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又雙叒叕裁員了,但這一次被 " 動刀 " 的并非風雨飄搖的遊戲部門,反而是一度被視爲其第二增長曲線的 Alexa 部門。作爲自去年以來開展的大規模緊縮開支計劃中的一部分,亞馬遜在 11 月 20 日對外證實,已開始對 Alexa 部門裁員數百人。對于此次裁員,亞馬遜方面給出的理由是業務重點發生了變化,将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
據悉,亞馬遜 Alexa&Fire TV 業務副總裁 Daniel Rausch 在發送給員工的備忘錄中寫到," 我們正在調整一些工作,以更好地配合我們的業務重點,以及我們所知道對于客戶最重要的東西,這需要最大限度地将資源集中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 "。換而言之,對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關注壓倒了亞馬遜曾經的 " 全場希望 "。
事實上,生成式人工智能擠壓其他業務的情況不止是出現在亞馬遜身上。畢竟,當下火熱的 AI 大模型需要包括 GPU、語料、電力、冷卻水在内的海量資源,而 ChatGPT、New Bing、Bard 表現出比以往 Siri、Alexa、Google 助理更勝一籌的智能,大量的資源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但問題是,即便強如亞馬遜這樣的頂級互聯網巨頭,手中可動用的資源其實也是有限的,同樣不可能實現多線作戰。
如此一來,目前亞馬遜的選擇就是砍掉原先屬于 Alexa 的資源,并交給号稱擁有 2 萬億參數規模的大模型 "Olympus"。不過這已經是 Alexa 部門自去年秋季以來的第三次裁員,盡管亞馬遜方面在相關備忘錄中聲稱," 雖然數百個職位受到了影響,但在爲我們的客戶提供出色體驗的設備業務總人數中所占比例相對較小 "。然而毫無疑問的是,如此頻繁的裁員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着 Alexa 或已被打入了冷宮。
其實亞馬遜将 Alexa 的重要性下調并不難以理解,因爲其所代表的智能音箱在下坡路上幾乎是一去不複返了。歸根結底,智能音箱發展到現在,它的創新性乃至産品體驗沒有達到用戶的預期。
在智能音箱産品誕生之初,各大廠商爲其賦予的是智能家居核心入口,也就是用戶通過智能音箱,可以用語音的方式來控制家中的一切智能家居産品,在家庭環境裏實現 " 言出法随 " 的效果。然而遺憾的是,經過了差不多十年時間的發展後,這一願景至今也沒能變爲現實。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發展了十餘年的智能手機堪稱是日新月異,例如 2007 年的初代 iPhone 和 2017 年的 iPhone X,帶給用戶的體驗顯然是完全不同的。而 2014 年的亞馬遜 Echo 和今年發布的 Echo Show 5 之間,除了多一塊屏幕,在語音交互層面似乎是原地踏步。甚至于智能音箱可以在房間内實現通順的對話,以及識别用戶在不同位置的指令,這種退而求此次的預期都還沒能達到。
從目前社交平台上的用戶反饋來看,大家使用智能音箱依然沒有離開聽音樂、問問題、查天氣、定鬧鍾、聽廣播等常規功能。事實上,導緻智能音箱體驗不如預期的關鍵是遠場拾音技術的發展已經陷入停滞,而在複雜的雜聲學環境下準确捕捉用戶語音指令更是成爲了桎梏智能音箱的難題。畢竟一旦有了達到商業化水平的遠場拾音能力,也就意味着用戶不再需要在智能音箱旁邊下達指令,在房間内任意位置即可激活智能音箱。
同時在基于 IPv6 的 Matter 通信協議之前,智能家居行業使用的解決方案衆多,更有 WiFi、藍牙、ZigBee、蜂窩網絡或者有線等等不同的通訊協議。除了不同協議之間的設備不能互通之外,甚至就連相同通訊協議之間的設備有時也不能互通。可 Matter 協議誕生的還是太晚了,甚至已經錯過智能音箱的高峰,以至于現在絕大多數消費者已經不再認可智能音箱是家庭控制中心這一邏輯。
總而言之,如今智能音箱在語音交互體驗上并沒有叠代出革命性的體驗。而爲了彌補語音交互的孱弱,屏幕也開始陸續出現在了智能音箱産品上,但通過觸摸來輔助交互固然解決了智能音箱的短闆,卻也弱化了它的特色,以至于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智能音箱已經變得與平闆電腦越來越相似了。
更奇妙的是,智能音箱也遇到了以往平闆電腦的困境,即消費者的換機周期超長。在這一點上,智能音箱甚至還不如平闆電腦,原因也很簡單,因爲智能音箱的使用場景幾乎是目前消費電子産品中最狹窄的之一,這也使得應用在智能音箱上的芯片進步幅度小,又反過來限制了智能音箱功能的增加。最終的結果,就是消費者在購買了一台智能音箱之後,可能數年都不會換新。
本來換機周期長就已經夠讓相關廠商頭疼了,偏偏大家還都在打價格戰。據市場調研機構 ABI Research 的分析,亞馬遜每出售一台 Alexa 設備都會損失數美元。其中以 Echo Dot 爲例,它的物料成本約 31 美元,這還不包括管理費、運費和其他費用,可這款常規售價爲 50 美元的智能音箱,在一年中的絕大多數時間裏都會以 29 美元的特價促銷。
而亞馬遜 Alexa 打價格戰,則是因爲競争對手谷歌 nest 采取了貼身肉搏的競争方式,使得其隻能使用貼着成本定價的方式來維持産品的市場競争力。據海外媒體 arstechnica 的分析,亞馬遜 Alexa 業務在 2022 年損失了高達 100 億美元。用股票市場的概念來形容,就是智能音箱如今的局面是 " 殺邏輯 ",支撐硬件廠商将真金白銀投入這一領域的邏輯更是已經搖搖欲墜,
當消費者都不再相信智能音箱能成爲家庭控制中心後,一個發展前景不及預期、同時也不能賺錢的業務,被商業公司邊緣化顯然就不難理解了。因此亞馬遜方面将目光移到更熱門、更有未來的生成式 AI 上,反而更符合投資者的期待。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