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幼态審美越來越火。
短視頻平台上,代表着食量小的「寶寶碗」、用來形容圓臉的「量角器聖體」備受推崇。
甚至還出現了「寶寶牙」。
韓國新女團的 MV,也因過于幼态的風格而陷入争議。
爲什麽「幼态」如此流行?
其實,這不僅僅與個人審美傾向有關。
背後少不了社會風氣,資本市場的推波助瀾。
最近有部紀錄片,聚焦于一個打響了白瘦幼審美的服裝品牌。
至今,這個品牌還在中國爆火。
然而,它背後卻是不爲人知的辱女、剝削、性侵黑曆史——
《畸形崇拜》
大家應該都見過「BM 風」的衣服。
特點是短、緊、露。
乍看像童裝,成年女性穿上後突顯身材曲線。
标志性單品是露臍上衣,獲評「純欲風」。
此片就講述了這一風格的鼻祖——風靡全球的意大利快時尚品牌BM(Brandy Melville)。
近年來,BM 也在中國多地開業,成爲大排長隊的網紅打卡點。
歐陽娜娜、虞書欣、楊幂等内娛女星都是其野生代言人。
稍有了解的人,對它的認知可能隻是:
瘦子專屬的小碼衣服。
但看過紀錄片才會知道,它的問題遠不止這些。
有購買經驗的人可能早就發現,BM 的衣服質量奇低,用料差、常有很多破洞,洗過幾次就不能穿。
生産地标着意大利。
但片中揭露了,它們其實出自血汗工廠的中國工人。
他們沒有充裕的時間,沒有合理的酬勞,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
此外,從設計到營銷,幾乎都是抄襲。
管理層會直接要求員工去各大網站收集其他品牌的「靈感」,還出錢讓她們去世界各地采購。
營銷廣告也都是在社媒搜刮、白嫖年輕女孩的創意。
已經多次被起訴侵權。
公然外貌羞辱,種族歧視。
根據顔值和身材安排工作、發放工資。
負責門面的員工必須是纖瘦、高挑的金發白人女孩。
黃色人種最多隻能做收銀。
黑人員工隻能待在倉庫,做重活、累活。
BM 甚至不接受有色人種前來消費。
他們曾關閉了一家年收入 30 萬美金的暢銷店。
隻因那片區域的主要居民是有色人種,CEO 認爲這會損害品牌形象。
和 Zara、H&M 等快時尚品牌一樣,BM 的銷售模式是低價、快銷。
社媒廣告頻繁推送新品,制造更多消費需求。
那麽,每年剩餘的大量衣物怎麽辦呢?
它推出舊衣回收計劃,看似已然實現了循環發展。
但事實是,他們将所有衣服強制運往第三世界國家。
如被拒收,反以各種理由征稅,變相收費。
但可以想象,BM 的質量和款式,注定不适合大部分人。
很大一部分最後隻能當垃圾處理,要麽被燒毀,要麽流入深海。
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當地居民無故承擔了這一切惡果。
最令人發指的要屬管理層的性剝削。
像《芭比》中一樣,這樣一個面向女性市場的服飾品牌,高層是清一色的中年男性。
有前員工曝出他們的群聊截圖。
他們每天分享、評價女員工的照片。
充斥各種下流話和種族主義言論,視希特勒爲偶像。
他們随意去女員工的公寓,要求她們當着自己的面換衣服。
公司内部曾曝出性侵案,一名女員工被老闆性侵。
美國時尚巨頭《名利場》(Vanity Fair)曾評價:「如果人間有地獄,那便是 BM 門店的樣子。」
看起來,BM 根本不像是廣受歡迎的服裝品牌,更像是一個精心僞裝後的邪教組織。
它到底爲什麽如此火爆,又是如何引領「BM 風」的?
這部紀錄片采訪了很多前雇員,揭開了其内幕。
BM 一直通過剝削年輕女孩,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BM 店有一個神秘按鈕,背後連接了一個呼叫系統。
前員工說,老闆經常在最頂層向下俯視前來購物的女孩。
看到滿意的女孩,他會按下按鈕提醒員工前去搭讪,詢問對方願不願意來兼職。
先是提出拍照請求,詢問有無做模特的意願。
再留下她們的社媒賬号。
之後成箱地贈送給她們衣服,甚至高薪邀請她們來做店員。
其中,很多都是14、15 歲的未成年女孩。
她們正是開始對漂亮衣服感興趣的年紀,也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她們從沒想過會在這個年齡獨立賺錢,大多将其看作一次難得的機會,爽快答應了。
入職後,女孩被要求在社媒上分享穿搭和工作日常。
老闆隻是丢給她們一堆衣服。
她們憑天然的時尚觸角,将單品搭配出自己喜歡的樣式。
這引來很多同齡女孩的目光。
越來越多的女孩湧進店裏搶購,在社媒自發分享 BM 穿搭。
「BM 女孩」成爲她們争相追逐的标簽。
在 BM 店打工也等同于獲得了「美貌」認可,成了很多女孩夢寐以求的工作。
在國内同樣如此。
但片中,前店員表示,這份工作實則沒有任何技術含量。
大多數情況下,她們隻需穿着 BM 的衣服,故作忙碌地展示自己的美麗。
隻要穿得足夠好看,即使沒有服務态度,被顧客投訴,她們也不會受到任何懲罰或警告。
所以,BM 店裏經常是一團糟,清潔和疊衣服的繁重工作,在沒人時才會交給倉庫裏的有色人種或上了年紀的小時工來做。
也因此,女員工通常會在工作一段時間後陷入嚴重焦慮。
當她們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永遠是漂亮的小女孩,卻沒有掌握任何工作技能時。
當有了更年輕、更瘦小的女孩出現時,她們就面臨被淘汰的結局。
BM 留下大量女孩的方法也簡單粗暴——錢。
最受高管層喜歡的女孩,會獲得最好的待遇。
她們能免費入住市中心的公寓,可以去各國遊玩,住最好的酒店,盡情挑選衣服。
不用做任何工作,隻需要嘗試新的穿搭、拍好看的照片。
這無形中造成了員工之間的雌競。
很多人爲博得高管的好感,獲得更好的待遇。
她們減肥、節食,也因此生病、抑郁。
她們不知不覺中一步步讓出了自己的權益。
先是默許高管每天要一張穿搭照片,後來又被要求特定身體部位的照片,最後強迫自己習慣當着他們的面換衣服。
等意識到不對時,往往已經無力還擊了。
遭高管性侵的女員工來自其他國家,爲了簽證,她最終沒有選擇報警。
可能有人覺得奇怪,BM 如何能一直逍遙法外?
片中講到 ,各地的 BM 店背後都是一個個空殼公司。
BM 隻有一個瑞士的注冊商标。
也就是說,很難看出實際的公司架構和運營模式,這似乎是有意爲之的效果。
一旦一個公司出了事,不會牽連到其他公司和品牌總部,可以極大規避風險。
所以至今,雖然醜聞漫天,但 BM 依然是倍受歡迎的品牌,BM 風審美也早已深入人心。
紀錄片中也提到,BM 在中國的業務尤其蒸蒸日上,品牌出海之路到達一個新的裏程牌。
的确,去年,成都新開一家 BM,據稱當天客流 4W+,銷售額高達 200W。
其實,即使沒有剝削、性侵、抄襲那些黑料。
BM 風的爆火本身也值得警惕。
很多人認爲那隻是一些衣服而已。
但其實,它代表着審美觀念的窄化和畸形。
BM 風絕非隻提供了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審美霸權。
就像它的廣告語,S 碼就是均碼,反将白瘦美宣揚爲标準身材。
一張刷屏全網「BM 女孩身高體重表」,将病态、畸形的審美推向了極緻。
很多普通人因爲穿不上 BM 衣服,面試店員失敗,感到挫敗,恥辱。
BM 帶起的審美風靡時。
優衣庫童裝被很多成年女性試穿。
也倒逼很多服裝品牌加入其中,推出 BM 風樣式。
易立競在脫口秀中吐槽女裝的 S 碼越做越小。
「瘦死的駱駝都比 S 碼大。」
女明星都哭訴自己「沒資格穿」。
不難想象,就像《芭比》裏的世界中,不夠白、不夠瘦、不夠美的,就會被邊緣化。
娛樂圈、網紅圈中,女性減肥成風。
已經很瘦的女演員,還要繼續減肥。
網紅爲了抽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這又進一步影響、塑造着普通人的審美。
尤其是很多未成年女孩,大量接觸網絡後,很容易被這種不健康的風氣裹挾。
低齡女孩極端減肥,造成營養不良,甚至危及生命的新聞也越來越多。
不過,此片最大的價值不是批判 BM 所代表的畸形審美。
而是讓我們看到了這背後真正的審美霸權制造者。
BM 女孩、女明星身材等話題在網上經常引起女性之間的相互攻擊。
但問題根源不在于那些追捧 BM 的女生,而是背後的操盤手。
片中,會發現,不像很多成功的企業家會頻繁公開亮相。
檢索 BM 的 CEO,則很難找到他們的信息、照片。
這是他們有意爲之的,他們避免在公衆面前露面,即是爲了規避風險,也是因爲他們清楚消費者想看到什麽。
至于他們本人的外形,很多見過他們的店員都表示出乎意料。
「秃頭,不修邊幅,時常打扮得像個流浪漢。」
正是這樣一群人,他們凝視、操縱着女性的審美變革,制造出精緻、靓麗的「BM 女孩」。
這一品牌背後的故事,不過是再一次證實了審美霸權背後的父權制本質。
男性管理者根據自己的喜好确定時尚标準,借此控制和打壓女性。
這不僅是商業策略,更是對女性身體和自尊的系統性壓迫。
BM 女孩是被人爲造就的。
以傷害自己的方式去迎合某種潮流,那絕不是真正的審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