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此前,2022 年全球銷量排名前十五的汽車企業出爐。完全不出意外的是,日本汽車企業的表現依然十分強勢,豐田汽車、日産汽車、本田汽車、鈴木集團都是名列其中的強大汽車公司。甚至,豐田汽車的 2022 年單年銷量超過了 1000 萬輛,領先大衆集團超過 200 萬輛,牢牢掌握着全球 13% 的市場份額,是最大的汽車企業。
不過,雖然日本車企表現強勢,但也仍然面臨着非常嚴重的問題。在如今這個全球汽車行業向着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的當下,日本車企已經不知不覺間落在競争對手的後面。與很多中國車企和美國車企的産品相比,日本電動車的競争力實在難以相提并論。
此前,CNMO 注意到,在參加了 2023 年的中國上海車展後,某位在 Youtube 上擁有數百萬粉絲的日本車評人對日本車企的發展前景發表了非常悲觀的言論,其中包括 " 日本車企的電動概念車感覺不如對手的量産車先進 "" 中國車企已将日本車企遠遠甩在了身後,差距大到難以追上的地步 "" 對于日本車企來說,退出中國市場也是可選項,将精力集中在其它可銷售燃油車的市場 " 等等。雖引起不少争議,但大部分網友也是贊同的。那麽,爲何如今實力仍然雄厚的日本汽車業,在電動車領域卻有如此不符合現狀的表現呢?
押注氫能道路
其實,日本車企在很早之前就開始探索新能源的發展道路。隻不過,和如今的大勢不同,日本車企們将寶押注在了氫能源的發展道路上。早在 2014 年,日本就制定了 " 氫能社會實現戰略 ",并在 2017 年更新了該戰略。到目前爲止,日本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氫能源市場。截止到 2021 年,日本已經在國内建設了超過 150 座加氫站,注冊了超過一萬輛燃料電池汽車。
和動力電池相比,氫能源的儲能密度更高,這意味着同樣質量的氫氣和動力電池,前者能夠實現更高的續航。同時,補能方面是動力電池的短闆,卻也是氫能源汽車的強項,液化氫的補能速度和普通的燃油車幾乎沒有什麽差别。此外,在理論上,氫能源汽車行駛時所排放的産物隻有水,這幾乎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污染,而電動汽車上的動力電池如果報廢後沒有經過處理,就是環境污染方面的 " 大殺器 "。
然而如今,市場已經給出了自己的選擇。電動汽車幾乎可以确定爲未來行業發展的方向,氫能源則有點 " 阿鬥 " 的意思。因此,押注氫能源汽車的日本汽車在電動汽車的技術方面自然就落後于人。而且,到目前爲止,日本仍然沒有放棄氫能源的想法。此前,據日本共同社報,日本于今年計劃官方和民間合作,未來 15 年内總計投資 15 萬億日元用于氫能源供應鏈的建設。部分網友對此的評價爲 " 不撞南牆不回頭。"
車機軟件落後
2023 年 3 月份,日本數字化擔當大臣河野太郎在歐盟 "2023 數字領袖 "(Masters of Digital 2023)論壇上發表演講,直言 " 日本在數字技術方面非常落後 "。據日媒報道,日本總務省去年 7 月公布的 2022 年信息通信白皮書顯示,有近 7 成日本企業反映數字化轉型領域 " 人才緊缺 ",這一比例高于其它經濟強國,例如美國(27%)、德國(51%)和中國(56%)。而在汽車企業方面,日本的數字化和智能化也和競争對手相差巨大。
如今,在汽車的智能化越來越重要的情況下,不少中國汽車廠商都采取了果斷而有效的行動。長安汽車、東風汽車、奇瑞汽車、北京汽車等企業和華爲進行了深度合作,後者爲這些汽車企業帶來了鴻蒙智能座艙等強大的軟件系統。吉利在 2022 年年底通過星紀時代公司戰略投資了魅族科技,獲得了後者的絕大部分股份。自那之後,魅族便深度參與了吉利汽車的車機研發和更新。如今,魅族科技更是和極星中國進行了整合,吉利對其的重視可見一斑。此外,上海汽車與阿裏巴巴集團、法國雷諾與美國高通等跨行業合作也非常活躍。
反觀日本車企這邊,目前來看,這種跨行業的合作相對來說比較少。比較有熱度的,可能隻有本田和索尼之間的聯合。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索尼也是一家很強的企業,但它在軟件方面也未必有多麽值得依靠。索尼相機以 " 迷宮菜單 " 著稱,索尼 Xperia 手機在系統上還需要和魅族科技進行合作,讓後者爲索尼的旗艦機型提供系統更新和完善的軟件體驗,應用程序适配也是依靠的 Flyme 系統。
傲慢故步自封
曾幾何時,面對崛起的日本汽車企業,美國三大老牌汽車巨頭給予了并不正視競争對手實力的傲慢與偏見,将對方崛起的原因歸納于 " 日元貶值 "" 不正當競争 " 等等。當時,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早已成爲舉世聞名的大企業,而豐田還遠遠沒有成長到如今的高度。可是,豐田堅持着 " 模仿比創造更簡單,如果能在模仿的同時給予改進,那就更好 " 的信條,還進行了精細的市場調研,最終在 20 世紀末就擊敗了美國本土巨頭,牢牢掌握了美國汽車市場。
然而如今,這些日本汽車企業卻似乎失去了曾經的那些優點。當它們站到了那些曾經被它們擊敗的對手的位置上,面臨着新銳的挑戰時,它們的反應和老對手似乎如出一轍。最近這兩年,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多次在公開場合對電動汽車發表質疑,他曾表示涉足汽車行業的人基本上都是沉默的大多數,沉默的大多數人想知道電動汽車是否真的可以作爲單一選擇,但是他們都認爲電動汽車已經成爲了一種趨勢,所以不能将這種觀點大聲說出來,而自己正是其中之一。
與此同時,《日經新聞》也在不久之前發布的文章中表示,日本車企在跨行業的合作當中,似乎有 " 過強的自我主義 ",而這有時會阻礙它們的創新,同時提醒日本車企:日本車不能再重蹈覆轍。要向崛起的競争對手虛心學習技術創新和經營創新,将其與自己的優勢(世界規模的客戶基礎、銷售網、汽車行駛部分及懸挂的技術)相結合,在 21 世紀仍保持競争優勢 ……
寫在最後
當前,日本仍然是當之無愧的汽車工業強國,但以後的發展,誰也無法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