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市場正在迎來第二春。AI PC 浪潮澎湃,就連蘋果也倉促推出了 MacBook Air M3 版應對 AI PC 浪潮。此外,還有許多實力派在強化在 PC 領域的存在。
2023 年 10 月,高通發布了骁龍下一代移動計算平台——也就是用于 Windows 電腦的全新芯片——骁龍 X Elite。從骁龍峰會中骁龍 X Elite 的演示機數量來看,高通對骁龍 X Elite 可謂是自信滿滿。
圖片來源:雷科技
在位于夏威夷的骁龍峰會現場,高通向包括雷科技在内的媒體展示了兩台 X Elite 的樣闆機:Model A 我們可以理解爲骁龍 X Elite 的「标壓版」,整機 TDP 最高可以達到 80W,而 Model B 的 TDP 則爲 23W,可認爲是骁龍 X Elite 的「低壓版」。
在當時,幾乎所有媒體都以爲「小試牛刀」的 X Elite 在第一代隻會提供這兩款方案,待市場回應後再根據反饋在第二代産品中細分。但讓所有人意外的是,X Elite 在骁龍峰會上展示的機型,隻是骁龍 Windows 産品線的冰山一角。根據最新的驅動文件中解包出來的消息,高通除了有四款不同的骁龍 X Elite 處理器外,還有四款名爲骁龍 X Plus 的處理器,具體型号分别爲:
X Elite:X1E80100、X1E78100、X1E76100、X1E84100.
X Plus:X1P62100、X1P64100、X1P56100、X1P40100.
好家夥,原來高通在 X Elite 之外還藏了一手。Elite 是超大杯,Plus 才是重頭戲,X 後是不是還有更多被 " 雪藏 " 的可能?
骁龍峰會上公布的 X Elite 的具體硬件配置如下:X Elite 将配備 3 組共計 12 個 3.8GHz 的 CPU 核心,面對高負載時會将其中兩個核心超頻至 4.3GHz。但對比 X Elite 2024 年 2 月洩露的「偷跑」消息,我們發現其具體配置似乎有些出入。
「全大核」方案變成了大家熟悉的「8+4」方案,峰值主頻和 Model A 中的一緻,爲 4.3GHz,基準頻率從曾經的 3.8GHz 來到了 4.01GHz。其實看到這裏,X Elite 的配置調整也還算是意料之内,骁龍峰會上展示的 Model A 和 Model B 隻不過是 X Elite 的早期應用版本。但真正讓小雷感到困惑的還是 X Elite 的大小核心和型号命名方案。
首先是X Elite 和X Plus 的 "型号命名之惑 "。
一般來說,處理器的型号會直接反映處理器的具體配置,即使是廣爲诟病的 12 代酷睿移動版,也能通過數字對比看出兩款處理器之間的性能差異。當然了,這裏的「一般」并不包含 AMD 的新 5 位命名方案。
但落到 X Elite 的具體型号上,事情又變得複雜了起來。按理說「8+4」配置的 X Elite 應該是 4nm 工藝下第一代 X Elite 的旗艦産品,但其分配的型号卻是 X1E80100 而不是 X1E84100。
如果說第二位數字和性能成反比的話,最低端的 X Plus 編号卻是 X1P40100,且 X Elite 兩款「7 系」産品—— X1E78100 和 X1E76100 也和「80100-84100」的産品階梯沖突。所以到底是怎麽回事?截至目前,雷科技并沒有确切答案。
其次是 X Elite 和X Plus 的 " 圖形協議之惑 "。
盡管 X Elite 和 X Plus 都采用了 Adreno GPU,但考慮到具體的産品分級,不同處理器也可能會在支持的圖形協議上有所區别:已知的是 X Elite 的旗艦型号會支持包括 DX12、OpenGL 在内的高性能圖形驅動。但考慮到 ARM based 處理器在圖形 I/O 方面的固有短闆,eGPU 等外置 GPU 方案應該無緣 X Elite 和 X Plus 處理器。
話又說回來,考慮到現階段 X Elite 整機 TDP 加在一起都摸不到移動端 RTX 4070 的平均功耗,「高性能遊戲本」應該不是骁龍 X Elite 的主戰場,eGPU 支持的缺席也不會影響到 X Elite 的主要客戶群體。
以上困惑,恐怕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揭曉,持續關注 AI 硬科技的雷科技将保持密切追蹤,敬請關注。
其實單從硬件參數來看,骁龍 X Elite 的數據非常亮眼,完全不輸主流的 x86 處理器,且在能效比上更是遙遙領先。在骁龍峰會上,高通給出了實測的數據對比,在同等功耗下,骁龍 X Elite 可以提供的 CPU、GPU 性能是競品的兩倍,而在達到相同的峰值性能時,骁龍 X Elite 的功耗僅爲競品的 35%。
從整體表現來看,X Elite 确實實現了在骁龍峰會上關于性能的承諾,對标的也是英特爾 Ultra 3/5 等面向 AI 應用的輕薄性能筆記本電腦。
那麽,面對同樣志在必得的英特爾,高通 X Elite 勝算如何?
在高通最新一季的财報會議上,高通 CEO 克裏斯蒂亞諾 · 安蒙表示,首批搭載骁龍 X Elite 的筆記本電腦将于 2024 年年中推出,屆時微軟也将發布「下一個版本的 Windows」,并且将有大量的 AI 功能。安蒙不是單純給微軟站台,核心還是借此宣傳自家骁龍芯片,尤其是骁龍 X Elite 芯片上的 AI 性能。
事實上,考慮到微軟過去對 Windows on ARM「不情不願」的适配進度,AI PC 浪潮的「突然降臨」确實爲高通等 ARM Based Windows 設備廠商帶來了新的機遇,高通、英特爾、AMD 等芯片巨頭站到了一條全新的起跑線上。
不同于傳統的、基于 CUDA 的計算需求,AGI(通用型 AI)時代的全新 AI 用例将 NPU 這一概念引入計算軍備競賽當中。在擁有無限的時間、金錢成本的前提下,我們可以用堆疊 HPC 的方式獲得足夠的 AI 算力,以支持高強度 AI 訓練和運算。但對一般消費者來說,用 DGX、HGX 或高性能顯卡來驅動最基礎的 AI 應用顯然是不現實的。
在這種情況下,NPU(神經網絡計算單元)成了消費者接觸 PC AI 的最好方式。不同于高門檻、高性能、高回報的 HPC 計算設備,NPU 低成本、低算力的特點可以說專爲消費級 AI 而生。低成本意味着 NPU 可以出現在更多低成本設備當中,比如各類定價在 300 美元以下的教育筆記本。
本地離線 + 雲端混合的大語言模型「混合架構」也顯著降低了設備端 NPU 的算力需求。雖然說高通在骁龍峰會上展示的 AI 用例幾乎都是離線運行的本地模型,但從實際用例—— Windows Copilot 的表現來看,「混合模型」方案才是平衡兼容性和性能的最佳大語言模型方案。
比如雷科技 MWC 報道團曾報道,在 MWC 上備受矚目的 AI Pin,就采用了混合模型方案:設備本地的精簡算力隻用來處理語音識别和快速的設備操作,具體的 AI 指令全部依賴雲端的大語言模型。
而在 X Elite 筆記本上,這種混合模型方案不僅可以降低 AI 運算對設備本地算力的資源需求,同時也可以顯著提高 AI 資源的跨平台适用性。以微軟 Copilot 爲例:具體的 AI 運算都發生在遠端服務器當中,NPU 隻負責資源收集、信息預處理,以「結果容器」的身份出現在電腦當中。
當然," 端雲融合 " 的混合大模型架構對網絡會有較高的要求,而高通在通信基帶芯片上的優勢,則讓大家看到了一台兼具輕薄、長續航和全時聯網筆記本電腦的希望。
誠然,骁龍 PC 芯片在絕對性能、遊戲生态上不能和英特爾、AMD 的 x86 芯片相比,但在能效方面的優勢則決定其在輕薄本市場的潛力。能效不隻是關系到移動設備的續航能力,更關系到散熱等綜合表現。日前 MacBook Air(M3 版)被曝出散熱問題就反映出能效在 PC 芯片上的舉足輕重。
總而言之,在 AI PC 時代,絕對性能将不再是 AI 設備的首要性能指标。從這一點來看,X Elite 筆記本,确實是面向 AI PC 而生。
時至今日,PC 計算已經曆 30 餘年發展。
1990 年代對個人電腦行業來說是一個極爲重要的時間節點:一方面,1995 年發布的 Windows 95 極大地降低了操作系統的使用門檻,用更友好的用戶界面完成了從「電腦」到「個人電腦」的轉變,讓電腦進入尋常百姓家。另一方面,英特爾在 1993 年發布的奔騰(Pentium)處理器也将許多重要的技術創新帶到了消費者面前,是 PC 性能飛躍的重要裏程碑。
憑借出色的人機交互和強大的硬件性能,由 Windows + x86 的「無敵艦隊」在極短的時間内就在 PC 領域取得了壓倒性的統治地位,也爲 PC 領域留下了許多佳話。
微軟與 Intel 構建起 Win-Tel 聯盟(Windows-Intel 聯盟),形成史上著名的 " 安迪 - 比爾定律 ",也就是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安迪提供什麽,比爾拿走什麽。)"
安迪指英特爾前 CEO 安迪 · 格魯夫,比爾指微軟前任 CEO 比爾 · 蓋茨。Windows 不斷升級、帶着軟件一起吃掉芯片的性能,Intel 在摩爾定律下,沿着 "tick-tock" 的芯片技術路線戰略不斷升級芯片來滿足軟件的性能要求,用戶不斷換機,PC 産業不斷進化和壯大。
時至今日,依舊有不少用戶認爲隻有 Windows + x86 的電腦才屬于 PC,而将運行 macOS、Linux 等操作系統的電腦「開除 PC 籍」。
2010 年前後,随着移動計算、雲計算等新興計算模式的崛起,部分品牌在傳統 x86 方案之外尋求新的硬件解決方案,以讓輕量化的 PC 能更好地适應當下移動計算的需求。比如 Apple 就在 WWDC 2020 上公布了自己基于 ARM 的 Apple Silicon 計劃,并在 2020 年底交出了名爲 M1 芯片的高分答卷。
圖片來源:微軟
Windows 陣營對 ARM 的嘗試更早,早在 2012 年微軟就在發布 Windows 8 時同步發布了面向 ARM 架構的 Windows RT,甚至還推出了采用英偉達 Tegra 處理器的 Surface RT。高通也曾推出過專爲 Windows 10 on ARM 設備設計的骁龍 8cx 系列高性能處理器,但由于 Windows 10 on ARM 那遺憾的适配程度,這一計劃最終沒有下文。
不過,高通從來沒有放棄對 Windows 設備的探索。骁龍 X Elite 如平地驚雷一般,再度展現了高通對 PC 計算的雄心壯志。AI PC 浪潮下,高通在 PC 計算的勝算變得大了許多,有望再度複制在移動端的輝煌。現在最着急的恐怕是 Intel:如果再不與時俱進,成爲下一個諾基亞也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