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正常情況下,體溫的高低因人而異,在一天的不同時間也略有不同。發熱一般指體溫超過 37.3 攝氏度(注意測量的口腔溫度),而我們常測的「額溫」和「耳溫」,因影響因素多,通常不準。
發熱或發燒是指人體體溫的暫時升高,通常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感染的一種 " 保護性 " 反應。
對大多數兒童和成人來說,發燒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但是通常不需要太擔心,多數情況,發燒會在幾天内就好。關于是否需要退燒的問題,如果沒有引起太多不适,通常不一定需要治療。
為什麼會發熱?
對成人來說,發熱的最常見原因是感染,主要包括:
▐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
▐ 感冒或流感
▐ 呼吸道感染
▐ 胃腸道感染
▐ 急性腎盂腎炎
目前 COVID-19 感染依然在全球流行,但大多數情況不是很嚴重,很多時候可自行好轉。
發熱,
還會出現哪些症狀?
發燒通常會伴有以下症狀 :
▐ 出汗
▐ 寒戰和顫抖
▐ 頭痛
▐ 肌肉疼痛
▐ 食欲不振
▐ 乏力
如何準确測量體溫?
市面上有多種溫度計類型,主要測量口腔、直腸、耳朵(鼓膜)和前額(颞動脈)部位的溫度。
大家需要知道的是:
▐ 口腔和直腸溫度,最接近人體真實的溫度。
▐ 耳式或前額體溫計,雖然使用方便,但測的溫度通常不太精确。
▐ 測量嬰兒體溫,如果可行的話,直腸溫度會更準确一些。
如果是測量口腔溫度,正确做法是:體溫計末端朝向後方置于舌下,并用嘴唇(而非牙齒)固定,緊閉嘴唇以包住體溫計。玻璃體溫計需測 3 分鐘左右,大部分數字體溫計僅需要不到 1 分鐘。注意:如果進食或飲用了熱的或冷的東西後,應等待至少 30 分鐘。測量口腔溫度需要兒童或成人配合才行,對于嬰幼兒測量直腸溫度相對比較準确和安全。
發熱出現什麼情況下,
應該去看醫生?
嬰幼兒:
▐ 小于 3 個月大:體溫超過 38 攝氏度(直腸溫度)
▐ 3 至 6 個月大:直腸溫度高于 38.9 攝氏度或體溫較低,或出現異常,易怒、行動遲緩或不舒服。
▐ 7 至 24 個月大:直腸溫度高于 38.9 攝氏度,持續時間超過一天,如果出現流鼻涕、咳嗽或腹瀉,應立即就醫。
兒童:
如果兒童出現發燒,能吃能喝能玩,還能與你進行正常交流,通常無需過多擔憂。
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出現以下情況,請就醫 :
▐ 無精打采或眼神交流不暢。
▐ 易怒、哭鬧,以及反複嘔吐。
▐ 出現嚴重的頭痛、喉嚨痛、胃痛。
▐ 發燒持續時間超過三天。
▐ 出現癫痫發作(肢體的抽搐、雙眼上翻、口吐白沫、意識喪失等)。
注意:癫痫發作時,家長應保持鎮定并及時撥打 120 盡快送醫院急診,将患兒平卧,頭側向一邊,此時不應給予任何藥物及水,避免導緻誤吸。
成年人:
如果體溫超過 39 攝氏度,或伴有以下症狀,請立即就醫 :
▐ 劇烈頭痛
▐ 皮疹
▐ 對強光異常敏感
▐ 脖子僵硬,當你向前低頭時會痛
▐ 精神混亂,出現奇怪的行為或言語
▐ 持續嘔吐
▐ 呼吸困難或胸痛
▐ 腹痛
▐ 排尿時疼痛
▐ 抽搐或癫痫發作
發熱,
如何診斷?
明确診斷的目的是為了尋找發熱的原因,最終是為了有效的治療,醫生通常會:
▐ 詢問你發熱時的症狀和病史
▐ 進行必要的體檢
▐ 做檢查:比如驗血驗尿、咽拭子檢查,或胸部 x 光 /CT 檢查
如果發熱持續超過三周,依然沒有找到明确的原因時,醫院通常需要進行多學科會診,來進一步評估。
發熱,
如何治療?
對于低燒,醫生可能不會建議服用藥物來降低體溫,因為通常情況下輕微的發燒可能有助于人體對抗病原菌。但是對于超過 38.9 攝氏度的發熱,通常會引起不适,往往需要治療。
在高燒或發燒引起不适的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建議服用非處方藥,如: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這些藥物可能需要 1 到 2 個小時才能起效,治療期間可能仍然有輕微的發燒。
此外,要特别注意:
▐ 大劑量或長期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能會導緻肝髒或腎髒損傷,急性過量可能會緻命!
▐ 不要給未成年人、兒童服用阿司匹林!因為它可能會引發一種罕見但可能緻命的疾病(雷氏綜合症)!
作者介紹
陳舟
上海長海醫院
腎内科 主治醫師
目前已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 10 餘篇,腎髒健康相關科普文章 500 餘篇,參與編寫已出版《腎病康複助手》《謠言背後的健康真相 2》《常見疾病的預防與康複科普》科普圖書 3 部,在編人衛出版社《腎髒健康說》《慢性腎髒病全病程管理》科普圖書 2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