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迪爾說史 ,作者 SOUL 迪爾
在被稱爲八月攻勢的第四次戰役未能取得決定性突破後,人民軍統帥部意識到美韓軍正以釜山港爲補給樞紐将武器彈藥和援軍源源不斷地運上岸,爲了盡快攻占釜山港,一直在馬山地區孤軍奮戰的人民軍第 6 步兵師團終于等來了一支生力軍——由邊境警備旅團擴編的第 7 步兵師團,兩支部隊被編爲第 1 軍團第 1 攻擊集團,并決定在第 105 坦克師團、第 16 裝甲旅團各一部的支援下,對美韓軍馬山 - 南江防線發起新一輪的攻擊。
布署在馬山地區的美軍謝爾曼坦克
第 6 步兵師團發動攻擊前夜,從後方趕來的人民軍第 99 獨立聯隊被補入該師團,據 1950 年 9 月 12 日被捕獲的第 1 步兵聯隊 1 大隊 3 中隊 2 小隊戰士金貞植(김정순,19 歲,平壤市西區人)招供,該聯隊代号 596 部隊,8 月 20 日組建于平壤,共有官兵 2500 餘人,每人配發 50 枚步槍彈。在進行了爲期一周的實彈訓練後,該聯隊于 8 月 29 日乘火車抵達大田,并以急行軍的方式翻山越嶺抵達晉州,随後被分散編入第 6 步兵師團各聯隊。
8 月 31 日夜,人民軍第 1 攻擊集團正式發動攻擊,在 20 多輛 T-34 坦克的支援下,第 6 步兵師團在美第 24 團的防線正面撕開一個寬 5 公裏的缺口,并乘勝攻占鹹安。在人民軍的猛攻下,美第 24 團的防線幾乎崩潰,到 9 月 2 日淩晨,人民軍已經逼近美第 24 團團部所在地。除了正面攻打美軍外,人民軍還派出由第 104 治安聯隊組成的南部遊擊隊,深入美軍戰線後方襲擊對人民軍威脅較大的炮兵陣地。
爲了支援破碎的馬山戰線,美第 25 師師長基恩将軍不顧第 8 集團軍司令沃克将軍的反對,将美第 27 團調來支援,其中一個營專門負責掃蕩威脅炮兵陣地的遊擊隊,另一個營負責支援美第 24 團。而在防線正面,由于受到美軍航空兵及馬山港内的美軍驅逐艦艦炮的連續火力覆蓋,第 6 步兵師團的攻擊力量也損失很大,第 13 步兵聯隊長韓日海上校也在戰鬥中犧牲。到 9 月 6 日,人民軍的攻擊力量也似乎已經耗盡,第 6 步兵師團開始轉入防禦。
當然造成第 6 步兵師團攻擊力量耗盡的原因也不光是嚴重的傷亡,據 1950 年 9 月 12 日被捕獲的第 13 步兵聯隊 3 大隊 7 中隊 3 小隊戰士金貞淳(김정순,42 歲,京畿道揚州郡人)招供,目前該師團基層步兵連隊裏 90% 的戰士都是以 " 義勇軍 " 名義從後方征召的南韓預備役人員,人民軍軍官驅趕着他們沖向美軍陣地,很多人因害怕受傷而選擇逃離隊伍并向美韓軍繳械投降。不少人民軍繳械官兵都有着類似的供詞,顯示人民軍在使用新戰士方面做法略顯粗暴。
爲馬山美韓軍搬運物資的韓國民工
9 月 7 日,美第 24 團奪回鹹安後,據 1950 年 10 月 3 日被捕獲的第 1 步兵聯隊 2 大隊 5 中隊 1 小隊長金福潤(김복윤,25 歲,鹹鏡南道鹹州郡人)少尉招供,師團長方虎山對鹹安的失守勃然大怒,下令将第 1 步兵聯隊長韓泰淑、參謀長金承烈等人降職爲大隊級幹部,由教導隊隊長金富鎮(김부진)上校接任聯隊長,即便如此,這也阻止了不了九月攻勢已經失敗的事實。
美第 24 團随後又派出一個營,對仍被第 6 步兵師團控制的、被稱爲 " 戰鬥山 " 的 661 高地發起襲擊,雖然美軍在優勢火炮力量的掩護下,曾一度奪回戰鬥山高地,但在第 6 步兵師團一波接一波的反撲下,高地又在 9 月 14 日被人民軍奪回。考慮到要完全奪取戰鬥山要付出更多的傷亡,之後美軍便一直以火力打擊該高地爲主。
據 1950 年 9 月 14 日被捕獲的第 13 步兵聯隊 1 大隊通訊分隊戰士金用鎮(김용친,17 歲,平安北道鐵山郡人)招供,截止 9 月 8 日,第 6 步兵師團總兵力仍有 5000 餘人,其中第 13 步兵聯隊仍有 1200 餘人,以該聯隊下轄的第 1 步兵大隊爲例,該大隊尚存官兵 350 餘人,所轄的三個步兵中隊各有官兵 70 餘人及馬克辛重機槍 2 架,大隊裝備的重武器包括 82 毫米口徑迫擊炮、45 毫米口徑反坦克炮及反坦克槍都沒怎麽損失,但醫療藥品已全部耗盡。
9 月 16 日,美韓軍在仁川成功登陸後,在釜山防禦圈上作戰的美韓軍各部也開始發起反撲,爲奪回戰鬥山高地,美第 25 師以兩個步兵連及一個工兵連的兵力拼湊成一個戰鬥群,由美第 35 團 3 營營長沃夫爾科指揮,不過受當日下雨影響,反撲戰鬥推遲至次日進行。9 月 17 日,戰鬥如期展開,雖說美軍有兩個炮兵營的火力支援,但第 6 步兵師團在戰鬥山上的陣地紋絲未動,到 18 日夜,精疲力盡的美軍被迫解散了戰鬥群,而對面的人民軍也悄然撤下陣地。
美第 25 師翻越馬山一個山頭
爲了彌補新戰士的大量損耗,據 1950 年 9 月 19 日被捕獲的補充大隊長盧載吉(노재길,25 歲,忠清南道燕岐郡人)少校招供,他所在的補充大隊奔波在戰線後方的晉州 - 泗川地區,計劃爲前線部隊補充 5000 名當地預備役人員,不過截止到 9 月 19 日第 6 步兵師團主力撤退時,這個人員補充計劃隻完成了 60%,但這也使得在經過 20 天的激烈戰鬥後,該師團仍能維持 5000 餘人的規模。
第 6 步兵師團撤退的原因大概是接到了來自第 1 軍團司令部要求收縮戰線的命令,爲了遲滞美軍追擊,人民軍撤退時在陣地反斜面布置了許多隐蔽的機槍巢,給追擊的美第 25 師造成了不小麻煩。直到 9 月 21 日,基恩将軍在确定人民軍大部隊已經撤走時,才下令向晉州方向全速追擊。當日晚,美軍即已推進到晉州山口,但當前的人民軍抵抗強度卻突然增強,這是第 6 步兵師團方虎山留下的最後一支後衛掩護部隊。
雖說人民軍第 6、7 師團在馬山 - 晉州方向的撤退比較成功,但到 9 月 21 日,釜山防禦圈西線從昌甯到玄風的漫長戰線上的人民軍各部都已經頂不住了,使得美韓軍得以輕松跨過洛東江,并切斷了至爲重要的釜山 - 金泉公路。這樣第 6 步兵師團唯一的退路便僅剩南下時的那條沿海二級公路,不過對于已經沒有多少車輛的該師團來說,也沒必要再沿極易被空中偵查發現的公路撤退,于是師團長方虎山果斷帶着剩下的官兵們退入智異山。
在人民軍南部遊擊隊的引導下,第 6 步兵師團主力穿過智異山 - 小白山脈 - 五台山,沿山路向北秘密撤退,所有的火炮都在拆除撞針和瞄鏡後被秘密掩埋。撤退途中,絕大部分原第 166 師的朝鮮族官兵都沒有掉隊,但從韓國南方征召的新兵則大多脫掉軍服跑回了家或是作爲遊擊隊就地潛伏了下來。等 10 月中旬該師團撤退到三八線地區時,全師團官兵僅剩 2000 餘人,裝備有步槍 1400 餘支及沖鋒槍 150 挺。
1946 年在中國東北成婚的第二任師團長洪林
11 月初,已經入朝的志願軍先遣偵察隊終于聯絡上正在黃海道敵後進行遊擊戰争的方虎山,此時第 6 步兵師團已與第 12、27、38 師團合編爲人民軍第 5 軍團,總兵力 5700 餘人,由方虎山擔任軍團長,第 6 步兵師團長則由原師團文化副長洪林接任。11 月下旬,第 5 軍團主力退往中朝邊境的江界地區,并補入原第 33 步兵旅團的 900 名官兵,在補充了冬裝及進行了爲期兩周的休整後,12 月中旬,第 6 步兵師團即又奉命南下到德川地區配合中朝聯軍追擊美韓軍。
1950 年 12 月底,中朝聯軍發起第三次戰役,人民軍第 5 軍團一馬當先,于 1951 年 1 月 1 日抵達三八線以南的洪川,随後轉向東線,直奔美韓軍戰線後方重要樞紐城市原州,其中第 15 步兵聯隊 2 大隊的兩個中隊作爲第 6 步兵師團先頭部隊于 1951 年 1 月 7 日淩晨首先抵達原州郊區。但由于美軍及時增援,面對對方強大的火力優勢,人民軍第 5 軍團暫時放棄了攻占原州的打算,第 6 步兵師團在轉移途中被捕去官兵 32 人。
随後,第 5 軍團繞過原州直奔其後方的堤川。據 1951 年 1 月 7 日在原州被捕獲的第 15 步兵聯隊 2 大隊 6 中隊戰士張鎮權(中國吉林省通化市柳河縣人)招供說,通過沿途收編遊兵散勇,此時第 6 步兵師團所轄的九個步兵大隊中,每個大隊已恢複到 400 餘人,每個中隊約裝備有步槍 70 支、輕機槍 2 挺和沖鋒槍 10 把,每個大隊還擁有裝備有 3 門迫擊炮、3 挺重機槍、3 架反坦克槍的附屬部隊。但受食品供應不足、嚴寒和美軍不斷轟炸的影響,部隊士氣其實不是很高。
不過,由于美軍第 2 步兵師及時增援堤川,人民軍第 5 軍團因此也未能切斷原州後方的補給通道,加上第 2 軍團也沒能攻克原州,軍團長方虎山便下令部隊撤回原州以北一線,一些被第 6 步兵師團收編的原韓軍戰俘趁着混亂離開部隊向美韓軍投降。據 1951 年 1 月 16 日向美軍投降的第 1 步兵聯隊 1 大隊的李永燦、謝伊托、張柱植、權鳳洙等人招供,該師團中有多達 1000 多名韓軍戰俘,其中隻有四分之一人擁有武器,其他人主要負責後勤、運輸等任務。
方虎山(中)在第 5 軍團指揮所
1 月底,美韓軍開始向原州以北緩慢平推戰線,此時第 6 步兵師團正在橫城以北陣地休整,第 5 軍團戰線由第 7、12 師團負責,不過由于韓軍很快推進到橫城郡一帶,第 6 步兵師團也被迫參戰。在橫城 - 富珍裏戰鬥中,包括聯隊長洪潤基、參謀長李青元在内的 7 名第 15 步兵聯隊指揮機關人物被一發炮彈擊中指揮所全部帶走,之後由資曆最深的大隊長樸忠和緊急接任聯隊長。
2 月中旬,由于東線志願軍主力因在砥平裏戰役中損失較大而被迫退出一線,接下來阻擊美韓軍的任務又被交給人民軍。第 6 步兵師團的防禦陣地在泰岐山一線,這裏後來成爲韓劇《藍色生死戀》的拍攝場地之一、亦是著名的登山旅遊勝地,但在當時則成爲人民軍與韓 5 師團及美第 2、7 師厮殺的戰場,在一周多的遲滞作戰中,雙方共傷亡 3000 餘人。
到 3 月底,在美韓軍的壓迫下,人民軍已且戰且退至三八線以北地區,即美軍宣稱的 " 堪薩斯線 ",4 月,得到入朝新兵團增援的志願軍相繼在西線和東線發起第五次反攻作戰,第 6 步兵師團在該次戰役第二階段,與第 12 步兵師團一起直插縣裏地區的韓 3 軍團後方,配合志願軍将該軍團完全擊潰,俘敵 1000 餘人,如果不是美軍及時增援,能捉到的俘虜還會更多一點。
戰後,人民軍第 5 軍團利用停戰談判的短暫空隙進行了重新整補将所轄部隊調整爲第 6、7、12 三個師團共 1.58 萬人。第 6 步兵師團長也由原第 12 師團作戰科長崔鳳俊(최봉준)上校接任,崔上校也是解放軍朝鮮族軍官,解放戰争時期曾擔任第 156 師作戰科長。
美第 2 師在傷心嶺
1951 年 8 月,由于停戰談判沒能達成共識,美韓軍在前線又發起代号 " 爬行者行動 " 的戰術性進攻行動,不過由于在血染嶺戰鬥中遭到人民軍第 12 師團的頑強抵抗,美國人遂轉移目标,決定攻打位于血染嶺以北、由第 6 步兵師團把守的 984 — 931 — 851 — 871 高地一線陣地,該陣地之後還有一個更爲出名的名字—— " 傷心嶺(Heartbreak Ridge)"。
由于美軍戰鬥發起的時間是 9 月中旬,使得第 6 步兵師團有至少一周的充足時間在傷心嶺上構築防禦工事,雖然空中偵察顯示人民軍的防禦準備十分充分,但美第 2 師代理師長德沙佐準将不相信經過血染嶺激戰後的人民軍還有力量再頑強抵抗。結果被德沙佐準将派來執行這次倒黴任務的是美第 23 團及法國營,經過 12 天的徒勞無益的作戰,雖然有韓 7 師團配合作戰,美第 2 師在付出了 1670 人的傷亡代價後,仍未能奪取傷心嶺的核心陣地。
在總結了失利原因後,10 月 4 日,美第 2 師集中全部三個步兵團,在法國營和第 72 坦克營的支援下,再次發起對傷心嶺的攻擊。由于這次美國人做足了火力準備,甚至動用了 49 架次的 F4U 海盜式戰鬥轟炸機參戰,其投擲的凝固汽油彈給第 6 步兵師團造成了很大傷亡,并迫使人民軍在開戰 5 天後放棄一線陣地,改由第 13 師團接手二線陣地,美國人利用人民軍換防中出現的慌亂,又再接再厲在三天後拿下了傷心嶺陣地的最後目标 851 高地。
由于在傷心嶺戰鬥中損失較大,此後第 6 步兵師團被調往東海岸的元山、鹹興地區休整,順便構築海防工事防止美軍登陸。1952 年初,在洛東江玄風戰場負有怯戰責任的原第 10 步兵師團長李芳南調任該師團長,一年後,該職務又被原第 27 師團長趙寬接手,這樣人事安排的原因是李芳南和趙寬都曾擔任過第 15 步兵聯隊長。1954 年初,志願軍某部撤離朝鮮後,第 6 步兵師團奉命接防該部在金城南的前線陣地。
從左到右紅圈者:洪林、方虎山、趙寬
最後介紹下人民軍第 6 步兵師團相關人物的結局:
首任師團長方虎山,後任西海岸指揮部副司令、平壤軍事大學校長,1954 年受金東洙事件影響被降職爲鹹鏡南道闆川郡煤礦的經理,1959 年以後名字不再出現在公開報道中;
師團參謀長盧哲龍,後任第 2 軍團、第 1 軍團副司令員,1958 年被逮捕,之後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