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的 " 雙 11",明顯不一樣了。
橫跨兩個月的 " 史上最長雙‘ 11 ’ ";多年的老對手握手言和,平台破圈成爲熱門話題;各方也不再将 " 最低價 " 挂在嘴邊,進而轉向 " 價格力 "。
不知不覺,這場電商造出來的購物節,已經走到第十六年。我們看到的變局,也許預示着電商 " 造節 " 又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戰線越拉越長,節味越來越淡
誰都沒有想到,2009 年,淘寶商城(天貓前身)推出的第一個 " 雙 11",讓光棍節成爲了電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那一年,參與活動的商家隻有 27 個,最終銷售額爲 5200 萬。這在當時是個誇張的數字,那時候一些大品牌在淘寶商城的日銷售額僅有幾萬元,而且沒有預售、沒有返券,隻有簡單粗暴的全場五折。
自此," 雙 11" 逐漸和 " 剁手 "" 買買買 " 聯系在一起,并且每年的成交額都在不斷刷新記錄,最高達到 2021 年的 5403 億後,這個數字再也沒有被公布過。
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電商平台紛紛加入其中,由一開始的京東、蘇甯、亞馬遜,到後起之秀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紅書。
參與者越來越多伴随着玩法的更多樣,全場五折、到定金預售、跨店滿減 ……," 剁手黨 "" 尾款人 "" 湊單族 " 也随之 " 聲名鵲起 "。還有,這場購物狂歡的時間也越拉越長,從一開始的 1 天,到現在的基本長達 20 天以上的購物季。
今年 " 雙 11",戰線再次拉長,相比往年提前了一周到十天。
10 月 14 日,阿裏、京東同日搶灘 " 雙 11"。在此之前,抖音于 10 月 8 日進入 " 雙 11" 搶先期,拼多多百億補貼也在這天啓動 " 雙 11",快手則在 10 月 10 日開啓 " 雙 11" 預售期,小紅書 10 月 12 日開啓 "1 年 1 度購物狂歡 "。
越來越長的戰線的背後,是電商行業增量見頂的現實。越早搶跑,越能吃到第一波銷量的紅利。
與時間拉長相對的是,節味兒越來越淡。
消費者開始變得無感。今年 " 雙 11" 剛剛啓動的時候,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文," 挺無所謂的 "" 雙十一已經沒什麽實感 "" 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
一方面,貫穿全年的電商購物節,讓消費者确實不用将需求特意擠壓到 " 雙 11";另一方面,越來越複雜的規則和玩法,也讓他們失去了耐心。
最沒硝煙味的 " 雙 11",開啓競合
另一大在 " 雙 11" 期間引起廣泛讨論的轉變,是互聯網巨頭的 " 握手言和 "。
先是 9 月 27 日,淘寶官方宣布 : 淘寶已支持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 , 更新 APP 最新版本即可體驗。
從過去隻能使用支付寶付款,轉向同時支持使用微信付款,拉開了 " 拆牆 " 的第一步。
而後沒幾天,微信裏也可以直接打開淘寶鏈接,完成下單及支付 , 全程無需跳轉至淘寶 App, 并且微信端也可以訪問淘寶首頁。
時間到了 10 月 16 日,京東物流與淘天集團達成合作,京東物流将全面接入淘寶天貓平台,平台商家将能夠選擇京東物流作爲服務商。
顯然,互聯網巨頭各自打造的 " 閉環 " 生态之牆,正被漸漸推倒。各方推進互聯互通,也讓今年 " 雙 11" 被戲稱 " 最沒有硝煙味的一屆 "。
事實上,互聯網巨頭在用戶、商家等方面的争奪由來已久,并各自都建立起獨立的物流、支付等體系。這也是外界用 " 拆牆 " 形容此次互聯網巨頭握手言和的主要原因。
那麽,互聯網巨頭爲何會推動 " 拆牆 "?時代變了,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增量競争時期,互聯網巨頭往往選擇 " 圈地築牆 ",各自打造 " 閉環 " 的用戶生态。一定程度上,确實起到了搶占市場,保護自身流量的作用。但随着流量增長見頂,互聯網行業整體已進入存量競争階段。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此前接受辣椒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促使企業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策略 "。
在他看來,互聯網企業間的競争逐漸從單純的市場份額争奪轉向生态共建和服務質量提升,合作成爲共赢的重要途徑。
換句話說," 拆牆 " 之後,競争又回到了産品質量、價格、服務本身,這才是真正的挑戰。
不卷最低價," 雙 11" 還有什麽?
增量見頂,存量競争下電商平台的進化和叠代,也許又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各方似乎在這個路口達成了新的共識:不卷最低價。
去年 " 雙 11",各家平台打出 " 低價 " 牌,用 " 全網最低價 " 等口号搶占消費者。但在今年,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這些關于 " 絕對低價 " 不再頻繁出現。
平台已經意識到,低價無法救場。
比如,阿裏巴巴集團副總裁、淘寶平台事業部總裁處端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一味的低價,隻會讓中國的營商環境,中國的消費,中國的制造業倒退。" 平台競争更需要比拼 " 價格力 ",指的是在品類的每一個價格帶都有競争力,包含價格、商品質量和服務,而不是一味卷低價。
很明顯,第十六個 " 雙 11",平台策略正在發生轉變,将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了支持商家,試圖在低價和品質之間找到平衡點。
比如,天貓上線了 " 退貨寶 ",降低商家退換貨成本;向商家提供 "0 手續費極速回款服務 "。也就是說,在天貓 " 雙 11" 期間成交的訂單,隻要商家發貨,能夠馬上收回貨款。此外,對于參加 " 百億補貼 " 的商家,100% 返還全部傭金。
又比如,京東将 " 春曉計劃 " 進一步升級,分别從流量扶持、AI 技術提效、超輕資産運營三大維度賦能商家。" 雙 11" 期間,包括京東雲言犀數字人在内的多款 AI 産品,都将免費開放給品牌商家試用。
還比如,拼多多發起 " 百億減免 ",宣布将投入百億資源扶持新質商家,未來一年減免優質商家 100 億元手續費 ……
無論是老對手的握手言和,還是不卷 " 最低價 ",進而賦能商家,都是市場的理性回歸。變局已然開啓,但新的機會也會悄然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