計、高精度數據采集、多軸同步校準四個方面進行了重點突破。劉吳月表示,解決好上述技術問題,是滿足複雜應用環境對力傳感器和力控系統的高精度、高帶寬和易用性需求的關鍵。據介紹,目前公司産品的動态力控精度可控制在 0.1N(牛頓力),響應速度能達到毫秒水平。
同時,劉吳月告訴 36 氪:" 公司針對打磨場景開發的打磨工藝數據庫和算法具備更高的技術壁壘。整個模型體系和數據庫搭建好後,在後續推廣中,一是可以做到同行業通用,基本框架能自适應解決約 90% 的問題,隻需針對特定企業的品質要求進行工藝優化調整;二是針對新的行業,一般隻需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的工藝調試期。"
市場層面,據介紹,公司關節力矩傳感器的年出貨量達萬套。同時柔性力控打磨工作站已在衛浴、醫療、航空發動機葉片等領域完成批量交付,客戶爲多家上市公司和行業頭部企業,打磨産品量已達百萬級别,累計運行四萬小時。
總的來說,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力傳感器及其下遊細分場景應用市場均有較大增長空間。
政策方面,以《" 十四五 " 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爲例,藍點觸控聚焦的六維力傳感器、關節力矩傳感器是機器人關鍵基礎提升行動中列明的新型傳感器。同時,其關注的打磨領域也是政策支持的特色應用場景。
市場方面,在下遊工業企業數智轉型需求增加,打磨、裝配等細分場景面臨人力短缺問題的情況下,力傳感器和完整機器人解決方案的市場需求或将保持增長。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22 年我國抛光打磨機器人市場規模達 96.1 億元,同比增長 18.7%。藍點觸控認爲,實際上,國内打磨機器人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在考慮設備未來更新換代需求的情況下,潛在市場規模可能會達到千億元級别。
而從供給端來看,海外廠商市場份額占比仍然較高,存在國産替代需求。智研咨詢測算,海外進口抛光打磨機器人産品數量占總裝機量比例約爲 55.9%,但近年來這一比例一直呈下降趨勢。國内廠商一方面憑借價格優勢,另一方面得益于底層的研發創新和産品力的持續提升,已經逐漸獲得市場話語權。
這也意味着,藍點觸控未來面臨的競争也較爲激烈。對此,劉吳月表示,一方面,藍點觸控試圖從技術和産品層面構建差異化和競争優勢;另一方面,目前友商以 ABB、發那科等進口機器人的集成應用商爲主,在行業尚未形成令客戶滿意的批量化解決能力,行業始終處于接單、交付、客訴的循環中。
劉吳月介紹,傳統機器人打磨方案通常依賴于現場調試人員的經驗,人員培養周期較長,所需現場編程時間也較長;而藍點觸控的方案支持可視化零代碼編程,能實現數據實時反饋和生産狀态實時掌控,将經驗自動積累至工藝庫以幫助軟件叠代優化。
另外,由于公司也面向機器人廠商提供力傳感器,因此,爲避免與客戶競争,藍點觸控需要有選擇地拓展下遊細分場景業務。劉吳月告訴 36 氪:" 公司确實會避免在核心客戶已進入的細分領域進行拓展。但由于細分場景以及涉及的行業足夠多,并且市場規模足夠大,滲透率還很低,因此公司可以在兩條業務線之間達成較好的平衡。"
投資人觀點
Pre-A 輪投資方中關村協同創新基金董事總經理王克震表示:" 藍點觸控是國内少數掌握力控傳感器技術及應用的公司之一,同時技術已經在航空等要求極高的領域得到充分驗證。我們投資公司的初衷是藍點觸控掌握的力控傳感器技術屬于平台技術,因此未來在跨應用場景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公司目前已經在衛浴打磨産品領域開始放量,同時在醫療關節領域已經爲客戶做了相當規模的産品打樣并獲得了客戶訂單。基于力控傳感平台技術,我們認爲公司具備快速進入汽車零件打磨、零件裝備、醫療機器人等領域的能力,從而幫助公司短期内實現跨越式的增長,幫助投資人實現收益回報。"
天使輪投資方智友金苗基金管理合夥人王田苗表示:" 我有幸孵化、投資了一家來自航天科技集團的項目——藍點觸控。它的傳感器可以标配到協作機器人、各種交互機械上。它現在有望成爲細分領域的小巨人。如果這個項目滿足于之前的業務結構,即便上市,市值估計也就是四五十億人民币。但它做到最高的技術水平後,又開發設計了與其傳感器結合的專用機器人,專用于抛光打磨的工作站,應用到新能源汽車、衛浴、家具門窗等各種需要打磨的市場,突破了原有的市值天花闆,就有可能突破百億人民币市值的潛力企業。這家公司并沒有止步,又進一步研究了基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示教方法,不但可以遠程叠代加工部件,還可以大幅度地提升了不同工件示教學習的效率,減輕了對技術人員編程工作、示教工作的依賴。基于此,形成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可以通過投放租賃的方式,和中小型企業開展合作。業務結構進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