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浪費人才還是新機遇 ?
前段時間,多部門對外發布《關于深化家政服務業産教融合的意見》。《意見》提出,普通高校、職業學校要主動适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增設市場急需的家政相關專業,合理安排招生規模。關于 " 鼓勵大學生進入家政行業 " 的話題,成爲一條比較熱門的話題。
最近另外一條消息也在互聯網瘋傳:預計我國 2024 年新生人口可能會再創新低,悲觀預計 882 萬左右,沒能突破 900 萬,并且該數據産生于龍寶寶的刺激之下。關于年輕人婚育的問題也又一次被全社會關注。
一方面是鼓勵家政行業吸納高校應屆生,另一方面全社會又期待年輕人能背負起人口增長的責任,同時網絡上的年輕人又在高喊 " 不婚不育躺平保平安 ",幾種不同的觀點,集中碰撞在了一起。
情 緒
通過我們長期的觀察發現,網絡上意見的表達,更多是基于個人立場的情緒輸出。
例如前端時間 " 天才少女姜萍 ",支持者中很多人其實并沒有看過漏洞百出的姜萍訪談視頻,僅僅是從一些媒體的報道中了解到有一位中專數學天才,便言之鑿鑿地支持她,甚至在網上與反對者對罵。結果姜萍事件真相出爐後,這部分人就删除了此前的言論從此銷聲匿迹。
再比如最近爆火的電影《好東西》,網絡上的罵戰不斷。一方面,該電影主要面向女性群體,在主要是女性用戶的平台豆瓣上評分高達 9.1 分,此評分水平和指環王第一部相同,因此遭到一些人的抨擊,并且不少人罵其是一部宣揚 " 女拳 " 的電影;但另一方面,根據陪同女朋友觀影過的男性反映,該電影雖然達不到指環王的水平,但不失爲一部佳作,同時也并沒有宣傳極端女權思想。但就這麽一部電影,卻在網絡上引發兩撥人對罵。
此次的 " 鼓勵大學生進入家政行業 ",也是一次情緒輸出的過程。其實進入家政行業并不重要,明天鼓勵大學生進入其他行業,一樣會産生同樣的反應。
根據《意見》的原文内容,本來是希望高校,特别是職業技術類院校,增設社會緊缺的家政服務專業,來滿足市場需求以及提升整個市場的服務質量,不過全部内容也抵不過 " 鼓勵大學生進入家政行業 " 來的震撼,當然估計很多在網上發表評論的人,也沒有看過原文的内容。在網上的評論區中,我們看到最多的評論是:十二年的寒窗苦讀換來的文憑,到最後去給别人當傭人,那這麽多年的投入有什麽意義?
對于婚育問題,一部分年輕人自然也有情緒表達:都已經淪落到幹保潔了,就沒必要結婚生娃了。即使這部分表達者,其實根本也不可能從事家政行業,但是相關的情緒,已經在影響着他們的婚育觀。
信 心
投資場上有一句經典的話: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其實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來說,信心也非常重要。
之所以關于鼓勵大學生進入家政行業的話題,也能夠影響部分年輕人的婚育觀念,本質上來說,是對未來的信心不足造成的結果。
我們一貫認爲,行業不分高低貴賤,大學生也并非什麽金貴之軀,不能參與到家政行業中去。在我們之前發表的《公考進入地獄級難度,就業思路也許真的要改》一文中曾報道過,目前不少藍領工人,如泥瓦工、木工、電工等,工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有加速向西方學習的趨勢。其實家政行業中,例如月嫂等,現在也算是高收入群體。目前市面上普遍請月嫂的價格都在一個月一萬以上,比起一些月薪 3000 還要求 996 的工作不知道高明到哪去了。
問題是在現實情況中,從事家政行業的人在婚戀市場中,的确處在不利的位置。
一個很現實的例子,A 是泛體制内工作但工資低,B 是家政行業但工資高,如果放在婚戀市場上讓人們自由選擇,你會選擇誰?
婚育問題何解?
目前年輕人婚育之所以會成爲一個社會問題,是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光靠道德綁架或者發文促進并沒有實質性的作用,關鍵是了解其中的成因,前文信心不足就是因素之一。
前幾年互聯網行業火爆的時候,行業裏面的年輕人拿着高薪不說,跳槽更是家常便飯。筆者曾經見證過某個同事,硬生生通過兩年内的多次跳槽,實現工資翻了三倍多,并且還拿到了最後一家公司的期權。那個時候大家對未來充滿着信心,所以根本不在乎 " 穩定性 "、" 現金流 " 等聽起來遙遠又陌生的詞彙,大家都更願意相信 " 明天會更好 ",凡是任何有利于或者能印證這一觀點的言論才會被年輕人接受,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才是年輕人的底色,婚戀市場也比現在火爆的多。
但如今經濟周期切換下,各行各業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難,應屆生就業難的問題早已經不是今年才有的話題,在目之所及的範圍内,大家對于未來的預期多偏向悲觀,這時候凡是有利于或者能印證這一預期的言論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鼓勵大學生進入家政行業 " 就屬于能夠驗證的案例,所以才會被部分人拿來做情緒輸出。
其實年輕人在網絡上表達不婚不育的想法由來已久,基本上濃縮起來就兩版:女性版認爲,現在的婚姻自己處于嚴重吃虧的狀态,不僅生娃還要當免費保姆,同時還得賺錢養家;男性版認爲,現在的婚姻自己也處在嚴重吃虧的狀态,女性群體無止境地索取加上養家的重擔,不如一個人來的舒服。其實說白了,都是兩個群體對于未來看法悲觀,在無法繼續扮演新的家庭角色情況下,盡可能地自保。
但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源于巨大的經濟壓力,畢竟婚姻的本質是一種财産制度。在大家都對未來的增量不确定的當下,如何确保自己的存量盡可能的保存,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地去參與分配别人的存量,成爲了當下主流。那些既想保住自己的存量,同時又分配不了别人的增量,當然有且隻有選擇保存自己優先,表現的形式之一就是不婚不育。
所以想要解決年輕人的婚育問題,首先要解決年輕人的信心不足問題,而目前影響信心最主要的矛盾在于經濟問題,隻有把經濟搞上去了,大量的年輕人能夠擁有體面穩定的工作,才能去解決婚育問題。
結 語
在經濟與社會變遷的交彙處," 鼓勵大學生進入家政行業 " 與年輕人婚育觀念的碰撞,映射出當代青年對未來的不安與對現狀的思考。家政行業雖不分貴賤,卻無法回避其在婚戀市場中的弱勢地位,而婚育問題的根源,更深植于信心的缺失與經濟壓力的重負。唯有重塑增長信心,讓年輕人擁有穩定而體面的工作,方能讓婚育意願在希望中萌芽。最終,解決婚育問題,不應止于情緒宣洩,而需從經濟複蘇與信任重建中尋得答案。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來咖智庫 "(ID:laikazk),作者:金刀,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