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當下的表演技巧和方法幾乎能覆蓋掉絕大多數角色,但那是正确、是标準,而标準是流程,流程代表平庸。當你熱愛這項事業,就需要打破平庸,不斷調動自己的機能,深入角色賦予他靈魂。"
撰稿:小語
編輯:拂風
被稱爲年度第一 " 狠 " 片的知名 " 庫存 " 片《涉過憤怒的海》上映 5 天,圍繞它的話題猶在。
導演曹保平,代表作《光榮的憤怒》《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兇者也》等,國内知名的類型片導演。華語影帝影後周迅、黃渤聯袂上演對手戲,張宥浩、周依然、祖峰、闫妮共同主演,陣容強大。
該片海報上赫然寫着 " 建議 18 歲以下觀衆謹慎觀看 ",主要原因并不是畫面尺度,而是因爲故事。
電影改編自作家老晃 2015 年創作的同名中篇小說,一年後,江歌案就以 " 雷同 " 的方式發生了,老晃感慨:不是我預言了這場悲劇,是人世間類似悲劇總在發生。
十七歲少女金麗娜日本留學,身中十七刀成爲一具殘破的屍體,女孩男友李苗苗離奇失蹤,成爲最大嫌疑人。少女之父老金踏上了追尋嫌疑人之路,意欲複仇,遇到了男友母親景岚的多般阻撓。一場關于複仇、人性、兇殺的故事就此展開。
KTV 綁架、地下室囚禁、海中逃生、高速飙車、暴雨降魚、肉搏鬥毆 …… 片中有着大量由劇情衍生出的奇觀,演員也在其中奉獻了精彩的表演,上演出一出直抵人心的現實大戲。
全員 " 怒 " 人,戲劇張力拉滿
片名《涉過憤怒的海》,最直接的指向是老金,一位憤怒的父親。
影片開頭的第一場戲份,即展示了老金作爲漁民頭目帶領手下,在公海上捕魚的場景。面對強敵進攻,老金穩準狠地打退了對方,這樣的性格也爲他後續的複仇奠定了基礎。
在日本,老金得知女兒被捅了十七刀,流血四五個小時,并在死前與多人發生過性行爲時,痛苦、憤怒、悔恨,多種情緒夾雜在一起産生了生理性的嘔吐,整個人開始變得恍惚崩潰。
老金辛苦捕魚賺來的錢,多數都給了女兒交學費。離婚後,他和八歲的女兒相依爲命,已經将女兒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未來的希望。父母的愛,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能引發人共情的愛。如今失去獨女,他的痛苦極容易引發觀衆的共情。
随後,老金得知最大的嫌疑人李苗苗已經逃離日本時,将所有的情緒轉化爲了複仇的決心,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尋仇的過程。
此外,老金還有一層憤怒,是源于對自我的無能,自尊破碎後的反擊。得知女兒死亡後,老金說," 你怎麽敢動我老金的女兒 "" 我老金這輩子被你毀了 "。可見,他将自我價值的完整性,建構在女兒的完整、他人的認可身上,他更關心的還是别人對自己的看法。這本質上是不自信,是無能。
複仇的過程中,老金也呈現出了動物性傾向的狠戾,他說話做事的方式簡單粗暴直接。面對智商、身份全面碾壓自己的對手景岚,老金更加憤怒。
女子本弱,爲母則剛。景岚在片中不擇手段想盡一切辦法對付老金,保護兒子李苗苗。
面對老金的持刀威脅,景岚高速攔車直接與老金談判,她的憤怒更多的是壓抑後的理智表達。
當覺察到老金殺害了李苗苗時,景岚直接開車撞向老金,不惜将自己也抛進了海中。
當老金和李苗苗的父親李烈,細說李苗苗過去的暴戾事件時,李烈逐漸從溫和變得成了窮兇極惡的殺人犯。
李苗苗把炮仗放在青蛙嘴裏,拔下病危奶奶的氧氣管,将妹妹扔下跳床,燒朋友的頭發,家暴女友,他的憤怒,則是與生俱來的惡。
而片中的靈魂人物金麗娜爲了男友可以放棄生命,她的狠,也是對自我、對世界極大的憤怒和惡意,她需要通過了結生命,撫慰内心,找到平衡。
極緻的人設共同構建了戲劇性的故事,也給了演員極大的表演空間。
用細節塑造多層身份
片中全員怒人,但無疑老金是那個撐起 " 憤怒 " 的核心。黃渤一如既往地貢獻了絕佳的演技,演活了老金。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黃渤找到了老金作爲一個人," 本體 " 的基本特質,在此基礎上,再去表現老金 " 父親 " 的第二身份。
老金離婚後多年未再娶,咬牙供女兒在日本留學。從這裏可以看出老金其實是個心高氣傲、愛面子的人。
黃渤很好地演出了人物身上的這些特性。
到了日本後,黃渤在酒桌上絮叨的,是自己還有多少條船扔在海上。京都大學找女兒時路過校門口,他有心情拍照打卡。得知女兒被殺後,他說的是 " 他是我老金的閨女,(她被殺了)這是我的笑話。"
這些劇情和台詞都顯示出了,老金更在乎的是事業,是自己的面子,更愛的其實還是自己。而黃渤也在細枝末節的表演中,凸顯出了人物特性。知道女兒離世後,他痛苦地喝着酒,但是打開後還是先用鼻子聞了聞,倒酒祭祀女兒時他也隻舍得倒一點。這是一位父親,這更是一個愛喝酒的男人。
而當演員演出這些細節時,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演員其實已經對怎麽表現人物特質,構築了完整的理論。大銀幕會放大演員的表演,這些細節即使觀衆看不出來,也能感覺到。相較于動辄微博上發小作文向觀衆解釋表演感受的演員行爲,黃渤才是值得學習的典範。
好的角色,應該能體現出人的複雜多義性,這樣才能演出深度,讓觀衆看見自己。黃渤飾演的老金,便演出了這樣的效果。也唯有這樣的角色,才能讓《涉過憤怒的海》最終的反轉更加可信,整部電影更有深度。
周迅在片中飾演了上層人士的太太景岚,舉手投足間氣場十足,極具張力。
高速公路上景岚看到老金跟蹤自己,直接上車戳穿老金帶刀的事實,表明身份後先是以情動人,誇金麗娜是個好孩子,最後提出談判條件。景岚全程面帶微笑,語氣平淡,又帶着不容置疑的果決,十分具有看點。
高速上,景岚被困在車内不得動彈,他看到老金要殺李苗苗時,雙目怒睜,青筋暴起,聲音凄厲地嘶吼着,整個人像一頭受了傷的母獸,爆發着無盡的哀求、憤怒和心疼,十分動人。
周迅在采訪中指出," 景岚的母性像一匹狼,溺愛型母愛的那種強大。碰到我兒子,我真的是要見血的。"
所以,不同于周迅飾演的時代女性、職場麗人等角色,這次的她是一位精明幹練的母親,人設更加立體。
受傷後尋找兒子時,景岚不知兒子生死,眼角含淚擔心不已,下巴微微往前顯示出了攻擊的姿态,哀傷中帶着堅毅,這是一張耐看且有故事的臉。
值得一提的是,張宥浩也在片中貢獻了不俗的表演。他在片中飾演的李苗苗,是一位精神狀态有些瘋癫的二次元少年。一張棱角分明的臉洋溢着年輕的氣息,直勾勾的看你時顯得很純粹,但他的壞也更加直接,讓人猝不及防。
片中,李苗苗有好幾處變臉的戲份,張宥浩很好的體現出了人物的細微變化。比如老金問李苗苗下落時,李苗苗眼角一動,反映過來開始撒謊。性情大變時,他常常瞪着眼睛露出眼白,嘴角帶笑,讓人不寒而栗。
深化的表演才能直抵人心
" 小娜的第一刀是老金捅的,甚至自己拍完電影也不敢面對戲裏的女兒。" 黃渤談及塑造老金時如此說道。
老金是國産電影中少有的,不讓人同情的男主角,黃渤也在采訪中指出,車禍戲等探究的隻是外在的狠,老金真正的狠是内心,是各種情緒碰撞,複仇的狠是他的癫狂。
爲了找到憤怒的狀态,黃渤在片場一次次的挑戰自己的生理極限,但是一場屋頂懸挂的戲份便被吊了一天,拍完後不禁感慨," 沒想到這把年紀了還能做一回成龍。"
老金的狠虐有目共睹,但" 不夠 "還是現場出現得最多的兩個字。不僅是導演的要求高,每場戲都要有幾個層次同時出現。
在黃渤看來,在不同階段,應該将生命體驗嵌入角色,盡管當下的表演技巧和方法幾乎能覆蓋掉絕大多數角色,但那是正确、是标準,而标準是流程,流程代表平庸。當你熱愛這項事業,就需要打破平庸,調動自己的機能,深入角色賦予他靈魂的。
有了這番演繹,我們看到的老金不是複仇爽片,他像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父親一樣,他拼命賺錢養女兒,不惜以命相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不善溝通,大男子主義,甚至常常傷害女兒。
父母離婚時,都将金麗娜作爲籌碼,小小的孩子被父母親推來推去,飽受被丢棄的痛苦。老金外出打魚十多天不回家,金麗娜一個人在家面對黑夜。金麗娜生病時老金用濕毛巾蓋住孩子的口鼻,金麗娜被悶到臉色發紫也不敢言語。
這些事情,老金都用一句 " 這孩子皮實 " 輕輕蓋了過去。金麗娜則在這種長期的忽視、打壓中,養成了敏感自卑、不會處理親密關系的性格,這也是她悲劇人生的根源。
在日本,金麗娜和便利店店長、養龜男、李苗苗戀愛,她需要不停地向别人尋求認可和愛,才能獲得自我存在的證明。最終,她在同樣心理有問題的李苗苗身上看到了渴望已久的認可,開始發瘋一樣地撲上去。甚至爲了給李苗苗說情被人玩弄,在被李苗苗羞辱和抛棄後,金麗娜最終選擇了用自殺證明自己。
在金麗娜日記一般的回憶中,老金最終明白,殺死女兒的第一兇手,是自己。他一直沒有給予金麗娜正确的關懷和愛,他沒有給女兒一個完整正常的童年。這其實也體現了《涉過憤怒的海》的電影核心,即我們應該如何爲人父母,憤怒的核心原因,是我們應該處理好與自己、與他人的關系。
而這,其實也可以看作是曹保平一貫電影主題的延續。
《狗十三》講述了少女成長的過程中,如何被成年人扼殺天真善良的故事。父母的愛,更像是一把刺人的刀子。《烈日灼心》講述了傳統意義下英雄的一體兩面,正義與邪惡互相依存。《涉過憤怒的海》延續了這些内容,也講得更加深刻,挖得更加細枝末節。
在老金眼裏,女兒娜娜懂事皮實,是自己的希望。但是在女兒心裏,她其實想将老金吊死。這也指向了老金自己的問題,老金是一個矛盾的人,也許,他從未學會如何和善地對待自己,也許,他的原生家庭也是破碎不已。他隻能并習慣了承受這些苦難,并傳遞給自己的兒女,甚至将此習以爲常。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聽到很多父母挂在嘴邊的話是," 打兩下怎麽了,誰不是從小被打到的。" 殊不知,這樣的行爲給多少孩子帶來了殘酷的傷害。
或許有些被父母壓抑的兒女,都想爆發對父母的不滿,但是卻鮮有藝術作品敢于這樣直白展現。更多時候,儒家文化下的東亞文化講的是忍,是你好我好,但是長久的壓抑也造成了無數的悲劇。在《涉過憤怒的海》中,曹保平大膽的選擇了用這種強烈的反差,展開家庭中血淋淋、直白殘酷的現實,娜娜的夢中,老金直接被吊在了空中。這樣的畫面帶給了很多觀衆心靈上的震撼。通過影片,我們可以窺見老金的内心,體悟和反省我們應該如何涉過這片憤怒的海,更好的面對自己、對待他人。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