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賽德斯 - 奔馳 ( 中國 ) 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王忻
本月初,一輛奔馳 S 級轎車挑戰了一次依靠無圖 L2++ 技術穿越繁華的上海城區。車内坐着的是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股份公司首席執行官康林松(Ola K ä llenius)以及梅賽德斯 - 奔馳 ( 中國 ) 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王忻。而無圖 L2++ 這一技術正是王忻帶隊中國研發人員開發的智駕技術。
那一次智駕體驗共計 21 公裏,用時 50 分鍾,過程中車輛遇到電瓶車、自行車橫穿馬路甚至逆行,但根據奔馳透露的信息,依然實現了全程 0 接管。體驗結束後,康林松點贊了梅賽德斯 - 奔馳中國研發團隊。
" 康松林表示非常喜歡這套 L2++ 系統的駕駛風格;而在這麽短的時間内,中國研發團隊這套系統做出來,他表示非常驚喜并希望這一系統能盡快落地。" 廣州車展期間的梅賽德斯 - 奔馳科技創新日上,王忻對钛媒體 APP 如是說到。
在技術方面,奔馳正在中國本土不斷提速科技創新。過去五年,梅賽德斯 - 奔馳在華研發投入總計達 105 億人民币,本土研發團隊超 2,000 人,中國已建成德國以外覆蓋領域最全面的研發團隊。如今,奔馳也實現了 " 京滬創新研發雙擎 " 布局:上海研發中心聚焦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及軟件等前沿領域,與北京研發中心形成 " 雙擎 " 布局。
借助中國研發,到明年,奔馳的智駕系統将迎來一次新的升級。
奔馳 L2++ 全場景高階智能駕駛
采用端到端大模型,L2++ 全場景高階智能駕駛不依賴高精地圖,可以從出發車位泊出、途徑城區 / 高速 / 城區、到目的地車位泊入,實現點到點的智駕能力。奔馳強調,這一技術不隻是概念,已開啓路測。在展示中,我們看到奔馳的 L2++ 技術已經具備應對城市複雜場景的能力,包括紅綠燈識别、掉頭、行人和自行車避讓、無保護轉彎、旁車博弈、進出環島、上下匝道、過收費站等能力。
爲了适應本土用戶,奔馳 " 無圖 "L2++ 有兩大特點:第一是完全按照中國實際駕駛場景和駕駛風格開發,同時在激進和保守中間找到平衡;第二是隻要有導航,哪兒都能開——隻要有導航規劃的路段均可啓用 L2++。
" 要從領先豪華品牌,到跻身行業頭部。" 這是奔馳的目标。
而實際上,早在 1986 年,奔馳就通過 " 普羅米修斯 " 計劃開啓了對自動駕駛的探索。如今奔馳以 " 中國速度 " 在智能化時代打造行業第一梯隊的科技創新。在以 12 個月實現 L2+ 導航輔助駕駛系統量産後,奔馳繼續加快智能化進程,帶來最新智能科技的成果—— MB.OS 全新域控制架構,爲奔馳下一代智艙智駕提供強大驅動力。
作爲全球首個獲得 L3 級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國際認證的車企,奔馳已形成 L2、L3、L4 多線并舉的智駕路徑。從 2013 年率先推出 L2 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至今的 10 年間,客戶使用奔馳 L2 級智駕系統的全球行駛總裏程,已超過 300 億公裏;近期," 無圖 "L2++ 全場景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已上路測試;L3 級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支持的最高車速提速至 95 公裏 / 小時;在自動駕駛算法安全領域,奔馳采用 QNX 操作系統,實現 ASIL-D 級别的最高安全性,爲未來 L4 級自動駕駛系統打下安全基礎。
對于奔馳本土研發的思考,王忻進行了分享,以下爲對話實錄(有删節):
問:此前康林松在上海體驗了梅賽德斯 - 奔馳 L2++ 全場景高階智駕,請問他的感受如何?有沒有提出什麽建議?在智駕領域,奔馳的标準是什麽?相比于其他品牌的區别是什麽?
王忻:康林松和我一起進行了 L2++ 全場景高階智駕的 beta 版本,整體時長大約一個小時。康林松表示:第一,他表示非常喜歡這套 L2++ 系統的駕駛風格;第二,在這麽短的時間内,中國研發團隊這套系統做出來,他表示非常驚喜并希望這一系統能盡快落地。
關于智駕領域的奔馳标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長期貫徹 " 安全爲先 " 的理念。
比如,在軟件層面,梅賽德斯 - 奔馳在爲數不多在智能駕駛算法安全領域采用 QNX 操作系統的車企,這一系統通常應用于銀行、醫療行業。基于這套系統,我們的智能駕駛系統可以實現 ASIL-D 這一最高級别的安全性。
再比如,奔馳在華研發的所有智駕功能,要符合全球統一的安全标準,我們不會因爲希望追求功能的便捷性而将安全性置于次要等級。
基于脫敏的測試數據和極端場景的表現,我們不斷分析有哪些功能還需進一步提升,我們不會冒然把未經驗證的功能投放給客戶,我們進行大量的虛拟仿真測試和實際測試,确保系統達到我們的标準後才會上線。
我和康林松此前一起做的 L2++ 系統的體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全程一個小時左右,實現 0 接管。
問:在高階智駕系統方面,奔馳是如何實現快速發展的?
王忻:梅賽德斯 - 奔馳在自動駕駛研發領域已有近 40 年的積累,在主動安全、被動安全領域已經有相當長時間的積澱,這些經驗爲我們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研發帶來很多的助益。
此外,我們是全球首個獲得 L3 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并在歐美量産的車企,去年年底,我們也成爲首批在北京獲批開展 L3 級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測試的車企之一。這些都幫助我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都對我們叠代我們這套全新的 L2++ 全場景高階智駕有很多幫助。因此,我們在智能駕駛領域進入的快速發展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經驗積累的過程。我們不追求最激進的方案,而是要找到更合适的路線,并以更安全的方法上線。
問:首先,請您介紹一下奔馳中國研發的進展,以及目前研發投入的重點。此外,奔馳中國和總部互動的情況,比如您提到 L2++ 系統測試進展很快,那麽雙方怎麽溝通和決策,中國團隊是怎樣做到快速決策的?
王忻:過去五年,我們在中國研發投入力度很大,達 105 億人民币;過去幾年,我們中國研發團隊人數增長翻倍,增至 2,000 人;三年前,我們成立了上海研發中心,聚焦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及軟件等前沿領域。我們的自研實力不斷提升,研發速度不斷提升。
同時,中國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合作夥伴,我們和他們一道強強聯合,進一步提升了我們的研發和叠代速度。
此外,作爲一個跨國公司,我們有遍布全球的研發機構,我們與其保持着密切的交流,這一進步豐富了我們的經驗。
随着中國研發實力的提升,中國研發團隊越來越地引領全球項目。中國研發團隊主導的全新長軸距 E 級車上的 L2+ 導航輔助駕駛系統,從項目啓動到正式落地,僅用時 12 個月;我們的 " 無圖 "L2++ 全場景智駕已經開始實地測試;全新後排娛樂系統,也是由中國團隊主導研發,而且會推廣到海外市場。未來,在 MB.OS 架構中,還會融入更多中國研發團隊的成果和靈感。
這些都幫助我們進一步提速研發,爲中國客戶帶來更好的數字化豪華體驗。
問:每家主機廠做智能駕駛的思路不一樣,落到最後的決策層差别很大。比如前車突然刹停,但兩旁都是實線,按照法規,後車不能壓實線繞過前車,所以一些車企做設定的時候會嚴格遵守法規;但是也有一些品牌會綜合考慮,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會被罰分、不會出現安全問題,它就會選擇壓實線繞過去。因此有人說前者的智能駕駛體驗不如後者的好,因爲邏輯偏保守、不激進,您是否認同這個觀點?奔馳智駕的邏輯偏保守還是偏激進?和以智駕見長的企業相比,奔馳的智駕會更像真人駕駛、更熟練嗎?
王忻:首先,我們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堅持奔馳标準,将安全性提升一個維度。
關于自動駕駛的駕駛體驗,涵蓋了很多方面:第一,功能到底好不好用?我們在進行系統設計時,會将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聯動考慮。比如,長軸距 E 級車上的高德定制導航和 L2+ 導航輔助駕駛系統系統,人機交互融合地很好,在全新平台上我們會繼續深化,帶來更好用的智駕系統。
第二,用戶的感受好不好?首先,用戶能清楚地知道車輛接下來的智駕動作是什麽,從而建立起信任感。如果智駕系統有一兩次非常出乎用戶意料的動作發生,用戶就可能不會再用這一功能。因此,我們希望,奔馳智駕系統每一個接下來的動作,都能夠非常清晰地讓用戶提前感知。同時,梅賽德斯 - 奔馳擁有豐富的産品陣容,針對不同車型的特點,我們的自動駕駛調校也會有所側重。
問:奔馳的 " 無圖 "L2++ 全場景高階智駕系統基于純視覺方案,這一點是出于何種考慮?我們也了解,奔馳下一代平台可以用激光雷達,奔馳也一直強調安全第一,而用戶也知道有激光雷達更安全,奔馳的這套 L2++ 系統最終也還将用激光雷達嗎?
王忻:很早以前,大家都覺得高階智駕一定要用高精地圖才能實現,但實際測試後會發現,沒有高精地圖反而更安全,因爲高精地圖存在刷新率的問題。
理論上,并不是傳感器越多越好,它們在不同的條件下有着各自不同的優勢。我們的目前的方案并不是隻使用攝像頭,還融合了毫米波雷達,系統會根據毫米波雷達和視覺檢測,做出綜合性的判斷,并決定在何種情況下更依賴毫米波雷達的數據,以及在何種情況下更依賴純視覺監測數據。
在開發這套 L2++ 系統時候,我們做了大量的前期測試,特别是針對極端場景。目前我們正在進行 L2++ 系統實地道路測試,并發現純視覺的方案的效果非常好。我們還将展開更多的道路測試,在全國更多城市進行測試,進一步對系統進行驗證。
問:中國研發團隊的智能成果向海外輸出的情況是怎樣的?
王忻:這是個雙向的進程。梅賽德斯 - 奔馳在全球有研發機構,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在美國、歐洲所進行的自動駕駛研發和測試的成果,會與中國研發團隊密切交流。
每個國家市場各有特點,面對的客戶需求、極限場景的頻率、路況和交通标識都不一樣各個團隊解決相應問題的經驗,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我們在保證數據脫敏的前提下分享模型訓練的經驗,讓全球的團隊都受到很多啓發。
比如智能泊車系統,很多中國用戶是在地庫停車,車位劃分比較标準;但在德國、意大利等地,車位大多是在路面上,比較窄小,所以在中國做得好的智能泊車不一定非常适配海外市場,海外的也不一定适配國内市場。而且國内不同地下停車庫地面塗裝、油漆、反射等都是不一樣的,對智能泊車系統也會有不同的要求。(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