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 2023 新年之後,社保利好紛至沓來。2023 年養老金實現 "19 年連漲 " 的預期是十拿九穩的。所以,廣大退休人員呼籲:生活艱辛!希望養老金按照年齡統一标準一步漲到位!滿 60 歲發 6000 元、滿 70 歲發 7000 元。
退休老人也是實事求是的:考慮到曆史貢獻,建議給 1960 年前出生的四類退休人員漲。一類是當年參加國企建設,實行低工資、低福利的老工人。一類是當年響應号召下崗分流的國企老工人。一類人是當年支持改革,犧牲個人利益,買斷工齡、自謀職業的老工人。一類人是養老金水平太低、生活艱辛的老工人。
【1】社保專家的反對意見。
一是,按照年齡統一标準,違反 "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 的市場經濟原理。
二是,社保繳費的空間是社平工資的 60%-300%,如果按照年齡統一标準,打擊高收入群體的社保繳費積極性。
三是,全國有企業退休人員 1.3 億人,平均養老金 3000 元,按照年齡大幅度上漲,養老基金的總盤子根本兜不住。
【二】退休人員的意見。
(1)符合人類的基本規律。工作時,人因為家庭、背景、專業、學曆、能力、業績、機遇、貢獻等因素的不同,創造價值不同,收入也不同,體現了績效考核和市場經濟的規律。退休之後,對社會的貢獻歸零,身體構造一樣,按照年齡分配養老金,讓每一位退休老人都能過上平等的、體面的生活。
(2)符合共同富裕的理念。共同富裕不是喊口号,需要拿出真金白銀來。按照年齡分配養老金基數,就是最為紮實的措施。共同富裕可從退休老人做起,按照年齡統一養老金的基數,這并不是搞平均主義,高收入群體還有挂鈎政策,繼續上漲,他們還有豐厚的房産、存款等财富。窮人隻能依靠養老金。
(3)符合民生的需求。全國養老金平均水平是 3000 元,但大多數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都低于 3000 元,當年那一批做出過曆史貢獻的下崗工人的養老金普遍隻有一兩千元。在當前高物價之下,他們的日子很寒酸。按照年齡普調基數,滿 60 歲發 6000 元也不算高,卻可以給他們最基本的尊嚴。
(4)符合曆史貢獻的規律。養老金水平隻有一兩千元的群體,恰恰是那幾批當年的下崗、失業、買斷、内退的國企老工人,他們曾經做出的曆史貢獻最大,付出的艱辛最多,個人 " 犧牲 " 也最多。現在的經濟發展好了,反而把他們給遺忘了。既然是時代虧欠他們的,按照年齡給予補償不應該嗎?
【三】尊重曆史和對比現實。
(1)養老體系不能走市場化的道路。養老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大的保障,更是最大的福利,絕不能用 " 市場化 " 來搪塞他們。吸取教育市場化和醫療市場化的教訓,不能讓養老體系市場化,所以,福利的歸福利,市場的歸市場。
(2)一定要尊重退休老工人的曆史貢獻。現在的高收入是建立在中國制造的基礎上的。這個基礎是上一輩退休工人打下來的。因為中國工人的工資太低了,所以,發達國家才把制造業轉移到中國。今天的經濟發展得益于上一輩老人釋放的人口紅利,得益于他們的無私奉獻和個人犧牲。難道不應該回饋他們嗎?
(3)社保專家強調養老基金沒有錢的說法是行不通的。我們來對比中國和美國的養老金體系:M 國人口隻有 3.33 億,養老金規模是 GDP 的 150%,而中國有 14 億人,養老資産隻有 GDP 的 10%。養老基金是真的沒錢嗎?某大地産爆雷,欠債 3 萬億元,夠發全國 1.3 億企業退休人員一年的養老金,夠發全國 1.6 億退休農村老人 15 年的養老金。
(4)全民所有制的央企和國企紅利應該歸屬全民。現在中國的經濟 70% 仍是央企和國企,産生的利稅應該歸全民所有,而不應該歸他們的圈子所有。央企和國企的紅利,應該劃撥一部分進養老基金!國企領導的年薪向國際化接軌,一線工人的養老金也希望向國際接軌。
(5)相信國家一定能踐行共同富裕。現在國家提出共同富裕,雖然不是搞平均主義,更不是搞劫富濟貧,但是,共同富裕的起步,首先是縮小貧富差距。鄭強教授說:民富國強。人民富裕了,國家才能強大。現在中國的 GDP 已經 120 萬億,世界第二,但是很多退休老人還很貧窮。所以,退休老人也理解國家的難處,支持國家在發展中解決養老問題,先把蛋糕做大,再分配得均勻,讓低收入群體盡快漲上去。
( 6 ) 國家有難的時候還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沖上去。鄭強教授說,别看現在的有錢人如此奢靡,如果需要打仗,那些開豪車的有錢人溜得最快。打仗還是要靠普通人家的孩子尤其是農村人家的孩子上前線。可以,普通人家的老人尤其是農村老人的養老金往往最低。人人都會老,家家都有老。老人不能安頓好,普通人家的孩子如何能沖鋒陷陣?所以,把普通人家的老人照顧好,他們的孩子才能沖上前。
PS:您贊同嗎?多多轉發給大家,呼籲政策更加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