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發有錯?
早前,未成年的黃多多染發化妝打耳洞,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最後讨論偃旗息鼓,我以爲我們都清楚,染發與否是個人選擇,每個人都有變美的權利。現在發現,我太樂觀了。
黃多多在媽媽孫莉的微博裏,頭發顔色紫了黃,黃了藍。指甲樣式也是各色各樣。八歲就有了自己的口紅,耳洞更是早早就有了。于是小小年紀就愛美的她,在很多人眼裏,變得罪行累累,罄竹難書。
當一個女孩變好變美也成爲一種罪行時,暴力審判席卷而來。面對這種審判,一不小心就墜入深淵是分分鍾的事。
2023 年 1 月 23 日,大年初二。又有一個女孩,僅僅因爲染了粉色的頭發被網暴緻死。
網暴,自殺。這兩個詞彙越來越頻繁搭檔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裏。随之而來的熟視無睹、疲憊厭倦、不耐煩甚至對受害者攻擊越來越明目張膽。
" 早該死了 …… 非要去做這個另類,又沒有對應的抗壓能力 ……"
17 歲的黃多多被網暴至今,她挺過來了,不是因爲她遭受的傷害還不夠重,是她還在堅持。
23 歲的鄭靈華因爲網暴自殺,不是因爲她不堅強,隻是她與惡龍纏鬥久太累了。
她們都是好孩子,好學生,孝順老人,友善真誠。竟然隻是因爲染發這麽無理的理由,被卷入無休止的網絡暴力中。
沉默,讓網暴的氣焰嚣張。
反抗,陷入無休止的對戰。
這場無差别網絡暴力攻擊,此時此刻,依然在屠殺。
粉色頭發無罪,暴力才有罪
" 我想在拍畢業照的時候更好看一點。"
大學畢業季,靈華把頭發染成了粉紅色。當時染頭發的時候,頭皮疼的像是在灼燒,但是靈華忍過去了,沒有和理發師溝通。第二天發現頭皮很多地方結痂了,隻好買一些蘆荟膠塗抹結痂的地方。
她把這段染發經曆當作經驗分享給網友,還貼心寫了很多注意事項。
這位出生在 1999 年的女孩,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和網絡一起長大。她會把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記錄下來,在網上分享。
在小紅書上,她分享旅行中的照片,染粉色頭發的經驗,以及自己一路逆襲保研華東師大的經曆;在微博上,她打卡雅思口語,随手發布生活點滴和許多細碎的想法。在 B 站,她會發自己彈唱的歌曲和朋友旅行的視頻,以及音樂教學和舞台表演視頻。
靈華還是個學霸,畢業後她收到了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第一時間跑去了醫院,想給爺爺一個驚喜。
和往常一樣,她拍了照片和視頻留作紀念。接着,她把視頻發布到了網上。又和之前一樣,她鍛煉身體,徒步 27 公裏後,才回家休息。
等打開手機,消息炸了。那條 " 病床上的爺爺打開了我的碩士錄取通知書 " 的筆記,獲得了 9 萬多條點贊評論收藏。
還沒來及反應,她私信裏的留言讓她立刻緊張起來。
" 剛剛有人盜你照片,就是你給爺爺的錄取通知書。" 短視頻平台上一個叫 "xx 學姐 " 的賬号盜用靈華的圖片和故事,改成 " 專升本考取浙大 ",推銷 " 筆記 "、賣書。
順着網友們提供的線索,她看到好幾個賬号發了這樣的内容和圖片,這些賬号裏基本都是 " 一個專升本成功學生的故事 ",最後是 " 可以無償分享筆記 " 的宣傳。
一名上當的學生找到她,他之前轉了 1680 元購買課程資料,結果收到的課程質量及其差勁,這背後是一個産業鏈。
還有人告訴她,一個 30 多萬粉絲的賬号搬運了她的照片和筆記," 底下的評論更是沒眼看。"
一時間,靈華和爺爺的照片傳遍網絡。各種辱罵的字眼也随之而來:
" 一個研究生,把頭發染的跟酒吧陪酒一樣。"
" 外圍大學?"
" 你老伴兒可以瞑目了。"
" 一個陪酒的,怎麽爲人師表?"
網絡攻擊沒有限于她的粉色頭發,還連帶着攻擊群體:" 染發的都不是好人 "" 藝術生不學好 ",甚至 " 不配當老師 "。
更有甚者造謠 " 老人帶病考取研究生,還娶了一個小女生 ",還有人看圖說話說他們是 " 老少戀 "。
這些套路熟練的不能再熟了。看到染發就想到酒吧舞女陪酒女;看到學曆證書就拿去營銷騙人;看到老人和漂亮女生就編桃色故事;看到人火了就說她炒作、吃人血饅頭。
正如英國戲劇作家理查德 · 謝裏丹在《造謠學校》中所寫," 芥豆小事容易變成滔天流言,而對一個‘名聲端莊’的女性來說,謠言往往更爲緻命,如同最強壯的身體,通常無法熬過一場熱病 "。
不幸,靈華也沒有熬過這場 " 熱病 "。
與惡龍纏鬥久,力竭而死
" 如果我死了,是不是社會輿論就能關注到網暴,或者讓這些發言的人們愧疚一輩子?"
靈華原本是一位很勇敢很優秀的女生,最後讓她疲憊的不隻是網絡暴力,還有網絡暴力引發的一系列次生災難。
人們肆意攻擊爺爺這件事,讓她最痛苦。
母親早逝,父親工作繁忙,靈華是爺爺一手帶大。父親嚴厲,不讓她報補習班,不讓她學畫畫,不讓她學音樂 …… 最後都是爺爺支持她不菲的夢想。
爺爺搭了一個修自行車的小鋪子,平時也做一些木工賺錢,經濟并不富裕,但是靈華的零花錢從來不缺。爲了學音樂,爺爺還給她買了一台鋼琴。爺爺知道靈華學習好,還支持她繼續讀研究生。這世上,靈華的軟肋就是爺爺。
原本,靈華的未來已漸漸清晰,會活成爺爺的驕傲。
她拿到了高中音樂老師的教書資格證書,考上了名校華東師範大學的研究生,以後會成爲一名優秀的高中老師。她會唱歌會彈琴,會拍照片會剪視頻,她還能做一個小博主活得漂亮又滋潤。
她長大了,爺爺卻老了。因爲腦梗、心梗、腸癌中晚期住了大半年的院。因爲管控,她一直沒辦法進去陪護,隻能通過視頻見面。
她考研的動力之一,就是能讓爺爺親眼看到她讀研究生。于是,在收到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後,她連信封都沒拆,便趕去送給爺爺報喜。還和網友分享自己的喜悅,爲爺爺祈願。
她留下的是對世界的熱愛。可是世界回報她的卻不是友好。
網暴浩浩蕩蕩,有人持續兩個多月從早到晚地騷擾她,辱罵她;有人搜索她的聯系方式、家庭住址、威脅到她的學校甚至是家人;網上的人成群結隊,現實中的同學也有人孤立甚至攻擊她。親友也被連累,怪她多事、作怪。
一開始,靈華還是勇敢的,第一時間選擇維權。她保留證據,自費 4000 元去做公證,找律師起訴造謠、诽謗、侮辱者。社交平台的内容,變成了堅持維權的記錄。這些作戰記錄裏,也能看到她的熱血是怎麽冷下來。
很多曾經的網暴者紛紛找她道歉,雖然言辭陰陽怪氣,但是隻要道歉的人,她都原諒了。
隻是很奇怪,無論她費多大力氣去解釋,去澄清,去追責。永遠有人依然對她充滿惡意的怨恨。甚至有人還要換平台、換賬号繼續侮辱謾罵。
再後來,她放棄了粉色的頭發,雖然她知道 " 染了黑發剪短發就爲人師表了嗎?"
23 歲生日那天,她拍了國風寫真,她依然在提醒自己 " 努力變得言之有物,靜心讀書 "。不知爲何,她的評論區關閉了。
那時候,她的抑郁症已經複發了。每天都很痛苦,吃不下飯睡不着覺,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幸好她有強烈的自救意識,強迫自己接受藥物治療和校心理咨詢的救助。
就算住進醫院,她還在積極抗抑郁打卡。已經笑不出來的照片裏,目光略顯死氣沉沉。
第九天之後她就沒有再更新了,大家不知道,那時候靈華的爺爺病危去世,給了她沉重一擊。
爺爺去世後一個月,23 歲的鄭靈華選擇放棄生命。她最後的心願是,和爺爺葬在一個地方。
網暴生存必備指南
每次看到網暴事件,都有人呼籲 " 網絡實名制 "。似乎隻要掀開網絡這層面具,人就會矜持禮貌。
可看看我們現實生活,暴力行爲并沒有因爲嚴懲而遏制。
暴力,這個人性深處的破壞力,永恒站在道德的對立面。網絡世界,隻不過越來越與真實世界相似,加上匿名性、群體性、及時性等等特點,助長了人性之惡的繁衍。
人類一天無法降服暴力,一日消除不了網絡暴力的存在。這個世界并沒有不會受傷的天堂,我們還是要學會自我保護。
那我們該怎麽辦呢?
一、最簡單的辦法,少上網。
網絡世界畢竟是虛幻的,我們還是要在現實世界裏好好生活,一日三餐,賺錢養家。專注現實生活,少接觸少加入網絡世界,自然能減少遇見網絡暴力的可能。
二、請學會分辨真假。
網絡隻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在網上看到的人,并不全面也并不真實。就像 " 你永遠不知道網線對面是人是狗 ",你也不知道自己看到的真相是真是假。我們在自己的想象中,完成了對善惡的分辨,伸張了正義。
既然是虛假的,其實就沒那麽沉重。那些語言暴力,在意就是刀子,不在意就是一些符号。牢牢記住三毛的一句話:" 你對我的百般注解和識讀,并不構成萬分之一的我,卻是一覽無遺的你 "。
三、一定要記住:" 誰主張誰舉證 "。
你無需大費周章自證清白來回應犬吠,拿不出證據就是誣陷。你也不需要和所有人澄清每一個謠言,不相信的人怎麽解釋也沒用。
這句話同樣提醒我們,看到任何言論,與其審判 " 善惡對錯 ",不妨停下來追究一下 " 真假 "。沒有證據的話,千萬不要相信,以免誤傷了無辜的人,也暴露了自己的無知。
最後想和所有互聯網世界的幸存者說,網暴不是一個人的敵人,而是我們所有人的威脅。我們能做的不止是旁觀和 " 以暴制暴 "。
我曾見過 " 評論區掃黑巡邏隊 ",在喬任梁父母的評論區裏出現。
演員喬任梁因抑郁症去世後,他的父母在三年後開通短視頻賬号,發一些懷念兒子的視頻和日常生活。就這,也能引起網絡暴力。有人攻擊老兩口的長相,還有人惡毒發言。
這些網絡暴力是如何終止的呢,有一群評論區巡邏隊發揮了作用。他們每次刷到喬任梁父母的視頻,都會到評論區看看有沒有黑子在罵人,點擊舉報或者以更多人的支持言論把那些髒話踩下去。
從此,網絡噴子再也不敢來放肆,一句 " 暫未發現可疑人員 " 的網絡熱詞證明了巡邏大隊的工作成果。
巡邏大隊的隊伍在壯大,他們不僅守護了 @高彩萍和喬老爺的評論區,在一位小朋友過生日拍的視頻下面,巡邏大隊又一次報告:暫時正常,未發現異常生物惡意評論。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巡邏大隊隻監督評論區的惡意評論,不傷及無辜,也不追查到個人的賬戶上群體暴力。隻是更多人用和平的方式,用善意的方式,守護一方淨土。
這才是我們向往的網絡世界。有人真誠分享,有人善良保護。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網絡上的人,但我依然相信,有人打碎一盞燈,就有人點亮無數個蠟燭。黑夜雖然漫長,日出終将來臨,光明磊落才是我們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