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子繼承遺産,女兒繼承癌症 "。
今年聽過最震撼的台詞,沒有之一。
這句話,既是電影劇情的縮影,也是對現實明晃晃的諷刺。
影片整體的格調也同這句台詞一樣。
于無聲處聞驚雷。
在一蔬一飯的簡單日常裏,拍出了驚天動地的親情羁絆。
真實又銳利、溫暖而誠懇。
一針見血,戳中東亞家庭最普遍的痛點。
淚腺崩潰,特費紙巾,後勁十足。
但相信,這次 " 花錢找罪受 " 絕對值得。
《姥姥的外孫》
01
絕佳的現實主義刻畫
《姥姥的外孫》是泰國 2024 年的票房冠軍。
殺入海外市場後,也紛紛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然而,如果單看故事梗概,它絕對會被習慣商業電影的觀衆一眼 pass。
無業廢柴阿安(馬群耀 飾)看到堂妹因照顧病重的爺爺而繼承房産後,也動起了 " 靠當全職外孫緻富 " 的心思,試圖通過照顧身患癌症的姥姥,獲得百萬遺産。
劇情的走向也并不難猜。
觊觎姥姥财産和房子的不止他一個人,七大姑八大姨也會參與到這場 " 遺産 " 争奪戰中。
老人對外孫的另有所圖心知肚明,但點點滴滴的相處戰勝了祖孫之間的陌生與隔膜。
最後,外孫逐漸領悟到親情的重要和可貴,完成了一次心靈洗禮。
盡管《姥姥的外孫》已經盡量在情節上做出曲折了,但結局并沒有跑出預設。
在繼承上,老太太把房子給了一事無成的小兒子。
期待落空的外孫,在結局時刻收獲了反轉。
原來姥姥早早就爲他存了一筆錢,不過外孫并沒有把錢用在了自己身上,而是用這筆錢滿足了姥姥的願望,爲她買了一塊豪華墓地。
外孫一無所得,但是他收獲了成長。
意料之中的俗套,但架不住它真實地抒寫東亞家庭的愛與痛。
首先是孤巢老人的臨終問題。
電影中,姥姥常年獨居在空蕩的老房子裏,一個人早起賣粥維持生計,每逢周日便準備一桌子飯菜,換上漂亮的衣服,坐在門口期待孩子們的到來。
然而,家庭聚會的人數常常是湊不齊的。
好不容易湊齊的這一次,可能還是因爲姥姥确診癌症,時日無多。
可即便如此,當姥姥提出想打牌時,大兒子還是因爲有事帶着妻女匆忙離開了 ......
姥姥的形象,是很多孤巢老人的真實寫照。
曾經被寄予厚望的 " 防老 " 的兒子們,或因爲生活的各種壓力,或因爲與家人間的隔膜,未能給予應有的陪伴和支持。
在人生的暮年,姥姥不得不獨自面臨疾病的折磨和心靈的孤苦。
她的每一句台詞,單拎出來都讓人爆哭:
" 但我很讨厭春節的最後一天,冰箱裏那麽多剩菜,讓我一個人怎麽吃啊!"
" 米已成粥,已經發生的事無法逆轉。"
" 我想死,爸爸媽媽,你們來接我吧!"
可怕的是,衰老和死亡是絕大多數人的必經之路。
影片毫不避諱地展現了現代社會中 " 養兒不一定能防老 " 的真相,以及整個社會對老年人的結構性忽視。
同時,在遺産歸屬的明争暗奪中,追溯了這個家庭的情感暗瘡和東亞社會 " 重男輕女 " 的沉疴舊疾。
學曆高,混得最好的大兒子,因爲有了自己的家庭而忽視母親。
爲了得到房子提出照顧病重的母親,過程中卻沒有對老人付出真正的關心。
知道母親把房子給了弟弟後,更是賭氣不願參加母親的葬禮。
問:小兒子憑什麽能得到房子呢?
因爲他最是無能——生活潦倒,賭債纏身。
諷刺的是,明知爛泥扶不上牆,姥姥還是要扶一把。
而那個對母親最真心,并最後擔起責任和義務的女兒阿秀,隻在姥姥囑托她不要吃變質食物容易得癌症時,調侃着說道" 兒子繼承遺産,女兒繼承癌症 "。
影片結尾,女兒更是完成了自我規訓,用在盡孝中的得到的心安填補了自己多年的委屈和犧牲。
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華人家庭故事。
對于華語觀衆來說,一眼懂。
可貴的是電影并沒有一開始就将這些血淋淋的 " 潛規則 " 以噱頭的形式呈現出來。
而是通過一個個細節,一件件小事,不動聲色的以一種紀實性視角一一展現。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部電影 " 潤物細無聲 " 的表達技巧。
02
潤物細無聲的高級煽情
在久石讓舒緩的配樂中,一家人的故事緩緩展開。
雖然這個故事中充滿了矛盾、隔閡、誤會、沖突,但從始至終沒有出現哭喊、嘶吼,甚至大打出手等極具沖擊性和戲劇性的情節。
反而,我們能感受到導演的表達非常克制,有幾分是枝裕和的味道。
的确!
除了聚焦 " 家庭 " 這一主題,《姥姥的外孫》還做到了 "不直接言及悲傷和寂寞而去表現悲傷和寂寞"。
1、戒掉的牛肉。
大兒子小時候生病,姥姥向觀音許願不吃牛肉換來兒子健康。姥姥去世後,阿安特意買了炖得很軟爛的牛肉祭奠,意思是她不用再爲了誰放棄自己愛吃的牛肉了。
2、不合腳的鞋子。
大兒子送的鞋并不合腳,但姥姥卻一直穿着。後來和大兒子一家祈福時才發現他們的願望裏根本沒有自己。這次對阿安說:" 我想換一雙新鞋了 "。
3、留給某人的石榴。
姥姥不讓小兒子摘石榴是因爲阿安小時候說:" 門前的石榴隻能留給我吃 "。
但說這話的阿安早就忘了這件事,就像他忘記小時候常常陪姥姥去存錢。可姥姥卻一直記得,并默默兌現當初許給阿安的承諾——給阿安存錢一直到去世。
4、最後一顆扣子。
姥姥爲了舒适,穿衣服習慣性不扣最後一個扣子,阿安打趣她爲了性感。後來阿安去養老院探望卧病在床的姥姥,第一件事就是幫她把最後一個扣子解開。
5、潮汕話搖籃曲。
阿安小時候姥姥會唱着潮汕話的搖籃曲哄阿安睡覺。姥姥咽氣時,此前并不會潮汕話的阿安卻唱起了這首曲子送姥姥走完最後一程。
6、故意亂撒花。
姥姥曾批評他掃墓時撒花敷衍,小心 " 鬼 " 會爬出來。後來阿安給姥姥掃墓時,故意不好好撒花。
在不斷地 call back 中,情感的心流反複激蕩。
不過,關于姥姥最愛的人是誰?電影并沒有給一個落地的答案。
而是尊重現實的邏輯和人類的複雜。
享受它的暧昧多義,和牽扯起來的千頭萬緒。
03
溫和殘酷的灰色警醒
影片沒有對人物做非黑即白的定義,卻對現實生活做了深度的剖析。
其中,對女性的 " 自我犧牲 " 的思考與态度更是鮮有——
它沒有簡單地站邊受害者,歌頌或贊美她們的犧牲。
而是通過對照,造成這一現象的内因與外因。
第一組,姥姥和她的哥哥。
兄妹倆的見面,雖然隻有兩場戲,卻十分精妙且信息量十足。
前一個畫面中,兩人還挨着腦袋一起唱中文歌,沉浸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
緊接着,在姥姥表明自己得了癌症,希望當初繼承父母全部遺産的哥哥能拿錢幫買墓地的時候,空氣瞬間凝固。
提到錢,哥哥不隻是理直氣壯地不給,還毫不留情地用 " 你嫁出去就是外姓 ,跟我不是一家的了 " 來徹底劃清界限。
把父權幽靈下一生無家的女性處境展現的淋漓盡緻,寒徹人骨。
第二組,阿秀和她的兄弟們。
俗話說,知子莫若母。
有這樣一處情節,姥姥病危後,她是讓女兒阿秀把房産證轉交給小兒子的。
同時爲了避免沖突,阿秀還對索要房産證的大哥撒了謊。
難道姥姥就不怕女兒私吞嗎?
當然沒必要擔心,因爲女兒就是翻版的她。
信奉良心和孝道,在高道德感和不配得感的雙重夾擊下,習慣性被親人和愛人敲骨吸髓。
再看看大兒子和小兒子。
前者,生活富足,依舊覺得自己有理由拿到母親的遺産,期待落空後公開放話不去葬禮。
後者,沒錢了可以去偷姥姥的私房錢。
女兒呢?爲了白天陪母親化療,晚上加班連軸轉。
被兒子阿安質疑是不是另有企圖,她先是疑惑:" 我媽生病了,我照顧她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
接着又小聲說明:" 不然,别人會說我不孝。"
有意思的是,發出質疑的還是她親兒子。
果然,這 " 癌症 " 是傳女不傳男啊 ~
由此,更可見兩性觀念的差異和所受規馴的雙标。
女人被鼓勵追求愛,男人被鼓勵奔着錢。
很不幸,女兒最後還是繼承了母親的命運噩運。
在實打實的利益面前讓位,蜷縮到以爲犧牲就能被愛的自我安慰中。
所以,影片結尾阿秀表示很安心的時候,我的心比 1000-7 還要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