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2 月 24 日電 ( 王玉玲 ) 近期,據媒體報道,中國浙江、北京、上海、天津多地有部分學校傳出停課的消息,原因爲甲流。
甲流是感染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播,早期症狀類似普通流感,部分病例有消化道症狀。
中新經緯注意到,百度指數顯示,近七天内,甲流搜索指數飙升,整體日均值爲 20775,整體同比增長 5585%,整體環比增長 2030%。同時,甲流常用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同樣熱度高漲,整體日均值爲 13174,整體同比增長 252%,整體環比增長 960% 。
那麽,近期是否進入甲流高發期?以往逢流感就斷貨的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供應情況幾何?
多地疾控中心提醒
據媒體報道,近期,北京中小學開學第二周,網上陸續傳出個别小學、幼兒園臨時停課,轉爲居家學習,停課原因爲同班多名學生集中發熱。北京市教委發布消息稱,北京市有學校、托育機構出現集中發熱情況。經衛健、疾控部門證實,當前集中發熱均由甲流病毒感染引起。
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目前北京市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等疫情形勢總體平穩,季節性流感疫情活動強度呈現上升趨勢,監測數據顯示,2023 年 2 月 13 日至 19 日,流感樣病例數量較前一周上升了 91%,流感樣病例中的病毒陽性率爲 23%,較前一周的 4% 出現明顯上升。當前北京市流行的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占絕對優勢,其中甲型 H1N1 亞型占 64%,甲型 H3N2 占 35%,乙型流感占 1%。
不隻北京,中國多地有部分中小學因流感而出現停課,據媒體報道,上海青浦一小學某班級确診 4 例流感。自 2 月 20 日至 23 日停課 4 天,改爲線上教學。 此外,天津北辰、浙江甯波、浙江金華等地也出現部分學校部分班級因學生發燒停課的情況,發燒原因多爲甲型流感。
安徽疾控 22 日在官方公衆号發布消息稱,根據全省流感監測結果顯示,近期該省流感病毒活動水平明顯增強,以甲型 H1N1 流感爲主,并在中小學和托幼機構引發多起暴發疫情。
在 23 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常昭瑞介紹稱,當前是中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需要繼續加強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監測預警;托幼機構、學校和養老院等重點機構人員聚集、環境相對封閉,是呼吸道等傳染病高發場所。
中新經緯注意到,流感具有季節性特征,在北方地區處于冬春季高發。根據《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 ( 2021-2022 ) 》 ( 下稱指南 ) ,流感在溫帶地區表現爲每年冬春季的季節性流行和高發,熱帶地區尤其在亞洲,流感的季節性呈高度多樣化,既有半年或全年周期性流行,也有全年循環。
據上述指南,一項針對中國不同區域流感季節性的研究顯示,北緯 33 度以北的北方省份,呈冬季流行模式,每年 1-2 月單一年度高峰;北緯 27 度以南的最南方省份,每年 4-6 月單一年度高峰;兩者之間的中緯度地區,每年 1-2 月份和 6-8 月的雙周期高峰。
部分城市奧司他韋出現斷貨、庫存緊俏
值得注意的是,流感危害性不容小觑。根據《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 ( 2020 年版 ) 》,流感起病急,雖然大多爲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現肺炎等并發症或基礎疾病加重發展成重症病例,少數病例病情進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 ARDS ) 、急性壞死性腦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發症而死亡。
而大衆所熟知的奧司他韋,就是對于流感的抗病毒治療,在上述方案中寫道,對于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樣病例,應當盡早給予經驗性抗流感病毒治療。抗病毒藥物包括三大類,神經氨酸酶抑制劑、血凝素抑制劑和 M2 離子通道阻滞劑。神經氨酸酶抑制劑的代表藥物即爲奧司他韋,此外還有紮那米韋 ( 吸入噴霧劑 ) 和帕拉米韋。
奧司他韋屬于處方藥,可用于成人和 1 歲及 1 歲以上兒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療,也可用于成人和 13 歲及 13 歲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預防。
就其競争格局來看,據國家藥監局,奧司他韋覆蓋顆粒、膠囊、幹混懸劑等劑型,中國有雙鹭藥業、東陽光藥業、科倫藥業、博瑞制藥、石藥集團歐意藥業等十四家藥業獲得奧司他韋生産批件,此外還有國際藥企羅氏制藥等獲得生産批文等。
但在多家企業獲得批文的情況下,中新經緯注意到,奧司他韋在流感期間多有斷貨現象,在本次流感流行期間,在社交平台亦有網友發文稱奧司他韋存在斷貨情況。有網友發文稱:" 醫生說症狀很像甲流,但現在醫院沒有藥,藥店都斷貨了買不到。"
中新經緯在電商平台随機切換 IP 發現,四川成都市多地顯示奧司他韋庫存緊張,僅剩一份;吉林省長春市隻有個别藥店仍有零售的奧司他韋;在某同城送平台上,廣州顯示奧司他韋原研藥達菲隻能快遞發貨,而其他藥通常一小時内可送達;湖南湘潭市無法檢索及購買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但大部分省會城市和直轄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長沙市等地顯示可以即時購買。
截圖來源:電商平台
此外,中新經緯 24 日在線下走訪發現,部分藥房奧司他韋出現無貨狀态。北京市東城區一家金象大藥房工作人員表示,奧司他韋顆粒長期沒貨,膠囊今天早上賣完了,到明天下午可以來問問。永安堂大藥房工作人員也表示,奧司他韋一直沒有貨,今天早上也有幾位患者來問。至于爲何沒有貨,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原因。
爲什麽如此多企業擁有奧司他韋生産批件,但逢流感仍會出現供應問題?衆生藥業此前在投資者問答表中披露稱,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和防控政策影響,近兩年全球和中國的甲型流感處于低流行水平。
業内人士指出,在低流行的狀況下,如果大批生産,可能面臨産品庫存增長的情況。2021 年 8 月,東陽光藥公告稱,公司淨利潤大幅下滑,原因是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疊加流感高峰季,終端醫院對公司奧司他韋備貨較多。新冠疫情暴發後,終端醫院患者人流量急速下降,處方量也随之下降。去年至今,産品始終處于去庫存階段。據東陽光藥 2021 年年報,奧司他韋在報告期内營收爲 5.55 億元,同比減少 73.19%。
海南博鳌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近幾年,随着人們對新冠疫情的防控以及對流行性疾病防治意識的不斷提高,大規模流感也同時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奧司他韋等流感特效藥銷售規模則呈連年大幅下滑之勢,相關藥企對奧司他韋的生産和儲備也就随之大幅減少,流感擴散傳播時,再加上少部分人哄搶、囤貨居奇,藥品就容易供應緊張。
2022 年之後情況或有改善。在 2022 年半年報中,東陽光藥表示,2022 年中國南方多個省份發布流感預警,發熱門診量激增,相比疫情初期,目前奧司他韋渠道庫存已經回歸到合理水平,藥品銷量呈現回暖趨勢。
奧司他韋有多賺錢?
據中康 CMH 向中新經緯提供的數據,在 2020 年到 2022 年前三季度,奧司他韋的銷售額出現大幅波動,在零售市場銷售額分别爲 13.64 億元、3.85 億元和 8.94 億元。而其中受益最大的藥企爲東陽光藥。
公開資料顯示,2006 年,東陽光藥獲得羅氏關于奧司他韋在中國的專利授權許可。2012 年至 2018 年,東陽光藥奧司他韋年均複合增速高達 150.01%,2019 年上半年銷售額達 29.30 億元,同比增長 116.5%。
就市場格局而言,以 2021 年等級醫院分析來看,東陽光藥的奧司他韋占據了 94.66% 的市場份額,羅氏占據 5.05%,博瑞制藥占據 0.08%。零售市場同樣是東陽光藥獨占鳌頭。
同時,奧司他韋同樣也是東陽光藥的重要單品,在營收中占比較高。據東陽光藥 2022 年半年報,奧司他韋實現營業額 10.06 億元,占營收的 77.8%,雖然未公布具體成本,但東陽光藥在财報中也坦言,奧司他韋是高毛利單品。
但值得注意的是,奧司他韋的 " 吸金 " 效應或難繼續。在第七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中,奧司他韋成爲入選品種,符合申報資格企業數量爲 10 家,按照集采規則,最終 8 家可以中選。據媒體報道,奧司他韋口服常釋劑型中标企業包括東陽光藥、科倫藥業、石藥歐意、齊魯制藥、華海藥業等。其中,東陽光藥的報價最低,爲 0.99 元 / 片,降幅高達 92.39%。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王玉玲:[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作者:熊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