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怪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 / 小羅
前兩天,索尼公布了 PS5 新主機 PS5 Pro。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PS5 Pro 的性能有了明顯提升,比如硬件性能更好、光追技術更強、使用 AI 優化畫面、提升兼容遊戲體驗,等等。關鍵信息也不像 PS5 發售時那樣與微軟鬥智鬥勇,比誰更能拖,而是說得相當直爽—— 11 月 7 日發售,9 月底開始預訂。
但很顯然,玩家關心——或者說吐槽——最多的并不是這些,而是它的售價:美版 699.99 美元(約合人民币 4984 元)、日版 119980 日元(約合人民币 5993 元),而且還不帶光驅。想要光驅,得另花 79.99 美元(約合 570 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港版價格是 5780 港币(約合人民币 5277 元),這個數字雖然比日版便宜,但和 PS5 港版剛上市時的 3180 港币(數字版,不帶光驅)相比,差一點兒就要翻倍了。
世界各地玩家的第一反應都是 " 貴 "
不少人對這個價格不滿意。客氣一點的玩家可能會說 " 我的 PS5 還能玩幾年,沒必要現在花 800 美元升級 "。不客氣的玩家看不慣索尼的地方就更多了,PS5 剛上市時的産能不足、前幾年的訂閱會員改價風波、新機型漲價還沒光驅,再加上遊戲數量少、獨占不夠、第三方作品無法達到畫面和手柄的宣傳效果等老問題,玩家對它陰陽怪氣乃至直接開噴,也有理可講。更别提這個過程中還會出現不少段子和表情包,那就更有趣了。
對造型的吐槽也不會缺席
從個人角度說,我也是 "PS5 還能堅持一下 " 那一邊的。我覺得,PS5 漲價最大的影響之一,可能是它在玩家心目中的定位。包括我在内,許多朋友買主機的核心原因是省錢——在性能、畫面等方面,主機的上限當然無法與 PC 相比,但 PC 的高上限也意味着高投入,而主機能夠在保證大部分遊戲體驗的前提下做到價格基本合理。當然,以長遠的眼光看,買的不如賣的精,大部分主機遊戲都比 PC 版貴,主機平台也不像 PC 平台那樣動不動就 " 史低 "" 白送 ",但玩家多年以來養成的習慣也不那麽容易改掉,也就一步步地走過來了。
PS5 Pro 這個價格雖然還是比高配置 PC 便宜,但在不少人心目中,它已經失去了 " 省錢 " 這個屬性。如果再加上跨平台遊戲越來越多、獨占遊戲越來越少、訂閱制效果不盡如人意等因素,主機的獨特性也就越來越弱。
以目前最主流的禦三家來說,任天堂在這個世代早早退出了卷性能的賽道,靠遊戲設計占領口碑和銷量的高地。這樣的做法對它本身很有意義的,但也把不少遊戲從最初就拒之門外。而索尼和微軟的競争到頭來總有種一起擺爛的架勢,其中一方稍微松懈,另一方就會 " 全靠同行襯托 " —— PS5 Pro 發布之後,有從業者分析,索尼之所以敢于自信漲價,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直接競争對手(說的就是你,微軟),以至于連機器上市初期賠本賣吆喝的成本也不願意承受,一上來就要利潤。
PS5 上市時,索尼和微軟的競争還十分激烈,索尼直到最後才拿出 "499" 和 "399"
站在玩家角度,我當然也希望主機廠商和遊戲廠商都不要擺爛。價格是一方面,但隻要不過分離譜,玩家的容忍度其實是很高的。而在遊戲的數量和質量上,廠商們真得多下點功夫,至少不要再搞出《星鳴特攻》那種開發多年、投入幾億、最終上線不到 2 個星期就涼的事;也不要三天兩頭朝令夕改,把工作室解散重組、重組解散,導緻許多本來頗有潛力的系列遺憾收場。
再直白一點說,玩家在乎價格,但在乎的不隻是價格。以前,我們手裏的錢不多、隻夠買 1 款主機的時候,每一台主機上都有當家大作,許許多多新遊戲都讓人充滿期待;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可以 " 全機種制霸 ",但打開機器,想玩、願意反複玩的遊戲卻并沒有明顯增加。這就不是,至少不完全是錢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