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是車載激光雷達 " 上車 " 元年,随着智能汽車革命浪潮如火如荼地展開,高級輔助駕駛乘用車市場已成爲激光雷達廠商的最大客戶來源。
然而,占據最大優勢的速騰聚創卻沒能将車企定點轉化爲銷量,反而是禾賽科技後來居上。
此前,禾賽科技對外宣布,其激光雷達 2022 年共交付近 8 萬台,登頂全球激光雷達量産冠軍。
另據 Marklines 汽車銷量數據測算,圖達通全年出貨量約 4.9 萬台,速騰聚創約 4.4 萬台,大疆覽沃約 1.4 萬台。速騰聚創在所有國産激光雷達廠商中掉至第三。
短短一年時間,全球激光雷達市場格局就發生了改變。
據 Yole 數據統計,2021 年,法國激光雷達廠商法雷奧以 28% 位列全球市占率第一,速騰聚創、大疆、圖達通、華爲和禾賽科技份額分别爲 10%、7%、3%、3% 和 3%。
彼時,速騰聚創還占據着國産激光雷達行業 C 位,手握最多車企定點,最被投資人看好,沒想到如今不管是 IPO 還是出貨量都落後于禾賽科技。
更讓投資者對速騰聚創乃至整個激光雷達行業擔憂的是,禾賽科技在招股書中暴露出的 " 增收不增利 " 和持續虧損問題。
這主要是因爲激光雷達售價大幅下降。從 2019 年至 2022 年,禾賽科技激光雷達裝置的平均售價就從 1.74 萬美元下滑至 3100 美元,縮水幅度高達 82%。與産品售價緊密相關的毛利率則從 2019 年的 70.3% 下降至 2022 年前九月的 44%。
這也導緻禾賽科技盡管營收規模可觀,盈利卻依然不容樂觀。報告期内,禾賽科技淨虧損分别爲 1.202 億元、1.072 億元、2.448 億元、1.655 億元,四年内虧損超 6.3 億元。
禾賽科技在前,速騰聚創 IPO 之路充滿變數。
01
有量無質,定點轉化效率低
名義上,速騰聚創的确拿到了最多的車企定點,但相比禾賽科技卻是有量無質。
爲何這樣說?
先來看兩家的車企定點名單。其中,速騰聚創先後與小鵬、比亞迪、紅旗、廣汽埃安、極氪、威馬、路特斯、長城、智己、領克、奇瑞、零跑、北汽、東風、豐田、賽力斯等車企宣布達成合作,預期訂單量超千萬台。
禾賽科技方面,其量産定點車企客戶包括理想、長安、路特斯、高合、上汽、集度、愛馳等,預期訂單量達到數百萬台。
不管是定點車企數量還是預期訂單量,速騰聚創都比禾賽科技更占據優勢,但這隻是一個理想數字,實際上前者客戶由于車型定位以及高階智駕配置策略,大部分定點還沒能兌現。
此外,在已量産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中,速騰聚創的含金量也沒有禾賽科技高,甚至也不如圖達通。
下面來看一張表。
可以看到,速騰聚創 2022 年投産的三款定點車型激光雷達均爲選配,且銷量都不太理想,其中寄予厚望的小鵬 G9 上市後表現不佳,從 2022 年 9 月份上市以來,截止到 12 月份,累計銷量僅爲 6373 輛;智己 L7 也差不多,去年總共賣了将近 5000 輛,但今年首月就暴跌至 100 多輛,且激光雷達目前還隻是預留位置,後期升級了才會裝至車上;埃安 AION LX Plus 全系月銷更是僅有幾十輛的水平,更别說搭載了激光雷達的配置車型,銷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禾賽科技方面,去年有 2 款定點車投産,但和速騰聚創不同的是,其激光雷達大多是标配,尤其理想 L9,從上險量數據來看,截至 2022 年底累計上險量爲 40151 輛。僅靠這一款車,禾賽科技出貨量就輕松走在了行業前列。
除了禾賽科技,圖達通去年也是憑借蔚來的定點合作,投産了 ET5、ET7、ES7 三款激光雷達标配車型,助力其出貨量超過速騰聚創。
所以說,即便拿到了前裝定點合同也比意味出貨量就一定高,激光雷達公司能否真正實現規模化交付,還要看車企的實際搭載配置,以及車型的市場表現。
02、
缺乏優質車企客戶,速騰聚創 2023 年仍難以上量
雖說 2022 年是激光雷達行業量産交付元年,但考慮到 2022 年國内疫情影響,部分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延遲發布,導緻行業整體上量節奏波動。
這種情況有望在 2023 年得到改變。業内人士指出,随着消費有望重啓、搭載激光雷達新車型的進一步發布,以及補盲激光雷達開啓上車之路等因素的驅動,激光雷達行業預計将迎來從 1 到 N 的突破。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預測,2023 年國内乘用車前裝标配激光雷達交付将沖刺 40-50 萬顆規模。
據不完全統計,全新小鵬 P7、比亞迪仰望 U8/U9、蔚來全新 ES6/EC6、新款極氪 001、賽力斯汽車、集度 ROBO-01、路特斯 Eletre 等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将在今年陸續發布,爲激光雷達行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其中,速騰聚創将有多款定點車型實現量産,是否代表着其出貨量會大增?
沒有那麽簡單。
從上圖可以看到,大部分新車都未公布配置細節,激光雷達的裝載情況也無從得知,而速騰聚創已确定量産的定點車企中,賽力斯汽車銷量持續下滑,仰望兩款産品都在百萬級以上,路特斯 Eletre 的售價 82.8 萬元起,搭載激光雷達的新款極氪 001 售價或将 40 萬左右起步,比現款起售價提高了 10 萬,帶來的增量或将有限。
此外,蔚來、理想和小鵬是目前激光雷達上車的貢獻主力。但蔚來和理想已分别與圖達通、禾賽科技綁定,小鵬則在覽沃和速騰聚創之間搖擺,在優質車企客戶的把握上,速騰聚創不如其他兩家,這或将導緻其接下來依然無法快速上量。
而且在口碑和市場的帶動下,還可能有更多客戶将轉向頭部的禾賽科技。比如上個月,禾賽科技宣布獲得飛凡汽車前裝量産項目定點,後者的全新車型将搭載 AT128 激光雷達。而飛凡此前采用的激光雷達來自 Luminar。
前期拿到車企定點合作并不意味着拿到保命符,目前車企對于激光雷達的選擇,仍處于早期階段,任何一家供應商都有可能被随時替換。
綜上,今年,激光雷達行業很有可能再次上演 2022 年的市場格局。
03、
前路漫漫,IPO 之路充滿變數
雖然速騰聚創車企定點拿得最多,但若是無法将其轉化成銷量,對其接下來的 IPO 也是不利因素,影響投資者信心。
因爲随着激光雷達車型加快市場投放步伐,未來規模化上車将是資本市場判斷一家激光雷達廠商的重要标準。
而激光雷達能否規模化上車的關鍵,又取決于成本下降速度。
雖然當前激光雷達的價格已下調不少,從數萬元一個逐漸下探至 1000 美元左右,但成本依然不算低。
那麽未來激光雷達的成本要如何下降?
一是技術創新,二是規模量産。圖達通預測過,當圖達通年出貨量在 10 萬台時,成本将會下降到 1000 美元左右;速騰聚創也曾披露,如果訂單規模達到 10 萬 -100 萬台,則硬件價格可下探至 200-500 美元。
無法實現規模量産,成本無法下降,進而導緻無法規模化上車。但規模量産的前提之一,就是定點轉化。
從目前來看,速騰聚創定點轉化的效果不如禾賽科技以及圖達通,或将影響其未來在行業中的規模和地位。
此外,包括速騰聚創在内的所有激光雷達廠商,未來上車還都面臨着同樣的問題:質量。
車規級産品對産品質量一緻性的要求很高,但關于速騰聚創主推的 MEMS 激光雷達,目前存在共振頻率問題和産品品控一緻性方面問題,有待更多車型定點的進一步驗證,才能打消疑慮。
同時随着激光雷達上車,很多問題也暴露了出來,成爲消費者購買激光雷達車型的阻礙。
比如 " 激光輻射 " 問題,不久前有網友爆料:拍攝蔚來 ES7 的激光雷達時,小米 12SU 的相機傳感器直接被燒出綠線。
而這并不是孤例,早在 2019 年 CES 展上,就發生過類似的激光雷達灼傷攝像頭傳感器的案例。
種種因素下,激光雷達上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觀點:
激光雷達上車,不是前期定點車企數量越多就越好,抛開質量談數量,都是不客觀的。
速騰聚創雖然拿到了最多的車企定點,但由于定點轉化效率并不高,以至于規模化的腳步落後于對手。
對于速騰聚創而言,未來除了拓展定點車企的數量外,還應該提升客戶和産品質量,實現真正的上車,才能爲其接下來的 IPO 注入更多實在的 " 資本 " 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