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2 月公布前三季度的社會平均工資。公務員、事業編、央企和國企人員俗稱非私營單位,也就是國有單位。私企民企外企和靈活就業、自由職業者俗稱私營單位。在口罩時代,國有單位人員的平均收入反而大漲,北上廣深首次突破 10 萬大關,是私營單位人員的接近 2 倍。
這是在職人員的差距,其實,退休之後,這些群體之間的差距更大。目前,我國主要有三個退休群體。
第一類是公務員和事業編人員,俗稱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簡稱事退人員。目前,他們依然執行退休金機制,退休金是在職薪酬的 80%-95% 替代率,這個群體的平均退休金沒有準确數據,但是從百姓角度看,應該是企業退休人員二代 2 倍左右,應該在 5000 元左右。
第二類是企業退休人員,主要包括央企、國企、民企、私企以及自己花錢購買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個體戶、自由職業人員,簡稱企退人員。企退人員的養老金全國平均水平在 3000 元左右。
第三類人是城鄉居民退休人員,主要包括農民、農民工、城市無業人員等等。達到退休年齡的人有 1.6 億人,他們的養老金全國平均水平隻有 188 元,還不夠城裡人買幾斤肉、點一道硬菜的。
從 2015 年以來,養老金每年上漲幅度一路下滑,從 10% 持續跌至 2022 年的 4%,創出自 2005 年以來的曆史新低。按照這種趨勢,社保專家預測,2023 年養老金上漲的幅度将下滑至 3.5% 左右。
不少退休老工人說:養老金 2023 年上調 3.5%,按照定額、挂鈎、傾斜的 " 三結合 " 模式,依然會出現——養老金越高漲得多,養老金越低漲得少,貧富差距不會縮小,而是會越來越大,與 " 共同富裕 " 的方向背道而馳。
退休工人提出:養老金是最重大的民生問題,每年的上漲機制都被人為地設計如此複雜的公式,但上漲的結果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并沒有縮小貧富差距。
所以,從 " 共同富裕 " 的理念出發,從體現弱有所扶的初心出發,2023 年養老金上漲應該按照收入水平進行 " 分級 " 上漲:3000 元以下的漲 20%、3000-4000 元的漲 10%、4000-5000 元的漲 5%、6000 元及以上的漲 3.5%。
退休工人這個呼籲,讓很多社保專家感到不爽!社保專家很多都留學歸來的經濟學家,滿腦子是市場經濟,滿腦子都是嫌貧愛富,滿腦子都是不公平臨安,他們的反對理由永遠是這三條:
第一條:讓低收入的多漲、高收入的少漲,違反養老金 "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 的市場經濟規律。
第二條:讓低收入的多漲,對高收入群體不公平。高收入的社保繳費多,就應該多漲養老金,養老金水平低的人曆史貢獻小,憑什麼還多漲錢?
第三條:現在的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社平工資的 60%-300%,工資高的繳費多,退休之後多發養老金這是天經地義的,如果讓繳費低的人多漲養老金,工資高的人也不願意多繳費了。
社保專家的反對意見,從當下的市場經濟體系來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從底層邏輯來分析,社保專家的立場不對,違背了初心和使命,結論就不可能正确。按照社保專家的理念,完全按市場經濟規律走,富人把喝不了的牛奶倒掉,窮人就活該被餓死。
從國家的初心和使命來看:如果一個社會上大量的做出曆史貢獻的退休老工人隻有一兩千元的養老金,連蔬菜和豬肉都買不起," 共同富裕 " 到哪裡去了?社保專家的良心被誰吃掉了?
PS:也請有關部門聽一聽退休老工人的心聲:
【1】社會保障的前提是保障,而不是市場。
無論是哪個國家,福利是福利,社保是社保,市場是市場。比如,有些發達國家滿街都是流浪漢,吃救濟也不工作,說明社會保障體系好。養老金是社會保障,是退休人員的最後一道防線,應該是堅守社會保障的底線,而不應該走市場化道路,要吸取教育市場化和醫療市場化的教訓。
【2】不敢漲這麼高比例的原因是社保基金沒錢。
不敢給低收入群體多漲,歸根到底是因為養老基金沒錢。養老基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在職人員的繳費,遠遠不夠。比如,美國隻有 3.3 億人,養老金規模是 GDP 的 150%;我國有 14 億人,養老金規模是 GDP 的 10%。我們就要反思養老基金缺錢的問題。
【3】要考慮養老金低的群體的曆史貢獻。
如果社保專家說,他們養老金水平低是因為他們以前沒本事、文憑低、工資低、繳費低。這種人看不見曆史,隻看見了金錢,眼裡隻有不平等,心裡沒有同理心。高收入群體的既得利益也是建立老一輩産業工人 " 犧牲 " 利益的基礎上的。當年,一窮二白,是老一輩産業工人無私奉獻、打下的江山。現在的高收入群體吃的就是老一輩退休工人的 " 無私奉獻 " 的紅利。
【4】不損害既得利益群體的利益,有利于促進共同富裕。
養老金低于 4000 元的退休老人,多是一些當年支援國企建設、支援邊疆建設、支援重工業生産的老工人,他們年輕時實行 " 低工資 ",中年時趕上下崗失業,老年時又領取很低的養老金。所以,給低收入群體多漲一點養老金,本來就是在彌補曆史對他們的虧欠,并不損害高收入群體的利益,因為高收入群體已經吃了雙重紅利——在職時高工資,退休後高養老金。
PS:家家都有老,人人都會老。請轉發給更多的人,呼籲政策更加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