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4 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國債和 2023 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決定。
根據通過的相關決議,中央财政将于四季度增發 2023 年國債 10000 億元,并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全部安排給地方。
與此同時,财政赤字也相應增加。2023 年全國财政赤字由 38800 億元提高至 48800 億元,中央财政赤字由 31600 億元增加到 41600 億元,預計财政赤字率由 3% 提高到 3.8% 左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從用途安排來看,此次增發國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特點比較突出,有利于通過政府投資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強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此外,此次增發國債并通過轉移支付劃轉地方,旨在加強地方政府抓落實的能力,切實把黨中央的各種安排部署落到實處,盡快見到實效。
旨在加強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
據了解,結合災後恢複重建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需要,并統籌财政承受能力,中央财政将于四季度增發 2023 年國債 10000 億元,并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全部安排給地方。其中,今年拟安排使用 5000 億元,結轉明年使用 5000 億元。
資金使用方面,據财政部介紹,将重點用于八大方面:災後恢複重建、重點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重點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程、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等高标準農田建設。
張立群表示,此次增發的 10000 億元國債主要用于地方防洪排澇基礎設施的修複和加強,以及補短闆、強基礎相關項目。從用途安排來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特點突出,這也與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任務密切相關。另一方面,通過政府投資帶動全社會投資,能加強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的力度,有利于擴大内需。
在增發國債之後,2023 年中央預算也作出相應調整。據了解,2023 年中央本級支出不變,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比年初預算增加 5000 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相應增加 5000 億元,支出增幅由 5.2% 提高至 7.4%。
與此同時,财政赤字也相應增加。2023 年全國财政赤字由 38800 億元提高至 48800 億元,中央财政赤字由 31600 億元增加到 41600 億元,預計财政赤字率由 3% 提高到 3.8% 左右。
張立群表示,此次增發國債也有利于緩解地方财政支出壓力。财政資金的使用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來執行的,此次增發國債并通過轉移支付劃轉地方,旨在加強地方政府抓落實的能力。從規模來說,這次國債發行規模并不是非常大,主要用于水利基礎設施等一些亟待加強的方面,項目準備比較充分、任務比較明确的,資金到位之後,在使用上應該會見效比較快。
中央财經大學中财 - 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此次國務院增發國債主要用于抗災後重建和提升抗災救災能力。一方面,今年河北等地發生了比較嚴重的洪澇災害,災後重建支出較大,此時發行國債有利于解決地方抗災救災能力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1 萬億中今年拟安排使用 5000 億元,客觀上可以通過減災救災基礎設施的建設拉動地方經濟增長,也有利于完成今年全國 GDP 增長 5% 左右的預期目标,并爲明年經濟增長打下比較好的基礎。
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 8.9%
10 月 24 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授權國務院在授權期限内,在當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包括一般債務限額和專項債務限額)的 60% 以内,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
溫來成表示,全國人大批準了國務院提前下達下一個年度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新增額度的決議,從政策效果來講,增發國債和提前下達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可以使政策效果得到疊加,有利于推動經濟增長和穩定市場信心。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數據顯示,截至 10 月 21 日,全國已有 22 個地區披露了拟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的文件,拟發行金額超過 9400 億元。不同于普通再融資債券的募集資金用于償還到期政府債券本金,特殊再融資債募集資金用于置換地方隐性債務。
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情況
1-9 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 8.9% 圖片來源:财政部
10 月 24 日,财政部公布 2023 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況,1-9 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166713 億元,同比增長 8.9%。其中,稅收收入 139105 億元,同比增長 11.9%;非稅收入 27608 億元,同比下降 4.1%。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75886 億元,同比增長 8.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 90827 億元,同比增長 9.1%。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從收入端看,産需持續修複下,稅收收入延續改善,但土地出讓收入依舊低迷,地産優化政策傳導至房企投資端或仍需一定時間。
數據顯示,1-9 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 38683 億元,同比下降 15.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 3048 億元,同比下降 7.9%;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 35635 億元,同比下降 16.3%,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 30875 億元,同比下降 19.8%。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首席分析師楊暢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現階段中國經濟展現出向上修複的态勢,但從拉動力量來看,地産效果仍待顯現,消費表現相對平穩,因此,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成爲現階段推動經濟修複的重要抓手。
本次特别國債的用途涉及 " 重點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 " 等基礎設施,有望成爲推動經濟修複的重要抓手。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