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
作者|周月明
編輯|苗正卿
題圖|視覺中國
在成立的第十年,菜鳥向上市之路發起沖擊,它也成爲阿裏巴巴 "1+6+N" 之後,首個正式開啓 IPO 進程的業務集團。
雖然先飛,但據公告披露,目前阿裏集團持有菜鳥 69.54% 的股份,分拆完成後,阿裏将繼續持有菜鳥 50% 以上的股份,菜鳥仍爲阿裏的子公司。與此同時,阿裏巴巴也是菜鳥的最大客戶,報告期内,基本爲菜鳥貢獻 3 成的營收。
據菜鳥招股書披露數據,報告期内其營收在持續增長。2021 财 年至 2023 财年,總收入複合年增長率爲 21%,2023 财年總收入達 778 億元。但從盈利情況來看,同期這三個完整财年,菜鳥累積虧損超 60 億元,最近一季度才扭虧爲盈。
對于盈利的原因,菜鳥在招股書中解釋爲:受國際物流履約解決方案服務以及國内消費者物流服務的收入增加所帶動。雖然菜鳥在國内物流行業的大動作也不少,比如今年 6 月開啓菜鳥自營快遞品牌:菜鳥速遞、又比如推進菜鳥驿站送貨上門等,但有業内人士曾向媒體指出,國際市場是菜鳥最賺錢和拉動增長最大的業務版塊。
在菜鳥的招股書中,關于國際物流的發展情況占了不小的篇幅,在今年 6 月 28 日舉辦的 2023 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無論是菜鳥集團董事長蔡崇信,還是菜鳥集團 CEO 萬霖,都在強調全球化的重要性。
誰能講好一個國際化的故事,在國内物流巨頭競争白熱化的時期,已經至關重要。
國際物流業務成主力
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國際物流業務确實對菜鳥相當重要。
2021 财年至 2023 财年及最近的一季度,其國際物流收入分别爲 290 億元、349 億元、368 億元,占比分别爲 55.1%、52.3%、47.4%,占比第一,且均高于國内物流收入。
菜鳥招股書中常強調的一個概念是電商基因,這也同樣體現在其國際物流業務中,阿裏巴巴旗下跨境電商速賣通(也被成爲國際版 " 淘寶 ")則是此基因的體現。
早在 2017 年,菜鳥在吉隆坡推出首個 e-Hub 計劃(綜合電商物流樞紐)時,就主要是爲速賣通跨境商家提供快遞服務。而據招股書介紹,2022 年,菜鳥國際物流服務收入較上年提升 20%,最近一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長 41%,主要原因都是速賣通的跨境快遞服務顯著增長。
近幾年,尤其是疫情期間,跨境電商一度爆發,跨境物流的發展也随之加快。據招股書中灼識咨詢數據顯示,跨境電商物流 2018 年至 2022 年複合年增長率超中國本地,尤其是中國跨境電商遠超其他地區跨境電商。
在這股東風之下,據灼識咨詢數據,2022 年,菜鳥成爲按包裹量計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物流公司。前五名中,有兩家中國公司,分别是菜鳥和 EMS,剩餘三家分别來自德國、法國和美國。
爲了繼續鞏固這一優勢,在今年 6 月份舉辦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萬霖還宣布菜鳥将聯合速賣通在今年年内正式推出 " 全球五日達 " 國際快遞快線産品,争取從重點國家市場開始,逐步讓跨境包裹實現 5 個工作日送達。
加碼海外市場存壓力
實際上,除了菜鳥之外,近幾年,國内諸多物流巨頭都在紛紛押注國際市場。
順豐斥巨資 175.55 億港元(約合 163 億元人民币),收購馬來西亞首富創立的、東南亞最大快遞物流企業之一嘉裏物流,加速布局東南亞物流市場,沖擊亞洲第一。
京東物流至 2022 年底,運營倉庫數已達 1500 個,全球擁有近 90 個保稅倉庫、直郵倉庫和海外倉庫。此外,2022 年京東航空已獲批組建,直接對标亞馬遜旗下的 Prime Air,計劃在 2030 年之前擁有不少于 100 架貨運飛機。
前一陣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極兔就更不用說,本身就是從海外起家,目前仍是東南亞第一大物流公司。
不過,在部分業内人士眼中,在這個節點大陣仗加碼海外物流布局,是需要勇氣和冒險精神的。
"後疫情時代,許多大中賣家呈現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狀态,會提出大量要求來保證自己的收益。" 集浩國際物流研究員鄒韬告訴虎嗅,比如超過規定時效每日遞增賠付、丢失貨物賠付貨物采購價值等。
爲了規避風險,大型物流公司一般都是透明模式,每筆交易合法、合規、合理化,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服務價格也水漲船高。客戶因要付更高價格,因此會向物流公司提出大量額外要求,在價格、賬期、服務等方面,要求更嚴苛。
在這種情況之下,采取透明模式的物流機構壓力就會增大,客戶需求更加嚴格、賠償條款更加複雜,增加了許多無形中的成本。中國物流巨頭走向國際化的道路,仍然挑戰重重。
# 我是虎嗅商業消費組編輯周月明,關注出海、消費、IPO 等多個領域,行業人士交流請加微信:muzhouzhizhi,請注明身份,新聞線索亦可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虎嗅長期關注出海,爲應對急劇變化的出海環境,特推出 " 出海潛望鏡俱樂部 ",爲大家提供一手出海資訊、鏈接頭部出海平台,掃碼下方圖片二維碼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