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9 日,2023 全國兩會進入第 6 天。這段時間,來自各地區、各個行業界别的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貢獻出不少被廣大網友熱議的 " 金點子 "。其中,關于文娛領域的聲音頗爲值得關注——
@娛樂圈 er 請傾聽這些來自全國兩會的聲音!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莫要當 " 絕望的文盲 "
近日," 絕望的文盲 " 話題引起熱議。" 到此一遊的‘遊’字不會寫 "" 兌現的‘兌’念成‘ yue ’ "" 提起自己演的角色支支吾吾 "…… 網友們羅列出了個别演員缺乏文化素養的事例,并連呼大跌眼鏡。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 絕望的文盲 " 受熱議,說明随着時代發展,觀衆對演員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我始終認爲,演員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他能走多遠,靠的也是文化。" 郝戎認爲,表演是一門嚴肅的學科,需要有紮實的文化素養作爲支撐,"一個人民藝術家,絕對不僅僅是靠外形的俊美。因爲再美麗的容顔也會老去,但你塑造出來的藝術形象永遠是那麽深入人心,這才是演員永葆青春的正道。"
圖爲李雪健 ( 右 ) 和李幼斌。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
全國政協委員、導演劉家成也提出,演員想走得深、走得遠,必須要有文化," 都說德藝雙馨,才乃德之資也。"
" 跟演員交流會有這種感覺,有時候說到某個年代、某個段落的時候,他們是懵的。" 對此,劉家成建議演員在空閑時多讀名著,多讀與劇情接近的書," 讀完之後截然不一樣,你的感受也不一樣,包括我們現場編台詞,有時候會瞬間冒出來,實際上是從你曾經看過的書裏轉化來的。"
創作如何不懸浮?
" 高啓強殺完魚撈水洗手 "" 有煙火氣的舊廠街和菜市場 "…… 随着《狂飙》爆火,不少觀衆對劇中的各種真實細節津津樂道。近年來,懸浮感是一些國産劇的硬傷:打工人拎着愛馬仕,普通白領住着大平層,女主角入睡不卸妝,男主角 20 出頭就能當總裁 …… 網友調侃:你的生活我的生活好像不一樣。
" 爲什麽有的作品裏面的人完全不像我們生活階層的人,一擲千金,住的都是豪華的 ( 房子 ) ,你就跟老百姓脫節了。" 曾執導過多部現實主義題材劇的導演劉家成坦言,準确把握每一個階層的人物,以小人物的真實情感來寫大時代的社會變遷,是不懸浮的創作秘籍。
全國政協委員王平久則作出提案:建議動員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鄉村采風創作。他認爲,文藝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文藝工作者,應該将深入鄉村生活、投身鄉村振興作爲自己錘煉藝術素養與道德修養,積累創作素材與靈感的實踐課堂。
王平久直言:"無論是演戲還是拍電影,都需要創作者體驗生活、采風,隻有真正經曆過才能産出好創作。"
全國人大代表、編劇趙冬苓接受采訪。中新視頻截圖
全國人大代表、作家、編劇趙冬苓則提出了另一個觀點:要多去傾聽群衆的聲音。此前,趙冬苓編劇的作品《警察榮譽》播出後,她看到了一位 B 站 UP 主針對劇情制作的吐槽視頻。
" 因爲當時我正在籌備寫《警察榮譽 2》,我不知道從哪個方向再去開闊這個主題,好像能寫的東西都寫光了。" 創作靈感枯竭之際,網友的批評讓趙冬苓受到了極大的啓發:" 我覺得給我當頭一棒,一下子就把我敲醒了,如果《警察榮譽 2》真的能順利寫出來,我一定要鄭重其事地當衆對他表示感謝。有價值的批評千金難換。"
從業者要愛惜羽毛
随着互聯網的發展," 流量爲王 "" 粉絲文化 " 的概念逐漸興起。短視頻平台和社交媒體成爲兵家必争之地,炒作真人绯聞、放任粉絲罵戰、蹭熱點無所不用其極 …… 爲了争一時 " 流量 " 而丢掉 " 藝德 " 的例子比比皆是。
" 我不反對流量,我反對唯流量。誰有流量,合适不合适都用,這從根上就錯了。" 導演劉家成認爲,創作者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敬畏之心," 作品是你的立身之本,珍惜作品也是珍惜自己。"
劉家成導演作品《情滿九道彎》劇照
同時,劉家成提出,大前輩們應該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一些孩子還懵懂着就憑一部劇紅了,紅了以後他短時間内扛不住所有的榮譽。我們有一種責任,(就是)你怎麽轉變他、教導他、引領他,最後(讓他)成爲合格的演員。"
全國政協委員、《流浪地球 2》影片出品人傅若清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中國電影要想受到觀衆喜愛以及走出去,需要深耕細作,腳踏實地。一定的商業屬性必不可少,但是不能本末倒置:" 一個是在創作本身上要能夠潛下心來,第二是在制作過程中要能夠有工匠精神地去制作,最後還是要符合市場和商業規律地去營銷它,而不是重包裝不重内容地去營銷。"
編輯:高萌
責編:宋方燦