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6 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爲乘聯會)公布最新乘用車市場零售數據顯示,2023 年 3 月第五周(27 日 -31 日)乘用車市零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 3%,環比上月同期增長 63%,總計 11.5 萬輛。
而若回看 3 月各單周零售表現,根據數據顯示,我國乘用車市約在第三周(13 日 -19 日)同比增速回正,此後呈現緩慢恢複态勢,全月市場累計零售 159.6 萬輛,同比去年增長 0%,較上月同期增長 17%。
可無論是與去年同期持平還是較上月增長 17%,都似乎與 3 月熱鬧非凡的終端市場相差深淵。
超百款車 " 價格混戰 " 與 0% 增幅
2023 年,由特斯拉官宣降價開局,随後 AITO 問界、小鵬、蔚來、沃爾沃、埃安等也紛紛出手,新能源汽車市場刮起了前所未有的降價潮。
東風系 3 月大促;圖片來源:各企業公開信息
進入 3 月,伴随東風汽車集團聯合湖北省政府推出史上最強購車季活動,打響了燃油車降價第一槍。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近 50 餘汽車品牌超百款車型加入 " 價格戰 " 的亂局之中,以求期望能夠在此混亂的市場局面中,保住一定的市場份額。
但顯然,如此混戰之下,車市表現并未如預期般絢爛。
越來越多車企加入其中;圖片來源:各企業公開信息
乘聯會分析指出,從 3 月前四周來看,終端客流的轉化率不高,消費者觀望情緒重,整體需求偏弱,這一情緒更是在第五周得到了最直觀體現。
要知道,去年同期 3 月中旬起,全國疫情多點爆發,個别地區的生産靜止,消費暫停,形成各廠家的銷量明顯大面積回落。
換言之,在如此慘淡基數下,零售持平的乘用車市表現戳破了 3 月熱鬧非凡的 " 泡沫 "。
雷聲大雨點小,負面影響反比增益大
" 搶不到 ",可以說是蓋世汽車在走訪各大促銷主戰場時最常聽到的一句反饋。
從補貼後 12 萬出頭的 C6 共創版,到後期個别車企推出的 " 買電車送油車 ",各類促銷方案五花八門,誰看了不 " 犯迷糊 "。但事實上,當你真拿着預算 " 沖 " 去現場的時候,會發現大家熟悉的各類限制條件、數量有限等 4S 店售車套路會如約而至。
" 這次店裏拿出來促銷的事實上就幾台車,關鍵是吸引客戶來店裏。" 某一線汽車銷售人員向蓋世汽車透露。
也由此," 永遠買不到促銷廣告中的優惠 " 成爲 3 月諸多消費者的共識。而另一共識卻是," 或許等一等,還有更便宜 "。
早在本輪 " 價格戰 " 爆發之初,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就曾表示,該舉措對國内乘用車市帶來更多的是負面影響,并不會爲 3 月的車市帶來明顯增量。" 除了促銷力度大的城市,更多的消費者受到車企降價幹擾,反而開始觀望。" 崔東樹認爲,大幅降價的 " 價格戰 " 行爲,會打破車市定價邏輯,不利于車市的健康發展。
蓋世汽車研究院也表達了相同觀點,雖然大降價确實能夠刺激部分消費者将購車計劃提前,但終端市場上,持币觀望情緒會進一步增強。汽車是大宗交易商品,短時間内可能會在外部刺激下,出現一部分不理性消費的現象,但購車畢竟是動辄十數萬的家庭支出,絕大多數消費者肯定要謹慎對待。" 買漲不買跌 ",越是降價潮出現的時候,出手時機的選擇就越是重要,大家都想要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産品。
等 or 不等,下一波促銷何時能來
3 月車市 " 大促 ",并非毫無根據。
彙總各界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市場終端消費疲軟,庫存高;二是國六 a 向國六 b 切換,需清掉老舊車型;三是新能源和燃油車兩者博弈的推動;四是邊緣車企放手一搏;五是當地以汽車來刺激經濟。
很顯然,雷聲大雨點小的車市 " 價格混戰 " 下,以上所有猜測都變得過于 " 隆重 ",可現實是,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3 月我國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爲 62.4%,同比微降 1.2%,環比上升 4.3%。
3 月我國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圖片來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
與此同時是全國有超過六成經銷商表示一季度任務完成度不足 80%,有 20.5% 的經銷商完成度在 70%-80% 之間,46% 的經銷商完成度不足 70%。
在此高壓之下,繼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呼籲延遲執行國六 B 排放标準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亦公開表達了相同觀點,乘聯會表示也已向相關部門提交市場相關調研分析報告,并提出了國六排放标準實施靈活調整的相關建議。
如果最終成行,這也就意味着或許等不來國六 a 庫存車的 " 清倉甩賣 "。
3 月我國經銷商庫存分品牌預警指數;圖片來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
但就車市而言,尤其是燃油車降價或并非毫無可能。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一度開啓降價狂潮,Model 3、Model Y 價格不斷下探,與此同時,是比亞迪秦 Plus DM-i 冠軍版以 9.98 萬元橫空出世,首次将緊湊級插電式混動轎車售價降至 10 萬元以内,更是僅用 5 天時間,攬獲 25,363 台訂單,給無數同級别燃油車敲響警鍾。
随着銷量規模效應的持續擴大,油電同價時代正在加快到來。得益于此,新能源的優勢進一步凸顯,包括智能化程度高、駕駛平順、用車成本低等。良性循環下,促使新能源銷量進一步上漲,以及傳統燃油車市場的快速收窄,尚未跟上中國電氣化轉型步伐的合資燃油車型勢必須要重新找準市場,降價已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